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切只为活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章 赶海也能赚大钱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凌晨三点半不到,杨小帆就从床上爬了起来,换上工作时的衣服就轻手轻脚的下了楼,刷牙洗脸。

    穿上水鞋,将准备的家伙通通搬上车斗,看了看时间,刚刚三点半,点了根烟,打等五分钟,如果陈小雅还不下来,他就自己去了。

    “你是不是想一个人溜了。”

    谁知道还不到两分钟,陈小雅就从楼上走了下来,嘟着嘴看了看杨小帆。

    杨小帆没好气的道:“要走我早走了,快点刷牙洗脸,等会地方就被人占了。”

    陈小雅上了个厕所才去刷牙洗脸,用时十一分钟,没有一点拖拉的,一点都不像女孩子。

    半个小时后,杨小帆载着陈小雅来到海边的一片滩涂,这里比较偏僻,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平时也没什么人来。

    海风一吹,两人齐齐的打了个哆嗦,这天气还真冷,怕也就几度吧。

    杨小帆将夹子和水桶交给陈小雅,道:“你在没水的地方找,主要是找一些石缝和水坑,我去外面浅水的地方找。”

    “哦!那你小心点!”

    陈小雅拿过水桶和夹子,带着电筒就向滩涂走去。

    杨小帆拿着网兜和抄网就借着电筒的灯光向海边走去。

    四周漆黑一片,两个电筒灯光,还有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

    海边浅水的地方海水非常的浑浊,杨小帆将螃蟹放入水中,这样就能看见水下的情况了。

    杨小帆在海水里慢慢的行走,抄网往水里一抄,就见抄网里面多了一个海鳗,长长的跟蛇一般在抄网里扭动着。

    “这就一百多了,不错。”

    杨小帆看了看抄网里的一斤五六的海鳗笑了笑,将将它抓住放进腰间别着的网兜里,这么一条就一百二三了。

    网兜的底部是泡在海水里的,所以根本不怕鱼死。

    “呦呵,你还想跑?你跑的了吗?”

    没走两步,杨小帆又将抄网往水里抄去,自言自语的,像个傻子似的。

    一条两斤多的海鲈被杨小帆抄了上来,海鲈身上还带着伤,应该是被海浪拍到礁石上拍伤的,但这无伤大雅,又是七八十块进袋。

    “呦呵,这还有海参。”

    杨小帆弯腰从水里摸上来一条比手指粗点的海参,这在岸边已经算大的了。

    都说赶海挣得少,其实这里的鱼真不少,只是他们找不到,即使是那些赶海老手,他们只会在石头缝里找,或者在沙滩上捡受伤的,能抓到的当然有限。

    毕竟不是谁都开挂的,不开挂也不会傻的下水去摸鱼啊。

    杨小帆就这么闭着眼睛走,有鱼就抄一网,大青蟹,海鲈、海鳗、小鲍鱼,小海参,龙虾,小石斑鱼等等,五花八门的,半个小时就弄了十多斤。

    太重了,上岸将网兜里的渔获倒进车斗上的大盆里,给大盆加了海水,打开增氧机,又重新下水去。

    杨小帆的水鞋已经进水了,脚下冷凉冰凉的,但他却毫不在乎。

    这边,陈小雅也是捡的兴起,小章鱼,梭子蟹,小虾,小鱼,小海螺,还有一条海鲈和一条海鳗,已经有小半桶了。

    陈小雅看了看还有一大半的滩涂没有捡过去,便提着桶往回走,打算先将桶里的倒盆里去先,太重了走。

    “哇!这么多了吗?”

    陈小雅回到车傍边看见车斗上的盆里已经装了不少鱼了,也是感到惊讶,要知道这可不是下网,就一个抄网就捉了这么多鱼,已经是特别棒的了。

    杨小帆这边一直往前走,有时齐大腿深的地方他一去,反正都已经湿了,就是有点冷。

    他打算今天去买条胶水裤,就是两条带了挂肩膀上,到胸口那种,一般都是鱼塘打鱼用的,也不知道这边有没有的卖。

    杨小帆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禁渔期终于有事做了,早上赶海,下午去水库钓鱼,一天一两千都不是问题。

    一个月下来的收入肯定不少,尽管不够发工资,但也差不了多少,重要的是不会无所事事。

    “小雅,回去了。”

    天亮的时候,杨小帆已经将滩涂的整个浅水区都逛了一圈,感觉应该回去了。

    远处的陈小雅回头喊道:“再等一会,我这就差一点了。”

    杨小帆开着车就从上边往陈小雅那边进去,车斗里已经有上百斤鱼虾了,不知道的肯定以为他下网了。

    停好车就向滩涂上拿夹子扒拉泥土的陈小雅走去。

    滩涂寻渔就这样,高点的泥土扒拉一下,水水坑也要踩上一脚,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

    “呦呵!不少啊!”

    杨小帆走近往水桶里一看,有大半桶了,有章鱼、皮皮虾,小虾公,石九公、小鲍鱼、还有两条鲈鱼。

    “嘻嘻,那当然,你也不看看我是谁!”陈小雅仰着脑袋,如一只高傲的孔雀。

    剩下的滩涂并不大,两人一会功夫就搜完了又是几只小章鱼,几只皮皮虾进桶。

    将鱼倒进盆后,陈小雅指着不远处的滩涂道:“那边有好几个海胆,有没有人要的啊?”

    海胆是她堆集起来的,她也不敢放桶里,害怕刺伤了其它的鱼虾。

    杨小帆拎着水桶,拿着夹子走了过去,一共八个海胆,将它们一个一个的夹进水桶里,这玩意也是有人要的,值钱也不便宜块一斤。

    两人刚坐上车,陈小雅就皱了皱眉头:“你怎么把裤子弄湿了,这么冷的天,感冒了怎么办?”

    她刚坐上来的时候碰到了杨小帆的裤子,这才知道裤子是湿的。

    “呵呵!没事,回去换一条就行了。”

    杨小帆也不在意,启动车子就往家里开去,回家吃个早餐换条裤子再去市场也不迟。

    “你们这是去哪来啊?”

    回到家的时候,黄雅梅才刚起床,见两人风尘仆仆的回来,也是感到惊讶。

    “啊姨,我们去赶海回来。”

    陈小雅跟黄雅梅说了一声就往厨房走去,准备煮个面当早餐。

    杨小帆从车斗里捡了点鱼虾出来,这是留着自己吃的,当然也少不了将几条好看的小鱼放鱼缸里,这是昨天答应王小静的,他可不想做一个失信的哥哥。

    洗了个澡,将衣服裤子都换了,出来面已经煮好了。

    两人吃饱后,带上秤和胶袋就往市场而去,赶到市场的时候才七点,这时候市场才刚开始热闹。

    杨小帆将车停在市场口的一个空位上,交了摊位费,将两个大盆抬了下来,电子秤放好,就等客人上门了。

    摊位费也不贵,也就十块钱,其实就是卫生费,交了就是合法的,不交就是占地经营。

    陈小雅弄来一块泡沫板,将种类和价格一一写好,立在摊位面前。

    “老板,这海鲈怎么卖啊?”

    没过多久就有客人上门也,杨小帆就开始抓鱼、秤鱼了。

    客人越来越多,杨小帆不停的秤鱼和报价,陈小雅收钱找钱。

    要说算数能力,华夏人说第二,还真没哪个国家敢认第一的。

    在华夏哪怕找一个没上过学的老人家,字可能不认识,但是算数能力绝对不差。

    “…”

    毕竟现在是休渔期,鲜活的海鲜也就少了,客人太多了,有些人等不及就离开了。

    还有些比较挑剔的客人,挑了半天也不买,更有些人嫌三嫌四的,说这个少,说那个贵的。

    直到将近九点,杨小帆才秤完最后的一斤二两杂鱼,这才松了一口气。

    两人坐在车座上,准备休息一下再收档。

    “汪汪汪!”

    几声奶声奶气的狗叫声引起了两人的注意,抬头望去,是对面一个卖小狗的摊位。

    杨小帆看了一眼就没再看了,陈小雅却是下车向那边走去。

    “小帆,你看这小狗狗漂亮吗?”

    不一会儿,陈小雅就抱了一只黑色圆滚滚的小奶狗回来,这一看明显就是个土狗。

    “你买的吗?多少钱?”

    杨小帆一看这小奶狗也是有点喜欢,主要是它的样子有点喜庆,肥肥的,感觉很可爱。

    “我准备买,但是没有给钱,这不是过来问问你吗?”陈小雅抱着小狗,摸了摸它的脑壳。

    杨小帆抬头向卖狗的摊子看去,老板是一个老人,此时直盯着这边呢,好像生怕两人将他的小狗抱走似的。

    杨小帆点了点头,道:“喜欢就买下吧!反正家里养只狗也好,还能看一下门。”

    陈小雅抱着小狗高兴的转身向狗摊走去,开始跟老人讨价还价,最终四十五块钱将小狗买下了。

    休息够了,两人便开始收拾档口,并将地面清洗干净,又到市场里面转了一圈,买了十斤羊肉,准备今晚弄个羊肉煲补一下。

    秋冬进补,羊肉最好,但是煲一两斤太费煤气了,一下煲十斤就省的多了,多的煲好放冰箱,下次拿出来热一下就能吃了。

    接着又去给王小静买了一箱酸奶,小家伙不喜欢喝纯牛奶,但却对酸奶情有独钟,真让人费解。

    两人又去买了点渔线渔钩,还买了一条水裤,这是渔具店老板的珍藏,说是放了一年多了,现在已经没人买这东西,便宜买给了杨小帆,这倒真是捡了个便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