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承包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2章 一纸抵万金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借着楚王府这头老虎的威势,王家的威势得到了回暖,王家兄弟是开心的。

    借着楚王府在大唐创办学舍,朝中不少人也是开心的,毕竟楚王府不求回报的提高大唐百姓的学识,此乃天大的好事。

    借着创办的学舍,李哲在考察期间,受到了不少人的感激,他也明白了自己父皇所言的积蓄威望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学舍的成果不错,他也是开心的。

    若说有不开心的,大抵就是李世民一人了。

    李哲在各地考察创办学舍之事,顺带着考察楚王府在各地的产业,他在大唐停留的时间不短,已经有大半年了。

    在这大半年之中,李哲常常路经长安,甚至在长安城小住。

    可李哲去过桃源村,给自己祖母和外曾祖父母上过香,扫过墓,也看过自己舅公一家,却唯独没有进皇宫看过他这个皇祖父,若非李世民亲自下旨,李哲或许还不会进皇宫。

    这不刚一进李世民的甘露殿,李世民便佯怒道:“哲儿在大唐已有大半年了,为何从未进宫里看望皇祖父,可是将皇祖父给忘了?”

    “祖父说笑了,孙儿怎会将您给忘了呢,是父皇他每次来书信都有事交代孙儿,孙儿忙啊,没有时间,这不一有时间就进宫来看望您了。”

    在大唐大半年的历练,让李哲学会了不少,至少在言语这方面有不小的心得体会。

    当然,这也少不了李宽和李渊等人从台北来大唐的书信教导和怀恩平日里的提点。

    “真是如此吗?”李世民神秘一笑。

    李哲刚想点头,就见着气色红润的明达姑姑带着小恶魔般的微笑,拉着一个小女孩儿从偏殿之中走了出来。

    疾步跑到李哲的面前,兕子一把便拎住李哲的小耳朵,教训道:“胖侄儿如今长本事了,还敢欺瞒父皇了。

    据姑姑所知,二哥可从未交代你多少事,都是你自己贪玩儿,留在大唐不回去。

    二嫂还说,你回去之后要打你屁股,要打成八瓣哦?”

    李哲很委屈。

    他之前确实有些留念那种受人感激的感觉,去过书信求李宽让他留在大唐一些时间,可是到了后来,明明是李宽和李渊来信交代了许多事情,他才留在了大唐,并非因为贪玩而不回台北。

    不过现在不是计较回台北的结果,处理眼前这位小姑姑的小手才是重点。

    “哎呦,别扯了,再扯耳朵就要掉了,侄儿可是给姑姑准备了不少好东西,再扯就不给了。”

    李哲将对付自己安平姑姑的那一套用到了明达姑姑身上,毕竟李哲可不傻,自己这个明达姑姑跟着安平姑姑一起生活了快一年了,捉弄人的手段学到了,想来性格也差不多。

    李哲猜测是没错的。

    兕子当即便放开了李哲的小耳朵,一脸满意的笑道:“什么东西,快拿出来看看。”

    李哲确实准备了礼物,不过他此时哪里拿得出来呢,讪笑道:“侄儿以为姑姑尚在台北,所以准备的礼物都放在了一间酒楼。”

    “连你明达姑姑都有礼物,那哲儿可曾给皇祖父准备礼物?”李世民问道。

    李哲点点头,笑道:“自然是有的。”

    李世民只是随口一问,心中并未抱有任何期望,毕竟李哲多次路经长安,甚至在长安城小住都未曾进宫看过他,礼物自然也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ex){}&/  父皇啊,有一个安平姑姑和明达姑姑已经够了,这要是还有一个新城姑姑,儿臣之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李哲感慨自己今后的日子难过,李世民却放下了手中的书信,大笑道:“好啊,真可谓一纸抵万金。”

    对于李世民······准确得说是对于每个皇帝而言,钱财已经让他们提不起任何兴趣了,能让他们提得起兴趣的乃是治国安邦之策。

    很显然,李哲送给李世民的书信便是治国安邦之策。

    信中提及的皆是,楚王府最近大半年为何大力支持王家恢复的缘由,提及把王家作为领头羊的好处。

    世家管理世家的办法,让李世民豁然开朗,若是大力扶持王家,而王家又收归于了麾下,不仅可以兵不血刃的将世家的威胁降低最小,还能减轻他身上的担子,真可谓一箭双雕。

    唯一的坏处就是,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他李世民等得起。

    当然,信中也少不了建议李世民支持楚王府在大唐创办学舍之事,毕竟这件事只是靠楚王府一家的财力,还是难以支撑的。

    不过最后这条建议,是李哲自己给加上去的。

    大半年的时间,试点很成功,而成功的结果就是各地的学舍开始陆陆续续的建造,楚王府花出去的钱财,李哲心知肚明,看着一笔笔花出去的钱财,他肝儿疼。

    创办学舍的事虽说对王府有好处,但大部分的好处还是让大唐给占了,总得让大唐出点钱财才合理嘛!

    这便是,李哲的想法。

    不过李世民并不清楚书信中最后条是李哲加上去的,他笑道:“哲儿,这份大礼确实不错,可惜这好像并非是你送给皇祖父的吧,这应该你父皇送与皇祖父的,与你可没多大关系。”

    李世民只是为了好玩儿,逗逗李哲,却见李哲一本正经道:“其中的言论大多出自父皇不假,可是父皇尚未在大唐,对大唐的情况不甚了解,所以这其中还有孙儿的见解,说是孙儿的礼物也不差。

    而且孙儿的礼物可不仅仅是信中所言,还有一条建议,祖父可愿一听?”

    “哦,说说。”

    “王家前些衰败,不少世家之女不愿嫁入王家,所以王家男子不少尚未成婚。”

    尚未说完,李世民打断道:“哲儿的意思是让皇祖父下嫁公主?”

    李哲摇摇头:“非也,王家虽有恢复,但还不够资格尚公主,不过朝臣之女还是合适的。

    一来,朝臣之女大多懂些学识,嫁给王家之人便可教授学子,便减少了王家在学子之间的威望。

    二来,祖父赐婚,可令王家感念祖父恩德,且朝臣亦是如此,毕竟以孙儿在大唐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不少勋贵依旧对世家追捧。

    如此一来,可谓一箭双雕。

    不过,孙儿也知晓大唐的规矩,就看祖父是否有魄力打破这规矩,让女子也参与到教授学子之中了。”

    李世民看着李哲,哈哈大笑道:“既然你父皇在华国都有此魄力,皇祖父自然也有。”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