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本站地址:
s:/最快更新!!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偷偷从指缝之中悄悄流逝,没人能抓住时间,等到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原来已经过去了好多年,我们自己仿佛还停留在最初的那一刻,对多年前发生的事,记忆犹新。
李世民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
距离众人前来拜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日,这十日的时间里,李世民在李渊和李宽的陪同下走了许多的地方。
在李世民的认知中,尽管台北只是初建几年的时间,比起长安已经不落下风了,虽不及长安城那般雄伟壮观,不及长安勋贵子弟那般出手阔绰,但台北周围的村落比起长安周围的庄子,却更胜一筹。
干净的路面,随处可闻的欢笑,不时的寻常农户之子传来的读书声,都在预示着台北这座城市将来的发展速度比起长安要快许多。
而这一切,出自于这个儿子之手。
如果,二十一年前没有那场大雨。
如果,二十一年前没有那道惊雷。
如果,二十一年前没有步虚和尚。
如果,二十一年钱自己没有听信妄言。
李世民想到了许多如果,如果没有这些如果,这个儿子还是他的亲子,大唐将会有一位顶梁支柱,带领大唐越发繁荣富强。
李世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二十一年前那个电闪雷鸣的暴雨天,看见了像狗一样扑倒在他面前乞求的李母,也看见了自己当时的一脸狠辣。
感觉自己仿佛在一瞬间便经历整整二十一个年头,这二十一年的时间之中,与儿子相处的日子加起来,或许······还不及这十来日,相处的欢笑亦远远不及这十来日啊!
看着拿着计划书给自己介绍如何成立皇商,介绍如何发展村落而款款而谈的李宽,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如果······唉,人生没有如果,终究是自己负了他们母子三人。
许是察觉到了儿子心中的悔恨,李渊拍了拍李世民的肩头,没说话,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在李渊那张笑吟吟的老脸之中了。
朝李渊笑了笑,便再次沉下心来,继续听起了李宽的介绍。
只听李宽悠悠叹道:“虽说华国的发展走上了正轨,但底子终究还是薄弱了许多,百姓之间的歧视问题依旧严重,不知何时才能消除这种歧视的情况啊!”
愣神的功夫,李宽已经把该如何该说的说完了,李世民愣了愣,才拿起李宽刚刚拿着的计划书仔细查看,强大的理智让他暂时放下了心中歉疚之意。
可惜,只是看李宽准备的计划书,根本不能令他明白其中的深意。
毕竟在这个时代,皆是一群根本不懂货币流通的人,哪怕是学医的李宽也有信心将房玄龄等人按在地上摩擦,在这个时代,没有多少人明白商业的必要性有多重,也没有多少人能明白商业的破坏性多大。
更别说只掌握大方向的李世民,想要了解到李宽所写的计划书之中深意,很难。
(ex){}&/ 听完李宽的解释,李渊开口了。
“按照你小子所言,难道就没有一个完美的办法解决世家的问题。”
“有,不过······”
“不过什么?”李世民问道。
“不过很难,在大唐几乎不可能,想要完全解决世家问题,便要大力推行其他学说,但大唐以儒学治国,无论选官还是百姓认知,皆遵从儒学,而精通儒学之人便是世家之人,又如何能完全解决世家的问题呢!”
李渊和李世民对于李宽的胆大妄为有了新的认知,这个孙儿这是要推翻儒学啊!
“你小子认为儒学不好?”李渊回神,再次开口。
“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单凭儒学治理一国,太单调了,儒学固然令我们懂得了不少的学识和礼数,可这世间在不断变化,儒学上的知识并不能一直适用。
治理一方百姓,带领一方百姓走上富庶,至少要懂治下的土地适合何种农作物生长吧!难道儒家典籍之中有这些记载,没有吧!
自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之后,后世帝国便一直尊崇儒家学说,虽说儒家学说对于治理国家好处不少,但过于尊崇对于治理一国却是不利的,毕竟儒学并不能教会我们世间所有的道理。”
沉默,一直在沉默,不知过了多久,李渊才回神叹道:“难怪你小子当初建立学城之时,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学科。”
李渊的一句话,也令李世民回神了。
“父皇,这学城之中教授了那些学科?”
李渊想到学城之中教授的科目,便不由一笑,“除去与国子监教授的科目之外,为父记得有农学、造船学、政学、医学······具体有多少,为父亦不清楚,得问这小子和孙媳。”
“苏家之女为何知晓?”
“自从思舞被宽儿带去经济部之后,孙媳便是学城如今的校长,也就是咱们大唐称呼的山长。”知道李世民不懂所谓的校长,李渊解释了一句。
李世民恍然大悟,却不满道:“苏家之女任山长一职,那徐文远呢,难道还在女子之下,区······一介妇人能有什么学识,何德何能胜任此职?”
想到苏媚儿的身份,李世民连忙改了口,不过依旧令李宽皱了皱眉头。
当然,也仅仅是皱眉罢了。
固有的社会意识,李宽自认为自己是没办法改变的,既然改变不了便要去适应。
至于替苏媚儿解释两句,李宽觉得没这个必要,毕竟李世民在台北住不了多久,过多的解释只会令李世民认为他李宽受到了苏媚儿蛊惑,越发反感苏媚儿而已。
不过,李宽不解释,不代表李渊不解释。
“二郎,这便是你小看孙媳了,华国的百姓能有如今这般融洽的局面,孙媳可谓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