返回

渔乡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寸草春晖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三回:血浓于水:过了年,开了春,春生春桃都七周岁了,夏荷六岁,雪梅五岁,秋菊最小也三岁了,基本上都能离开大人了。过完元宵节,正月十六是媳妇走娘家的日子,其实正琴自进门以来,每年的正月十六都是她最难过的日子,以往一到这一天,董昭同就把大门关上,喂好孩子,一家人守在一起,共同度过这个最难熬的日子。林正琴何尝不想回去看看那久违的故乡,何尝不想见到自己的爹、娘、兄弟、爷爷、奶奶,想起久别的亲人,心里难免伤痛,董昭同一看到正琴伤心流泪,就拉段温情的曲子,以减轻正琴心中的思乡之情。虽然正琴从不跟昭同谈及她伤心的往事,实际上从一开始,昭同就知道正琴的故事,正琴出事的时候,昭同就在正琴的家乡附近转悠,她那段桃色新闻传的很快,十里八乡的,茶余饭后拉的都是这个话题。只是正琴不愿提起,昭同只能佯装不知。现在春桃、春生大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经常跟妈妈走姥姥家,而妈妈从没领她们去过自己的姥姥家,就有时问起,一问正琴就伤心掉泪,两孩子也不敢再问了。正琴梦里都想领着自己的孩子,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看望亲人、看望儿时的同学、闺蜜。亲不亲故乡人,这个小小的愿望,对正琴来说,竟是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昭同看到正琴一天粒米不进,就说:“不行试着给家里去封信吧,都七八年了,就是有天大的怨恨,也该化解了,况且父母肯定也想你,你就写封信探探路,咱到公社照张全家福,放信里面,看在孩子的份上,父母也有可能就原谅你了。”正琴看到昭同死心塌地的为自己着想,又想到孩子也大了,该让昭同知道自己的故事了,她从头至尾讲述了自己的那段心酸的往事,让昭同考虑是否该写信。昭同还是坚持让正琴写,他说:“即使父母现在还不能原谅你,但肯定会挂牵你的,毕竟母子连心,看到别人的闺女都回娘家,他们肯定会思念你的,也一定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现况怎么样?这都是人之常情,随着父母的年龄越大,这种思念之情也会逐日递增,他们其实并不是真心不想让你回去,就是怕别人说闲话而已,如果你给二老写信,肯定会如获至宝,即使不给咱回信,也了却了二老的心愿,也了却了你的部分心愿,信皮上用我的名字,谁也看不出来什么,你看这样行吗?”正琴觉得昭同说的有理,就拿起笔,决定给爸妈写封信,正琴思绪万千,一封信写了一夜,心中虽有千言万语,自己却不知从何说起,写了撕,撕了写,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把信纸都浸透了。第二天,吃过早饭,正琴让昭同去给队长说了,并借辆排车来,昭同把地排车绑在自行车上,正琴给孩子们换上干净衣服,把孩子都放车上,让春生、春桃搂着,昭同、正琴骑着自行车,带着排车就去公社了,孩子们都高兴的乱喊乱叫。昭同一家人去照相馆照相,昭同故意抱着秋菊,遮住他半个脸,照完相一家人又去供销社转了一圈,买了点日常用品就回来了。过了几天等相片洗出来,昭同就到邮局把正琴的信寄了出去。过了一个多月,正琴终于接到父亲的来信,正琴看到父亲的回信,哭得跟泪人似的,来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来信已收到,看到你幸福的一家,我和你妈都很高兴,本不想给你回信,你妈妈天天唸咕,怕你牵挂家里,家里一切都好,你弟弟也结婚生子。但你还不能回家,也不要经常往家里写信,人言可畏啊。”正琴看完父亲的回信,心里特别激动,好长时间都眼泪汪汪的,从此以后,正琴虽不能回去与家人团聚,却打开了自己与亲人的感情通道,能够这样,正琴就很知足了。昭同家里孩子多了,负担也就重了。昭同哪敢偷闲,除到生产队里挣工分外,有空就跟满军出门,满军这班子人不仅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而且都年轻,肯卖力气,十里八乡的也小有名声。昭同那几个没媳妇的仁兄弟,也一个个的被邻村的姑娘相中,没费吹灰之力,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正琴、昭同为了这几个孩子,真是没少吃苦受累,白天干地里的活,晚上看着孩子,还要加班织苇箔,一干就是大半夜。日子虽然苦点,但能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心里也格外高兴。由于家里孩子多,孩子又小,这个哭那个闹的,特别是夏荷、秋菊身子单薄,一有个头疼发热的,就没时候好,正琴真没少害头痛。有时打针吃药都不起作用,正琴就经常跟二嫂去四队满其荣家,给小孩看吓子。满其荣的媳妇周怀英四十多岁,四方脸、白面皮,待人和善。她给小孩看吓子特别灵,也挺简单,在八仙桌子上点上香,磕个头,嘴里念念有词,说来也怪,让她看后,小孩即刻不闹了。那个时期,由于革委会批判迷信活动,巫婆、神汉子都被打倒了,临近村庄的乡亲们,找她给小孩看吓子的真还不少,她只收香火钱,一般都一毛、两毛的也不少收入。由于正琴人长得漂亮,又有文化,也能说会道的,周怀英特别喜欢和她唠嗑,一来二去的,两人就成好友了,再说周怀英也喜欢夏荷长得标致、秀气,她就三儿子没女儿,有心认夏荷做干闺女,正琴觉得周怀英人缘好,就答应了。两家成了亲戚,走动的更多了,周怀英就有心让正琴跟她学,正琴也觉得艺不压身,家里孩子本来就多,学了也能方便自己,正琴空闲的时候,就经常带着孩子去周怀英家,跟她学本事。时间长了,正琴就跟周怀英学会了看吓子的本事。正琴学会以后,除了董家这几户的孩子吓子了,她给驱驱邪,别人她没给看过。六队的社员,有知道她会看吓子的,也有找她给孩子看的,她实在抹不过去也给看看,别的生产队里的,她一概不给看。再说,这毕竟有迷信性质,正琴作为生产队里的记工员,大小也是个干部,她也不想宣传这个,学这个只是为自己方便。三夏过后就到了伏天了,这天热的喘不过气来,孩子们整天在水里泡着,正琴每天让春桃和春生去地头割猪草,春生偷空就跑玩去了,有时和小伙伴在水里一泡一天,正琴气得要命,也管不了他,让昭同管他,昭同笑着说:“你看村子里男孩子都这样,跑野了,不用管他,树大了自直。”正琴干生气也没办法。三伏天,老天就像下了火,热的人受不了,地里湖里的活,也只能一早一晚干,上午让社员们在家里避暑,你看那湖边拦湖坝的杨树、柳树下,全是乘凉的人,大人小孩大部分都是全家出动,有说笑的、打闹的、玩牌的、睡觉的,哼曲的、唱歌的、唱样板戏的、喝茶的、吃煎饼的,五花八门,干嘛的都有。一到晚上这里更热闹,吃过晚饭,家家户户陆续来这里报到,坝子上铺满了苇席、凉席,乡亲们在这里摆开了一字长蛇阵。坝子下二湖子里,洗澡的人们嬉戏打闹,女人们在一起,男人在一起,相隔不到百米,互不侵犯。正琴也领孩子们在水里玩耍,那种愉快的心情无以言表。洗完澡都到坝子上凉快,昭同在坝子上铺了两张大苇席,还带来了蚊帐、被单、枕头,一家人都在这里过夜,除了夜里起雨,整个伏天村里的人大多数都在这里过夜。立秋以后,除了每晚男女老幼都到这里洗澡,乘凉外,过夜的就不多了。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