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那天,老张家全家搬往江川市住的消息突然就传遍了村里,这让风平浪静云溪村陡然激荡起来。
在山里,在家里,在村中各处的闲话中心,这桩事成了全村人议论的热点话题。
乡亲妯娌们扯闲话的时候都是感叹,这张家的两兄弟,真是村里头年轻一辈当中一等一的能人呀,短短八九个月的光景,就把家里搞得这么红火兴旺,拖拉机、大彩电、大冰箱这些寻常庄稼人都不敢盼念的贵重东西,老张家却一件件往家里捎。
现在更加不得了!竟然在市里买了大房子,准备开粉店做生意,张云峰这个土农民野心可真大,他这是要扒拉掉身上的那层泥巴,摇身一变做高贵的城里人呀。
真是太让人刮目相看了!
这一天的上午,好些村里的门中人都去了张家看望,给张家搭把手一起搬家,现在眼瞧着张家要发达了,村里乡亲们除了真心实意的帮忙外,也多多少少带点攀附感情的意思,日后他们有啥子事要去市里,也有个落脚的地方,有个说得上话的人嘛。
其实老张家在村里头并没有直系亲戚,他家上一代人丁单薄,张云起的爷爷奶奶先后生了四个孩子,但是只有他老爸张六顺顺利的长大成人。
再往上他爷爷那一辈算,倒是有三个兄弟,开枝散叶后,下边有两个堂伯,一个堂叔,按血缘关系,在张云起这一辈还没有出五服,但平日里交往的比较少,也就是过年时串串门,张爸出事坐牢后,关系就变得更加淡薄了。
老妈那边的亲戚倒是很多,张云起的外婆还健在,下面除了张妈外,还有三个儿子,也就是张云起的三个舅舅,这三个舅舅里面,大舅刘红军为人憨厚,小舅刘红星则单纯贪耍,但混的最好的是二舅刘红兵,这些年来他搞小土砖厂赚了一点钱,但是性格有点儿自私贪婪。
张云起永远忘不了的一件事情是,去年他爸出事进了牢里后,张妈为了凑他和春兰的学费,在二舅刘红兵家苦苦求了他整整一天,他才很为难的答应借了钱。
但这也是有条件的。
二舅刘红兵跟张妈说他手头上拮据,拿不出钱,只能帮忙去借点高利贷,卖了烤烟后要付一倍的利息。
去年夏天,张云起哥俩倒卖烤烟的那段时间,二舅刘红兵听到消息,得知他家赚了点钱后,立马就跑到他家来讨债,当时张妈一句闲话都没有,直接按两倍的本金把钱给了他,但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张妈坚决不允许张云起兄弟俩去刘红兵家拜年。
刘红兵家在云溪村下边的刘家冲,张云峰一家要去市里住这桩事情,其实他早已经知晓了,但是一直没什么动作。
直到清明节这一天,他笃定外甥张云峰会回村里给先人扫墓,就卡着时间点赶到老张家,也没有通知他那另外两个兄弟。
(ex){}&/ 清扫坟圈的时候,张云起瞭望着被绿色掩盖的云溪村,还有山巅上的蓝天白云,心情很舒畅,只是下次来这里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扫完墓后,张云起把春兰叫住,两人走在后头,他想跟春兰说说一家人都去了市里后,她一个人留在龙湾镇中学念书的事。
再过三个月,春兰就要中考了,临时转学去市里肯定影响她的学习,另一方面,以春兰的成绩,龙湾镇中学也不大可能轻易让她转学。
春兰继续留在在这里念书,是最好的选择,但全家人都去了市里,她一个女孩子留在农村,张云起知道春兰心里肯定是不好受的,不过这两天下来,她那张越发秀美的脸蛋上并没有表现出分毫的难过。
这个妹妹确实打小就懂事听话。
以前他们家里境况艰难,但不管多么饿,穿的多么破烂,张云起从来没见过春兰向家人开口讨要过什么,在家里的时候,做家务、放牛、薅猪草、下秧苗、采烟叶,大小农活她样样精通;念书的时候呢,没钱买笔和纸,就自己在镇上捡垃圾捡破烂,考试还能回回拿第一,甩开第二名n个档次的那种。
张云起至今还记得春兰四岁大的时候,就缠磨着让老妈给她编了一个小筐筐,整天挽在胳膊上,撅着小屁股蹒跚地跟在自己后面,一起去后山捡柴禾。
这丫头乖巧懂事得让人心疼,或许自打能记事起,她那幼小的心灵就已经懂得,以前她们家是个可怜的穷家。
穷人家的孩子,得靠自己争命!
回想起这些穷困时候的日子,张云起也不免有些感慨,他摸了摸春兰的小脑袋,说道:“春兰,明天就要搬家去市里了,到时候会先把你送到学校去,周末如果补课你就留在学校里,放假的话就坐车来市里住,如果傍晚没有小客车,你就找朱达让他送你去封阳县再转车,车费什么的让你大哥到时候给他结。”
春兰点头:“二哥,我晓得的。”
张云起从兜里掏了一台粉红色的爱华随身听递给她:“再过几个月就要中考了,你不要压力太大,至于成绩,顺其自然,不管歪好,哥都能保证你这辈子有大出息,在学校里没事的时候,你也多和同学玩玩,别老是坐在教室里看书,这个是随身听,你喜欢听歌,平时下课可以听听放松一下。”
春兰接过精致的随身听,手指在上面扣摸着,说:“这个很贵的吧?”
张云起乐道:“贵不贵有什么关系呢?你哥还不至于差这点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