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平凡的阶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6列车窘途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个时候张博来到了高卫东的面前:“老师你好,我来报到了,我叫张博。”高卫东手拿花名册微笑地说:“张博,请你在这里签名。”

    等张博签完字,高卫东将火车票给了张博。张博见到姚爱华,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来得那么早,刚才我还没注意到你。”随后他主动拉着姚爱华到了另一边,高兴地说:“以后班级里就只有我们俩并肩同行了,陈涛中途放弃了。”

    姚爱华纠正过来:“张博,以后我们多了二十几个小伙伴,踏上了新的征程。”张博认同:“嗯,就像电子游戏魂斗罗,开始启了新的关卡。你发现了没有,火车票有两张纸,里程表和座位号。”

    姚爱华不好意思地说:“我是第一次坐火车,没看出有什么不同,我还以为就是这个样子的。”张博听了也不介意:“我也只坐过两回火车,去江州附近的城市,只要一张票就可以了。”

    迎面来了两辆金杯车,到了人群跟前停了下来。高卫东按照序号让新员工一个接一个上车。车子空间不大,十几个人上去放好行李之后,内部就显得比较拥挤。等所有新员工都上车了,高卫东也进入车厢,示意司机师傅可以开车了,中巴车子不紧不慢地朝江州火车站前进。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巴车抵达目的地。刚下车,姚爱华和其他新员工们就看到了火车站屋顶三个大字:“江州站。”高卫东当众把介绍信交给许建设,对大家说:“在今后的小半年时间里,许建设就是你们的班长,你们要配合他的工作。现在让班长许建设跟大家讲两句。”

    许建设镇定地发言:“我叫许建设,来自江州电气学院,今后我们是同事了,大家多多互相帮助,把学业完成,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高卫东看了看手表,说:“时间不早了,我就送大家到这里了,你们快进站吧,祝你们一路平安。”大家纷纷挥手告别高卫东,汇入了进站人潮之中。

    那个时候每一排旅客通道都有一个检票员进行人工检票。为了区分起来方便,车票座位的颜色并不相同,这对于检票验票的工作人员来说,提高了检票效率。当姚爱华进了火车车厢,找到自己的硬座号码的时候,发现他和另一位新员工茅小冬的座位是在一排的。

    九十年代的火车硬座座位是高靠背的一个硬沙发,跟老款卡车座位差不多,并不像飞机那样有各自独立的座位。每两排的硬沙发相对排列,每一排的人可以看到对面的人。若对面是陌生人,气氛有些尴尬;若对面是熟人则这样的安排比较热闹。两排座位中间靠窗位置有个小桌子,方便旅客放置物品甚至可以让婴儿临时躺着,更换尿布。

    火车上买票补票的人多,不少买到站票的人不介意地在走道铺上报纸,席地而坐。到了半夜睡意朦胧各个东倒西歪,这个时候哪位要是通过过道去上个厕所,就如同参加障碍越野赛,挑战高难度。很多时候厕所也被占据了,你得先客气地和对方打个招呼。

    上午十一点,火车鸣响几声汽笛后,开始缓慢启动,茅小冬递给姚爱华一包干脆面,自我介绍:“我叫茅小冬,住在敬香桥附近。”姚爱华在市区读书多年,熟悉了方位,恭维地说:“你家住的地段挺好的,在市区。我叫姚爱华,住在郊县,希望以后多多关照。”姚爱华打开了家里晒的小鱼干,示意茅小冬尝尝,茅小冬拿了三四条鱼干,慢慢地咀嚼起来,连连称赞:“嗯,这小鱼干挺不错的……”

    姚爱华介绍:“我家的这个小鱼干,它就长那么大,去除肚肠和头部,拿盐搓一下,然后晒几天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了。”

    茅小冬一边吃一边介绍自己:“我在江州电气学院念书,三年制大专。”姚爱华也跟着介绍自己:“我在江州桥山学院念书,五年制大专,那你比我大一岁了。”

    茅小冬有些羡慕地说:“同样是大专,我高中三年大专三年,你初中毕业只要读五年就可以了,有年龄优势啊。”

    这个时候张博走过来塞给姚爱华一个泡沫饭盒:“姚副班,我在站台上买了两份炒面,他给了我三双筷子。”

    姚爱华拿出一小包鱼干给张博,多拿了他一双筷子,对张博说了声:“张博谢谢你了,尝尝我家的小鱼干。”

    张博回到座位后,姚爱华看了一下茅小冬,对他说:“要不你也来一些吧,炒面份量足,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

    茅小冬推辞:“不用了,不用了。”姚爱华把泡沫饭盒的盖子撕下了,放在桌子上,用木筷夹了一半炒面盛在饭盒盖子上。姚爱华把手里端着的炒面交给茅小冬,自己拿起桌上盛炒面的饭盒盖吃了起来,茅小冬见状,也不推辞地吃了起来,两人之间的气氛热络了不少。

    茅小冬问:“刚才那个是你同学?”姚爱华介绍:“那是我同班同学,他人很好的。”

    茅小冬问道:“刚才我听他称呼你姚副班,你是副班长吗?那也是学生干部。”姚爱华谦虚地说:“班级里还有班长张玲,是个女生,后来增加了一个副班长。出了校园,到了社会上,好汉不提当年勇,人生旅途一切重新开始。”

    火车旅途漫长,聊天聊到后面没有什么话题,何况姚爱华并不是健谈的人,他拿了一本《红楼梦》翻阅了起来,茅小冬拿出了一本《江州电视》的杂志翻阅起来。

    到了傍晚,列车停靠了大站,可以有时间出去走走活动手脚,茅小冬见他要离开,贴心地说:“你放心吧,我帮你看着行李。”姚爱华真诚地对他说了一声:“谢谢,那麻烦你了。”

    站台上比较热闹,有卖水果的小贩,有卖当地特产零食的小贩,还有几个小贩比较特殊,他们拿着泡沫饭盒叫卖着各类蛋炒饭。正是饭点时间,姚爱华买了三份蛋炒饭,回到火车上立刻各塞了一份给张博和茅小冬。蛋炒饭里除了蛋还有葱末,口感不错,姚爱华第一次出远门有点想家了,把蛋炒饭全部吃完,可以说是吃得一干二净。

    到了半夜,姚爱华如厕后踉踉跄跄如同翻山越岭一般来到座位旁。座位上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姐姐,她看到姚爱华,不好意思地起身想让座。姚爱华摆摆手说:“这位姐姐,你抱着孩子坐一会吧,我坐久了脚酸,站着舒服一些。”

    那个怀抱幼儿的姐姐感激地连说谢谢,姚爱华又艰难地离开座位,看到车厢过道地面上都有人躺着,身下只垫了一件衣服,当他来到了两节车厢的交汇处,有种跑完百米的轻松感觉。靠窗户边上,他看着车窗外面不断往后退的树木、灯光、和小山,觉得其实人生的旅途就像这趟列车一般,只能前进,也不会倒退,花开半夏珍惜当下。

    当过了几站,姚爱华再回到座位的时候,那个姐姐不在座位上了,茅小冬从睡眼惺忪的状态中缓慢恢复:“你来了,刚才坐你座位的姐姐刚下车,她让我代她对你说声谢谢。”

    姚爱华感叹:“那个姐姐抱着孩子坐火车,没买到坐票挺不容易的。”茅小冬发自内心地说:“我发现你这个人心地善良,是可以做兄弟朋友的人。”

    姚爱华谦虚地说:“你过奖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以后多多关照。”茅小冬也谦虚地说:“彼此彼此,也请你以后多多关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