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沟渠树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新武对农活一点都不陌生,拿得起锄头、放得下铁锹,拉起耩(jiǎng)子也是轻车熟路。老邻百舍中的成年晚辈大都喜欢给新武开玩笑,说算卦大师的卦象还真的是文武全才,文的已毕业、直接来武的!

    说来也巧,张先生在这个夏天回到了碌碡屯,把近几年几乎荒废的小院退回村集体。听说是徐师傅带徒弟到新武所在的县城参加武术比赛,张先生就搭了个便车,顺便把在碌碡屯的未了之事做个安排。

    新武父亲昌庆也是热情招待,邀请张先生、徐师傅在家里喝酒聚餐。新武在旁边是斟酒端菜,正想着初中也已毕业,希望在两位师傅的同意下,正式拜师学艺。

    张先生提到已经十年没有见过新武,最后一次写信也近三年,看到新武忙前忙后,张先生内心欣喜,最起码眼前是个懂事的孩子。

    宗新武个头不高,当时只有16米,可能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太差,营养跟不上,也可能是晚长,也可能是小时候练武的原因,在同龄人中比较矮一些,实际比宗玉锦还要矮两公分。老话说得好:“二十三窜一窜、二十五鼓一鼓”,这个是否具有科学依据,无法考证。但新武三年后在烟台工作,当年回家过春节身高已经超过17米,真的是一十八发了发,脱离了矮个子的范畴。

    张先生问到新武的现状,端起酒杯抿了一小口,稍有停顿后提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新武的生辰八字命注定,命里有时终须有,该有的总是会有,命中随缘,更不要强求。特别重复提到,新武练武初见端倪即可,无须投入武学,特别强调练武之人“沉默是金,忍让是银”,将来在外闯荡,切记切记。

    饭后徐师傅一时技痒,在新武家屋后枣树旁,先由新武打了一趟“大洪拳”,徐师傅一个跃身跳到距离地面2米的枣树树杈上,打了一套猴拳,张先生和新武父亲都齐声叫好。飞身一跃的画面只有在武打片电影里才有,新武是第一次开眼看到真正的难度高超的动作,自身深刻体会到,真的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七年后,新武从事保安工作时,再一次亲眼看到塔沟学校毕业的同事一脚踢飞一个人,均有同工异曲之实。

    张先生与新武父亲昌庆闲聊,习武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徐师傅自小习武已经坚持四十多年,方能有此绝技。新武学习基本功三个多月,后来偷学的仅仅是花架招式,难以成器。

    张先生熟练八极拳,自己擅长的是擒拿格斗,也就是“公安拳”,自八十年代初演化成为“擒敌拳”;擒敌拳本身脱胎于八极拳,是一套简单干练、行之有效的技击套路,每一个动作在实战攻击中都有一定的作用。

    张先生虽年迈七十有一,古稀之年的老人当场打出全部动作,仍然是铿锵有力、威武勇猛,全部动作教给新武,叮嘱应经常坚持训练,最起码做到防身健体,并许诺回到丰县随后寄出“擒敌拳图解”,不懂之处以图解佐证。新武此番得到张先生的点拨,是一生福分,将来在保安公司再次集训后,先后担任教习教官,均是来自于张先生的亲囊相授。

    徐师傅有事,张先生搭车同行,当天就离开新武家。临走前特别提到,自己一生中,仅在鲁西南只给两个小孩预测过将来,天命不可违也。后来新武收到了“擒敌拳图解”,若干年后,张先生患病离世,新武却未能奔赴吊唁,始终是终身遗憾。

    张先生虽是新武以先生相称,但师傅称谓确实是内心永驻,巧手练才是师傅。新武的一生,自出生后的起名,学武时的启蒙,教导如何做人,都渊源于师傅。文武即新武,新武即文武,文可定国武可安邦,当年的王阳明贵州龙里悟道,54八年后新武也有贵州历程,或许冥冥中自有安排。

    第八章 后语

    今昔凡人颂名著,地阴之星宇宙寻。

    普法小知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