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个时代新闻知识那么闭塞只能从这些图片中去看世界和想象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和期望着快快长大到大人的世界中去。所以对书的渴望是非常的强烈的,所以大家都会帮忙把我的书,包的整整齐齐虽然没有有的宽裕人家用牛皮纸包的那么让人羡慕,可我用报纸包的已经很是讲究了。
虽然大家都把书包的那么好但也并保持不了太久就会出现各种卷叶翘边像是花瓣似的绽放!当不再有新书那般的新鲜感后,我们大多数人就会肆无忌惮的在书中的插图上和各种地方乱写乱画,尤其是在书中的插图上更是我们施展才华本领和有时发泄情绪的好地方!
基本大家最爱乱画一些脸上的痣呀什么大胡子、小胡子、皱纹呀、嘴唇呀,更有甚者画一些让人看了害羞的东西。
那时都不知道语文究竟是在学什么每天学的都是毛主席说的话、什么小兵、革命呀、工人、农民、资本家什么的一些顺口溜似的句子。今天学完明天就忘的八九不离十,甚至早上学的晚上就以记不清早上学的什么就知道要阶级要斗争。除了代数几何体育课和美术课感觉还像是在学校学东西,虽然这些也是像形式一般的过堂但也略有一点趣味,其他则不然。
不知为何那时的时间总是感觉过的非常的慢,有时的感觉就是难熬,也许是因为着急想长大变成大人,也许是害怕;因为恐惧;因为饥饿。害怕中午在土操场的国旗台下打不到饭,或者打到的米粥中米太少,排到自己时没有了黑面馒头和白水煮的菜。
那时正是长身体的大好年龄段,可是那也是人们最困难贫苦的时期也就是学校才会有白面馒头,一般人家里无非也就是黑面和黄面馒头了,更不用说吃什么肉了,天天能有菜吃就很好了,不过基本上天天吃的都是咸菜。虽然早上去学校会带点口粮学校也会管顿午饭,可这对我来说一天这些是根本不够的。
放学后唱着革命斗争的顺口溜歌曲走出校门,沿着早上去学校的路快步回家,因为到了家里还要帮母亲干活,母亲挣的那点公分已经是很辛苦了。虽然全国个个公社,农村大家已经不在一起吃大锅饭了,但母亲做饭做到好吃,就被留在了父亲的单位做饭,每天都要做成百上千人的饭菜忙的像陀螺一样的直转圈圈。
但公家的就是公家的私人不能占一丁点便宜,更不能想,决不能做呢些投机倒把的事。但凡把公家的厨房里的那些粮食回家带一点点,呢全家这好几口人也不至于挨饿受冻的。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父亲陈仲厚是当年在东北当兵在部队技术学的不错退伍回来被国家分配到了代号"三号信箱"的一所造半自动步枪枪和各种弹、炮部件的国家二三线军工厂做一个小工程师。那时起“三号信箱”这个代号逐渐到如今就已经成为了那里的一个地名了!
母亲没有正式的公职,所以就留在了父亲单位的给工人们做饭。我回到家中时看到大姐陈嘉丽也已经从中学回来了在帮母亲用笔把我们兄弟姐妹的鞋样子画在纸上,马上到冬天了母亲急着给我们几个做过冬的棉鞋。妹妹嘉惠在门外有光亮的地方搬了一个小板凳在做着功课。父亲把才不到五六岁的弟弟老小带到工作单位里让看门的大爷和厂区机关卫生队的护士帮忙照看。因为家里实在是忙不过来了 不然也不能上班还把小建军带到单位里去。父亲干什么都慢慢悠悠的不论夏与冬都是穿一个军绿色的老式马甲慢慢的做事,下班到现在还没有走到家,母亲在楼下的水龙头下洗着干了一天活的衣服和我们的几个的脏衣服,我急忙跑过去接过洗好的衣服拿去一边用清水透干净,一件一件的全都晾到院子前面的麻绳上。母亲收拾完水管周围的杂物后对我说“建国啊!厨房灶台上锅里还给你留了一碗稀饭呢,忙了一天了肯定饿了了赶紧去吃了吧。”
其实每天不论早晚我回到家中母亲都会给我留满满一碗的苞谷籽稀饭或面糊糊!上面还扣点咸菜。当我连吃带喝狼吞虎咽的解决完一碗稀饭时就看见小建军拉着慢悠悠在厂里吃饱了的父亲走进院门,进了家门小建军就好似大王进来山一样,跑来跑去的玩耍。父亲则是细声慢气的对母亲说:“孩他妈我把娃带回来了。”母亲手中拿着剪好的鞋样子和鞋底抬头看一下父亲高声回到:“好了,知道了。”工作了一天的父亲到家这下什么事都不干往椅子上一坐靠在椅背上慵懒的拿根牙签就一直在呢么叼在嘴里一直咬着,要么就一直在抽烟,烟雾缭绕的。况且抽烟时对母亲让他少抽点烟的责骂直至不理甚至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那时我的字写的还不错,对绘画好像也很有天赋,但是由于家里条件有限回到家还有帮家里做些家务事。每当父亲下午回家坐到那里一动不动的抽烟剔牙时我就不敢再写作业或者画画了,父亲好像总感觉大儿子没必要太有出息一样,虽然家里人都在厂子里上班和出工,住的房也是厂里家属分的一排整齐的两层小平房;但军工厂这个地方比较偏远周围都是山,所以基本每家都有养几只鸡或者羊的牲畜。家里也不例外有一只母羊。父亲只要一回来我就要拿着小镰刀去屋后的山坡上给羊割草,每天都要把羊照顾好,早上去上学起的早时也要先出去给羊割点草回来喂了羊在去学校。
姐姐陈嘉丽是我们兄妹几个的老大比较懂事也比较乖巧,从小就长的比较可爱和圆润。邻里都说母亲把大女子养的很好,常夸姐姐长的漂亮,学东西学的快。那时的我和弟弟妹妹都比较费事淘气,不是今天把裤裆扯开个口子;就是明天摔一跤把裤子和袖子在地上摩的稀巴烂等等……这种事情在小时候就想家常便饭一样简直天天大姐从学校回来都要给我们补衣服,并且大姐补的还非常不错!有时还常常给我们做一个沙包、毽子之类的玩具做的非常的精致,院子里的玩伴有时还会问我是在那里买的!哎!当时那里有钱买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有钱都买粮食了,况且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