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一句卖茶人何在,有资格围拢在李二陛下身边的头头脑脑们都沉默了!
这些朝中大佬,是知道此事缘由的,卖茶人那厮提出了解决天花的办法,而且这个办法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今天要说论功行赏,卖茶人那厮就算不是首功,但他的功劳却是无人能及的!
连医术出神入化的孙思邈,在卖茶人之前也提不出这样的办法,所以说卖茶人有没有功劳?
当然有了!
就算不是首功,起码也当得上次一等的功臣!
这些朝中大佬就算捂着自己的良心说假话,也不敢说卖茶人对此事没有任何功劳,因为这样就太过于没节操了,有过于媚上之嫌疑,无端惹人笑话……
那么,为何在李二陛下论功行赏的今天,从头到尾一字不提卖茶人?
根源在于李二陛下和卖茶人那厮的恶劣关系,李二陛下不爽卖茶人屡次顶撞他,没有一点为人臣下的样子,而卖茶人也很不服气,此子颇有魏晋狂士之风范,那一天不仅主动要求滚蛋,还吃不了兜着走,顺走了一只鸡……
这些事,朝中大佬们简直历历在目,当时除了有限的几个人试探过李二陛下的口风,其他人连句话都不敢说,就怕惹事上身。
因为这些人都知道,卖茶人这厮是生是死,是贵是贱,皆在李二陛下一念之间,而且这个狂徒和他们也并无瓜葛,自然高高挂起,想要等着事态清楚之后才做决定。
然而这段日子以来,李二陛下却从来不在任何人面前正式表过态,也没有对卖茶人那厮有任何动作,只是听说他偶然会在宫里骂几句“妖艳贱货”……
于是,这些经历了风风雨雨仍然屹立不倒的朝中大佬们,便不知道李二陛下对卖茶人到底是何种态度,他们只好作壁上观直到今天,连孙思邈的疑问都没人敢答,因为当事人之一李二陛下就在这里。
不同于那些谨慎行事的朝中大佬,李世民可是霸王龙,他在很多时候做什么事并不需要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只见李二陛下脸色一变,很不高兴的道:
“卖茶人?无名之辈矣!”
一听这话,朝中大佬们纷纷点头,卖茶人确实是一个无名之辈嘛。
孙思邈却较真了,道:
(ex){}&/ 当然,孙思邈并不是一个对朝事一概不懂的人,毕竟他是从隋末走过来的主儿,见识过的人事不要太多,他知道自己一不小心触怒了李二陛下。
问题是,孙思邈并不在乎,只见他仍然直视李二陛下,片刻后拱手下拜,说道:
“陛下息怒,老臣愚钝!”
“哼!华原候……咳,华原候不必自责,此事朕自有主张,无需多谈!这样吧,华原候劳苦功高,且陪朕痛饮三大杯如何?”
李世民刚开始还很生气的,不过孙思邈都这么给面子承认错误了,而且两人现在正应该是君臣两得宜的关系,便好声好气起来。
孙思邈却道:“陛下恕罪,按照您的要求,接下来就该是全面铺开种痘事宜的关键了,老臣这把老骨头是闲不下来的……”
李二陛下不疑有他,还很高兴,便道:“哈哈,你们看看!这就是朕的华原候!朕心甚慰……”
转怒为喜的李二陛下当众把孙思邈狠狠夸了一通,然后便放人了,让孙思邈自行离去。
李二陛下以为孙思邈回的是太医署衙门,因为孙思邈现在挂的职衔就是太医令,他没想到的是,孙思邈只是回太医署随便逗留了一番,转身脱掉道袍换上常服就悄悄一个人溜了。
带着草帽穿着蓑衣的孙思邈直接跑到了房玄龄府上,也不问房府下人,就一个人静静的等待,这一等便来到了夜深之时,醉醺醺的房玄龄才回到家门口。
孙思邈:“房公!”
房玄龄懵了片刻,发现是多年好友,便道:“老孙?你在这里等什么,多日未见,倒是和我生疏了?快快进门,我正要和你促膝长谈……”
孙思邈:“玄龄不必了,我问你一句话便走!”
房玄龄楞了片刻,才苦笑道:“哎!一场故交,你何必为难我!”
孙思邈:“你就说你说不说罢!”
房玄龄:“……好好好!告诉你可以,不过你可别透露风声啊,我……”
孙思邈:“玄龄!”
两人形同做贼一般,房玄龄下了好大的决心才附在孙思邈嘀咕了几句悄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