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92年的粉笔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一章 理发 二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看到吴师傅准备停当,我站了起来,坐在理发椅上。

    理发椅很宽,我坐在上面显得很宽松。吴师傅不急着给我系上白布单,先去端来两盆滚烫的水,分别浸上白毛巾,再去端来两大杯热热的肥皂水,里面放上圆柄毛刷。

    吴师傅提出小皮箱放到镜案上,打开,里面全是理发工具。光插放在箱壁布套上的剃刀,就有上十把。

    “吴师傅,您的工具真齐全啊!”

    “用熟了的东西,不欺生。”

    吴师傅先把叠好的白布单展开,再两手抓住上端的两角,使劲抖几下,干燥的布发出“哒、哒、哒”的脆响,然后系到我的脖子上,再把布单理顺、围严。

    吴师傅挑了一把剃刀,在荡刀布上来来回回使劲荡了几下,然后先在我的头顶下刀,刷刷几刀刮出一块光亮,再从头顶依几个方位顺势朝下刮。

    吴师傅真是轻车熟路,一小会就剃好了。

    这时,又有人推门进来。

    来人胡子拉碴,看样子主要是来刮胡子的。

    他满下巴都是黑胡茬子,像一根根钢针似的扎在那儿。

    “老吴,就知道你还没关门。”

    说着,大胡子坐在了另一把理发椅上。

    吴师傅把理发椅放斜后,从口袋里掏出口罩戴好,接着是利索地从水盆中拧出一个毛巾把,摊开来覆到大胡子的脸上,为的是让热水热气把钢针似的胡子浸软,把紧固的胡根泡松。

    四五分钟后,吴师傅揭下毛巾,用毛刷蘸热肥皂水,把大胡子的脸涂得一片白。

    三分钟后,吴师傅才拎起一把刀身长、刀刃宽的剃刀,先在大胡子上嘴唇处走了几刀,把沾满肥皂水泡沫的胡子,利索地甩到地上。

    吴师傅一边走刀刮脸,一边问,“老孔,街道工厂这么多职工,都要搬走了吗?”

    大胡子说,“到了退休年龄的和快到退休年龄的,就地退休。其余的采用自愿原则,想去新厂的,就去,不想去的,可以领一笔补助费,去自谋职业。”

    “真有不去的吗?”

    “有,不过是几个人。嫌新厂远,离不开老父老母。”

    “呵。”

    我连忙接话,“儿女舍不得父母,父母也舍不得儿女呀。”

    大胡子说,“好男好女,志在四方,都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尽心尽力。再说,如今的交通多便捷,再远的地方也近在眼前。”

    “那倒也是。”

    我说。

    吴师傅的手抖了一下,赶快移开刀刃,幸好没在大胡子下巴上留一道口子。

    刮完了脸的大胡子,露出黑里透红的肤色,容光焕发。

    吴师傅扳正椅子,说,“随我去里间用滚水泡头,这一头乱发又硬又粗,泡软了才好剃。”

    “悉听尊便。”

    店堂里马上静下来,只听见洗头之声。

    里间的哗哗水响停住了,吴师傅领着用白毛巾裹头的大胡子,回到店堂里来。

    吴师傅等大胡子坐到椅子上了,问道,“老孔,你一家都去新厂吗?”

    大胡子说,“是啊!”

    说着说着,不由得笑了起来。

    吴师傅递过一条热毛巾,大胡子接过来擦了擦脸,然后说,“请你剃头吧。”

    剃完了头,吴师傅摘下口罩,说,“拙艺草草,请包涵。”

    大胡子忙说,“谢谢老吴。”

    大胡子付了钱,走了出去。

    店堂里突然变得又大又空。

    我忙说,“吴师傅,你歇着,我来打扫。”

    吴师傅摇摇头说,“一坐下来我就会睡着的,我来和你一起收拾吧。”

    扫地、擦地。收拾理发工具、搓洗毛巾。涮洗脸盆、杯子和壶。不知不觉就是一个多小时。

    我抬头看墙上的挂钟,已经十点了。

    吴师傅忽然记起这几个小时,他居然就没抽烟,喉头痒得难受。

    赶快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香烟,叼到嘴里,正准备打燃打火机。

    我飞快地蹿过来,接过打火机打出一朵金黄的火苗,殷勤地送过来。

    吴师傅趁势点燃香烟,再狠狠地吸了几口,吐出一团一团的烟雾。

    “走,上露台。”

    “我来搀你。”

    “不用,老胳膊老腿还硬朗。”

    理发馆虽只两层,但第二层顶上不盖瓦,用钢筋水泥浇注成一个平平的露台,周围安着石栏干。

    站在这里,可以看得很远。

    我们抬头望去,高远的天空居然现出了几粒星子,空气凉爽而清新。

    我们并肩站着,面朝北。

    现在的城市里是没有黑夜的,车辆的喧哗和路灯无边的耀眼把关于黑夜的回忆遗忘在了狂奔不止的时光里。抬起头,天上的月亮大致只有圆满时的一半,暗淡的光辉和地面上霓虹散发出的光遥相呼应,互诉着天上宫阙的寂寞和人世间的繁华。暗淡的月光把天幕也衬托得灰蒙蒙的,由于视觉的影响,感觉我所站的位置天空最高,视线远处的天都消失在地平线上,让人错觉整个天空好像一个巨大的蒙古包,严严实实地罩着大地。

    远处的群山也隐没在夜色里,把山上的点点灯光勾勒成了天空中的繁星。一阵风吹来,透过树丛,顺着远处的公路望去,霓虹一闪一闪的,像儿时母亲深夜为我缝衣点燃的烛火,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怀念和难过。

    黄河铁桥桥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如一条巨龙连接着城市的南北两面,桥面在灯饰的点缀下显得更加妩媚动人。月光的清辉洒在桥顶的每一个角落,昏黄的夜色中,它象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向我们述说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又似乎在憧憬着城市的未来。桥内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吴师傅说,“那地方就是我要搬去的新店位置。”

    顺着吴师傅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一片灯火辉煌,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好看,还要富有吸引力。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放射着灿烂光华的鲜花。灯光一闪一闪的,更像建设者们智慧的眼睛。

    人们也纷纷走到广场上来散散步,有的三个一群,有的两个一对。一束束灯光亮起来了,照着广场,它们好似道道彩虹,有照明灯、草坪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城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