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现代五仙传奇之灰仙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桃园志异—时来运转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华民国一百零五年八月十一傍晚,桃园县,晴转雷雨,所持金:肆万陆仟玖佰贰拾圆整。

    “当然了,我并不是说这起吴郭鱼事件中藏着什么凶案,我只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总有比那些怪力乱神的说法听上去更合理一些的解释。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魏武帝曹孟德么?”

    在得到小丫头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我满意地点点头。

    相传曹公晚年饱受头风病的困扰,于是延请天下第一名医华佗前来看诊,而这位神医给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治疗方法,他竟然要用利斧劈开曹公的颅骨,以便取出扎根在大脑中的风涎!

    我举杯喝了一口果汁,然后告诉那几个已经听得如痴如醉的小丫头,华佗为曹公看诊一事虽不为正史所记载,但《三国志魏书魏武公传》当中却多次提及曹公晚年罹患头风之症,时常发作以致夜不能寐。

    可见即便不请华佗前来看诊,以曹公当年煊赫的权势,中原一带的名医想必都请过一遍了。

    如果这么多名医都对此束手无策,那只能归结到一点,曹公罹患的头风症乃是寻常药石之力难以医治的,因此野史中附会华佗要开颅摘取脑中风涎,也是颇有几分道理的。

    “这个风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咱们还得从《魏武公传》里找答案。”

    按照史书记载,在三国魏晋时期,有一种菜肴风靡大江南北,为当时的权贵们所衷爱,《魏武公传》里也记载,曹公曾多次向近臣称赞这种菜肴的味道是“甚是鲜美,孤深爱之。”

    “这种被时人争相赞颂追捧的菜肴就是鱼脍!即从活鱼身上割取后不加烹煮,只洗净血污便和着调料一起食用的生鱼肉……”

    “章大哥,据我所知,鱼脍不就是沙西米吗?”

    “对呀,所以我奉劝你们啊,如果不是活得不耐烦了,还是少吃这种东西为妙。”

    我告诉小丫头们,除了那些远洋深海的鱼种,几乎所有的淡水鱼类和近海洄流的海鱼都存在被寄生虫卵污染的可能性。

    至于大规模的远洋捕捞究竟开始于什么时间,一直众说纷纭,但学界公认不会早于十九世纪中期。

    (ex){}&/  我接着告诉神色稍缓的小丫头们,吴郭鱼又称“南洋鲫鱼”,属于慈鲷科,是一种著名的亚热带淡水养殖鱼种。

    这种鱼在大陆也有很多人养殖,我们管它叫“罗非鱼”。吴郭鱼的食性杂,嗜好植物性食饵,其进食规律与河水温度密切相关。

    当水温在二十至三十五摄氏度时,吴郭鱼最为活跃,会大量进食;当水温降到十八摄氏度以下时便进入休眠状态。

    吴郭鱼很贪嘴,看见饵料就会进食,只要水温适宜,一年生的吴郭鱼可以长到两公斤以上。

    然而问题却是,那几对夫妇在正午水温正高的时候下钩却一无所获,可见他们带的饵料并不合乎吴郭鱼的胃口。

    到了傍晚,水温开始下降,大多数吴郭鱼进入休眠状态,按道理说,此时更加不利于吴郭鱼上钩,但他们偏偏在这时钓上来一条吴郭鱼,这难道不反常么?

    “呕,难道章大哥你的意思是……”

    没错,我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被钓上来的那条吴郭鱼感染了双钩蛲虫,所以它才会在反常的时间段内咬钩。

    之后这些人又食用了没有彻底煮熟的烤鱼,如果那个猝死的陈姓男子恰巧食用过这条鱼的鱼脑,那么他感染寄生虫的几率就相当高了。

    人体的肠道环境与鸟类的不同,无法给双钩蛲虫的幼虫提供继续生长的适宜环境。

    因此双钩蛲虫会认为自己被一条更大的‘鱼’吃进了肚子,于是开始试图钻破肠道壁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进入人体的大脑。

    在这一过程中,人体会感受到相当大的痛苦,这便是患者在睡觉时头部有爆炸感觉的原因。

    如果陈姓男子之前恰巧患有未经查出的心血管方面的隐疾,比如心血管畸形、血栓和高血压等,虽然病人表面上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此类病患很可能因承受巨大疼痛而诱发心源性猝死,即法医最后得出的心脏麻痹的死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