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承包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8章 李世民离去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才本站地址:

    s:/最快更新!!

    ?想通了其中关键,李宽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若真是乞丐提出这样的建议还好,但他李宽提出这样的建议却很不利,至少对于将来接管大唐产业的李哲而言,非常不利,因为这样的建议有拉帮结党的嫌疑。

    李世民在位还好说,一旦李世民去世,这种嫌疑会被新继任的帝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会全力打压楚王府,毕竟没有任何帝王希望看见亲王之家恩惠几十位朝中重臣,能给朝中重臣恩惠的,只能是皇帝自己。

    虽说有华国在后面支持李哲,但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李宽可不敢保证儿子将来接手大唐产业之后,不受到一点委屈。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世民若说出立功臣像乃是出自于他的建议,李宽甚至不用想便可以知道后续的发展。

    长安城中所谓的楚王党肯定会扭成一股绳,拉拢朝中的官员,因为他提出立功臣像的做法明显会被楚王党的官员理解成他是拉拢大臣。

    一旦所谓的楚王党形成了大势,恐怕就是李世民在位,也会对楚王府着手打压,虽不至于波及到远在台北的他,但留在大唐的一众家臣,恐怕是难逃厄运的。

    想到这些,李宽打了一个激灵,连忙开口道:“二伯,这立功臣像之事,您可别说是侄儿给您提的建议。”

    “为何?”

    李世民很疑惑,明明这件事对李宽而言有天大的好处,为什么李宽却反而不要呢?

    毕竟此事一旦传开,受封的功臣谁不感激李宽的恩惠?哪怕是与楚王府有仇的长孙无忌,在李世民看来也会感激李宽一番的,因为这事儿若没有李宽提出来,长孙无忌和受封的功臣便没有这样的机会。

    “二伯,若是您说这是侄儿提出的建议,侄儿岂非分走了大臣们对二伯的感激之心,若二伯说此事由二伯您亲自想到的,想必受封的重臣便会愈发感恩二伯的恩情。”

    “殿下高义,老奴敬佩。”话音一落,连福便行礼道。

    连福现在是打骨子里敬重李宽,所谓的功绩和聪慧便不说了,单单是这份替李世民着想的心思,就令他感动不已,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再听到有人说李宽不孝,哪怕他身份低微也得反驳一番。

    就连与己有大利的事情都能毫不犹如的让给李世民,这样人若是都不能称之为孝,连福认为皇子之中也就没有一人能称得上有孝心了。

    至于李世民听到李宽这番言论之后,只是叹了一口,没再继续说话,因为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心里记住就好。

    回到李府,闲来无事的李世民看了李宽一眼,慈祥的笑了笑,说了句去书房看看哲儿,便真去了书房。

    书房被人占用了,李宽慵懒的回了自己房间,倒头就睡。

    对于李世民会给李哲说些什么,李宽并不关心,反正在他看来,闽州的事务到最后还是得落到他头上,李世民给李哲的安排,他迟早也能知道。

    翌日一早,李宽刚起身就发现兕子嘟着小嘴,一脸的不高兴,连教导万贵妃和李渊打太极的任务都抛诸脑后了。

    “兕子这是怎么,谁惹你不开心,告诉二哥,二哥替你教训他。”李宽大大咧咧的走到了兕子身边,一屁股坐到了沙发上。

    “父皇。”

    “兕子,你说谁惹你不开心了?”李宽像似没听清楚,再次问了一遍。

    (ex){}&/  所以,选择留在台北还是选择跟随李世民一同回长安,让她为难了。

    兕子的纠结,已经让李世民很满意了,要知道当初安平被李宽接到闽州时可是没有一点纠结的神色,欢欢喜喜的跟着李渊等人去了闽州。

    “既然兕子想要留在台北,那就留在台北吧,养好了身子再回长安也不迟。”李世民不忍心让女儿继续纠结下去,安抚道。

    “父皇,真的可以吗?”

    “可以啊,父皇也希望下次见面之时,见到的兕子是健健康康的······”

    话未说完,李宽打断道:“二伯,这不可能,兕子的病症并非短时间便能治愈的,下一次您见到兕子之时,侄儿只能保证兕子比起现在要健壮,毕竟侄儿可是打算每年派人带兕子回长安看看您。

    不过,若是您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只需十年,十年之后,侄儿倒是能保证兕子像寻常女子一般,欢声笑语的站在您面前。”

    “行了,你小子别打趣二郎了,快些用饭,用饭之后还得安排士卒将火炮运送上船,时间可不充裕了。”李渊笑骂着李宽,招呼着起身的众人开始用饭。

    其实搬运火炮这些东西上船的事,李宽早已有了吩咐,事到临头才行动的做法,不符合李宽的性格,所以对于李渊的说辞,李宽翻了一个白眼:“二伯购买的东西,孙儿早已准备好了,就连士卒这两日也准备妥当了,就等着二伯决定何时起身了,您老是不是也太小看孙儿的行动力。”

    “那么多废话,吃饭···吃饭。”李渊吹胡瞪眼的看着李宽,狠狠地咬了一口手中的包子,像似在泄愤一般。

    ·········

    两日的时间,说过就过。

    在正月十八这天,李府中的大主子小主子都去了码头,李世民离去,自然少不了一番离愁别绪,其中以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最为伤感。

    为了打破这份伤感,李宽只好充当一个杨白劳的角色。

    “二伯,这些楼船可以经水路回长安,不过事先得说明啊,这楼船乃是侄儿租借给您的,到时候火炮营的士卒返回台北之时,您可得把船钱给付了。”

    “你小子无论何事都忘不了钱,祖父看你是掉进钱眼儿里去了,你小子如今又不差几艘楼船,送与世民又如何?”

    “祖父,话可不能这么说,若是没有钱哪能发展国家呢!”李宽回了一句,看向了李世民,笑道:“二伯,您亦是如侄儿这般看待钱这个问题的吧!”

    “确实不假,钱财确实挺重要的。”李世民点头。

    “既然二伯亦认为挺重要,那随二伯回长安的这三艘楼船,侄儿便送您了,全当侄儿孝敬您了。”

    李宽话锋一转,看着李世民那呆呆傻傻的样子,哈哈大笑。

    李世民指了指李宽,看向了平阳公主夫妻,无语的笑道:“这小子还是那老样子,就喜欢打趣朕。”

    “依姐姐看,宽儿这样的打趣,陛下恐怕希望多多益善吧!就连姐姐都有些眼馋宽儿送给陛下的这份大礼了。”

    “行了,时辰不早了,都上船吧!”李渊开始赶人了。

    “父皇,那儿臣和三姐便上船了。”

    李渊挥手,李宽带着一家老小躬身行礼:“侄儿恭送二伯和姑母、姑父,祝二伯和姑母、姑父一路顺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