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万界远征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董太师倾朝失势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董卓知道张椎冲撞禁宫时,中行列与段卑山两人已经领着部下逃出了洛阳。

    张椎是他一手提拔的校尉,如今却捅了这么大的篓子,董先生火烧火燎的行动了起来。

    他先命董旻控制洛阳四门,接着令吕布带禁军入洛阳城驻守各处戒严,同时唤来王允调集并州军、让周毖把手城门。

    然后他领着两营兵士入洛,一路轻装前往建章宫。

    两营四千余人马都是凉州精锐,他们跟着董卓很快就来到了黄门外。

    此时的王澜正从禁宫中出来,他骑着面包车大小的犀牛,身后跟着皇甫嵩、朱儁、伍琼、段煨等人。

    皇甫、朱儁、两人的部曲约有三百,伍琼自领千余城卫军,张辽的羽林军也来了一千五,此时两方相遇,段煨大喝一声“来者何人?”

    董卓骑着马过来跪拜道:“老臣董卓救驾来迟,请殿下赎罪!”

    段煨从王兰身后走出,拔剑呵斥董卓,“逆贼,整个洛阳城的人都知道你要谋反,你是来救驾?还是来劫驾!”

    如今董卓谋反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他此时百口莫辩,今天神仙也救不了他。

    一双双眼睛盯着董卓,两方人马都在等待皇帝的命令。

    但大家都看得明白,皇帝此时不可能对董卓下手,因为在董卓身后的是四千的西凉精兵。

    董卓瞟了瞟王澜身下的黑水大吃一惊,但此时他也顾不得惊讶,立马跪拜在王澜身前大呼。

    “冤枉啊殿下,董太后乃老臣至亲,我又怎会害自家人呢,殿下可千万要为老臣做主啊!”

    王澜道:“太师,先帝逝去,朕才刚登基,这些逆臣,是以谋杀朕,你看朕该如何?”

    董卓听到王澜如此说话,心中安定不少,他当即说道,“自古谋逆都是杀族的大罪,应当夷三族”

    王澜不想把此事闹僵,于是面无表情的:“朕相信太师是清白的,这件事就交给太师去办了”

    王澜这么做目的很简单,整个朝野上下都认为董卓有谋篡之心,现在自己下套,他更是黄泥抹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奈何董卓兵强马壮,凉并矛盾还没有彻底撕裂,不能硬撸他下野。

    但就这样放任不管的话,天子的权威就会更加减弱,所以当下王澜就下了三道御旨,这也正是此次谋算的真正目的。

    第一道御旨便是下令将董卓的太师相国之位革职,仍然执太尉职位。

    第二道御旨乃是命董卓和段煨去查办张椎谋反之事。

    段煨和董卓历来有仇,必然会重拳出击,此次他公报私仇牵连之人恐怕不少。

    如此一来,董卓势力必定会作鸟兽散,天下最强的并州军失去靠山,会率先选择投靠其他山头。

    在董卓失去权利的情况下,除了董卓的基本盘,剩下的凉州士族和军武也不会坐以待毙。

    第三道御旨便是这次演戏的主要目的,封赏!

    王澜当即召来掌印郎将黄埔嵩、朱儁、段煨等人官复原职,伍琼救驾有功,封金门将军,张辽,封忠节将军。

    封赏完毕,皇甫朱儁和段煨就拥有了在朝廷说话的权利。

    下一次朝会,整个天下的局势就会彻底被改变。

    封赏完毕,接下来就是处理叛乱的事情。

    城门屯骑营里都是些匈奴、鲜卑人,如他们这般的城外还有三万,这些异族狼子野心,王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他们迁出洛阳。

    伍琼接旨去安抚这些异族,匈奴兵们自觉没有被牵连进来,便按照朝廷的安排,即刻驻扎到邙山北,黄河对岸,拱卫洛阳上方去了。

    伍琼驾马北上,他不自觉回头,银色天空下的洛阳城在他眼里越来越远,“董卓的势力终于要树倒胡孙散了,但是弘农王还有机会重归九五之位吗?”

    建章宫内,做完这些的王澜对董卓的谋算告一段落,虽然还算不上彻底将他扳倒,但想要恢复此前的权势也是绝不可能了。

    第二日一早,细雪朦胧双眼,皇甫嵩在一群内侍的带领下进入建章宫。

    崇德殿大门被推开,映入皇甫嵩眼帘的是另外三人,想到天子终于能够坐明堂,皇甫嵩脸上露出希冀的笑容。

    殿内三人分别是朱儁、段煨以及天子殿下。

    王澜笑着招呼道:“爱卿,淋了一身雨别着凉了,快过来坐坐暖暖身子。”

    焦卓取了一件毯子来,皇甫嵩接过毯子,换下身上湿透的衣服。

    皇甫嵩对着天子拜,又问候同僚,然后才坐入自己的席位。

    王澜开口道:“既然人都已经到齐,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发起第提议吧”

    “关东联军如今已然起兵反董,袁绍就任了盟主”

    “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河内,冀州牧韩馥留守邺城,负责供给粮草”

    “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

    “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与曹操率领主力十余万人屯酸枣,后将军袁术与长沙太守屯鲁阳。”

    “联军各路诸侯均有兵马数万,合计总兵力不下二十万从北、东、南三面包围洛阳,朕当如何拒之?”

    几人中,朱儁已经和王澜商议过此事。

    他希望王澜能够拉拢汉室宗亲和忠于汉室的孙坚等人,本质上走的是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的绥靖政策。

    皇甫嵩的立场就是大汉和平主义,朝中之事他不管,他只管对外政策。

    段煨是军中名将,信奉异族如猪狗的大汉至上主义,他率先开口道:“关东军来者不善,臣可令部下招募乡勇,建新军抗之”

    其实历史上董卓首先想到的也是征兵,可惜被二五仔尚书郑泰出面阻拦。

    他硬吹十胜十败论,惹得董卓心花怒放不再征兵。

    这个鬼才后来又和荀攸、何颙等人谋杀董卓。

    王澜可不会步董卓的后尘,他虽然也同意段煨的想法,却也有自己的打算。

    王澜道:“先帝是天下祸乱丛生,百姓凋敝,朕如何忍心继续征兵”

    段煨义正言辞,“如今正是存亡之际,殿下千万不可妇人之仁,错失良机呀!”

    如今天下经历了数十年的天灾人祸,早已不堪重负,乡野间百姓十室九空,剩下的也被世家大族隐藏了起来。

    这种情况下继续给农民加负担相当于在拆东墙补西墙。

    王澜想到这些,缓缓开口道:“爱卿,朕麾下有数百游翼使,可堪大用乎?”

    段煨道:“游翼使虽日行千里,往来通讯为殿下之耳目,但也不当百万军啊”

    王澜听了笑道:“那爱卿认为朕麾下之两犀如何?”

    段煨听王澜说道两头巨犀露出笑颜夸赞道:“二犀一骑当千,天下无双!”

    接着他话锋一转,“然殿下唯有两犀,恐怕亦不能阻关东各军”

    犀牛的确太少了,而且还要充当王澜的护卫,的确是不适合冲锋陷阵。

    王澜想了想走出打开殿门,无数雪花从天而降落在重重叠嶂的宫殿中。

    他笑道:“原来如此,不过朕也有自己的想法,诸位爱卿,请随朕来…”说着便率先跨出一步,踩在雪里,守在一旁的侍卫们赶紧为皇帝撑起了罗簦。

    皇甫朱儁等三人面面相觑,虽然他们不知殿下有什么想法,却也起身跟随了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