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李宽声情并茂,脸上的郁闷和不满太真实了,哪怕是李世民早已从安平口中得知了李宽的底线,亦有些犯嘀咕,难道价格真的太低了?
见李世民犹豫不决,李宽决定再加一把火。
“二伯,这么说吧,火炮的材料乃百炼钢,百炼钢在大唐的价格二伯亦知道吧,一万五千贯或许只能买到制造火炮的百炼钢,侄儿以两万贯卖给大唐已经没赚了,只不过赚取一些人口而已,而大唐奴隶的价格如何,二伯恐怕比侄儿还了解吧,侄儿不挑剔,送来的人,男女都行。”
听到这番话,李世民瞬间便觉得自己给出的价格高了,百炼钢在大唐卖的贵不假,但百炼钢乃出自于楚王府的产业,练出百炼钢到底花费,他早已派人打听清楚了。
想要骗他,还早着呢!
据李世民估计,一门火炮一万贯便是李宽的底线,就连人口亦是李宽平白赚到的利益。
亏大了。
早知道,就应该按照安平给出的价格给这小子报价。
事到如今,李世民也不好意思再改口,坚定道:“宽儿,一门火炮一万五千贯加一千人,这是二伯能给出最高的价格了,若是不行,二伯也只好返回长安了,反正宽儿送到长安的火炮依旧在,二伯相信大唐迟早亦能研制出来。”
说到最后,李世民笑了,李宽却郁闷了。
这个没有专利权的时代,实在是令人难以高兴起来,不管是谁都敢放心大胆的仿造别人的成果,更别说李世民这个大唐皇帝了。
火炮就在长安城中摆着,只要工匠的手艺足够,有合适的材料,造出简易些的火炮并非难事,而工匠的手艺和合适的材料,这些事情对于大唐来说是难事吗?
不难,只要李世民和朝臣们大力支持,有标本存在,研制出火炮亦是迟早的事。
说真的,当初让安平和李哲带着火炮去长安,李宽根本就没想到李世民竟然如此不要脸,若李世民再不要脸一些,强占楚王府在大唐的炼钢产业,那······
李宽不敢继续想下去,佯装镇定道:“二伯,话不是这么说的,大唐想要仿造出火炮需要多少时间?想必短时间内是仿造不出的吧,但是,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呢,恐怕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要开战了吧!”
“此事还不是你小子闹出来的,若非你小子让安平杀了吐蕃大相,二伯又何至于与吐蕃开战。”
说起与吐蕃之间的问题,李世民就心有不快,不过想到其中的利益,再加上发现这个儿子已经有黔驴技穷的态势,他又笑道:“不过,宽儿的用心二伯还是记在心里,至于大唐和吐蕃开战的问题,宽儿不必担心,二伯当年没有火炮便能扫平东突厥,如今一个小小吐蕃,亦只能在咱们大唐的铁蹄下颤抖,区区一个吐蕃,二伯还不放在眼里。”
不知为何,李宽顿时感觉到了一股厚重的气势从天而降,仿佛任何东西都难以支撑,不由得让人发颤,连呼吸都显得异常困难。
这就是唐太宗吗?
哪怕后世之人对他褒贬不一,却依旧不愧唐宗之名,那藐视天下气势不弱于任何帝王。
(ex){}&/ “二伯,您的要求尚未说,这让侄儿如何答应。”
“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宽儿赠送一千火枪便好。”
“什么?”李宽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若非对面的是李世民,他真想一巴掌扇过去,一千把火枪还便好,还不是什么难事,谁特么给你的脸,敢如此开口。
“还有······”
李世民的话没说完,李宽便打断道:“还有?”
“不错,大唐如今没人懂火炮和火枪,二伯要一千火炮营的士卒去大唐教会大唐的士卒。”
“这个要求,侄儿可以答应二伯,不过一千把火枪,恕侄儿无礼······没有。”
李宽倒也实在,毕竟卖东西嘛,总得教会人家该怎么使用,这是理所当然的,派一千火炮营的士卒去大唐没问题。
但是,狮子大开口的事情,他就是真傻子也不会答应。
见李宽的样子,李世民不确定的问道:“真没有?”
“宽儿对于火炮和火枪的情况不甚了解,为父倒是了解一些,火枪在华国确实不多,一千把火枪太多了,华国如今的火枪或许都没有二郎要的这个数目。”李渊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道:“为父认为火枪对大唐而言其实并未有多大的作用,火枪远不如弓箭有用。”
李渊认为自己给出的理由能让儿子熄灭对火枪的热情,在他看来,一千把火枪和没有火枪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毕竟这个时代的战争靠的是人数,火枪的射程不如弓箭,火枪甚至连鸡肋亦不如。
但,见识过段式射击的李世民却不认同李渊的话,当时亲眼见到的场景,让他知道了李宽对于火枪的运用,很好,很实用。
“父皇,若是按照您所言,宽儿又为何要弄出火枪呢?”
李渊被李世民问住了,转头看向了李宽。
“火枪并非鸡肋,只不过如今的火枪不太尚不完善罢了,哪怕就是这尚不完善的火枪亦有不少的好处。
一来,火枪携带简便,利于斥候所用。
二来,火枪所用弹药小,比起箭矢来说,可大量携带,而且打造箭矢的材料足够打造弹药了。
当然,如今的火枪确实不适合大型的战争,这点是没错的,孙儿大力研发火枪,只是为了儿孙能重视火枪,继续研发下去,终有一天火枪是会取代箭矢的。
二伯,一千把火枪实在太多了。”说到最后,李宽看向了李世民。
“宽儿能提供多少?”
“两百,这是侄儿最大的能力。”
“那就这么说定了。”
“二伯,您就不问问火炮和火枪的弹药价格,难道······”
李世民打断道:“不用,二伯相信宽儿不会令二伯失望的。”
李宽朝李世民竖起了大拇指,三人的目光聚焦在到了一起,相视而笑。
天才本站地址:。搜狗手机版阅读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