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走进来,先是拜见了王澜,接着才对董卓说道:“禀殿下、太师,前日张扬、曹操、卫兹等人招兵买马,并矫诏天下欲讨伐朝廷。”
王澜暗骂一声,真不愧是说曹操曹操到,这就反了,这天下没朕能行吗?还要朕退位,想屁吃!
董卓闻事大发雷霆,说话间脸上横肉颤抖,“我待曹孟德不薄,竖子以怨报德,当真欺人太甚!”
王允见董卓大怒,脸色也难看了起来,犹豫了一会儿接着说道:“太师,那东郡太守桥瑁听闻曹操欲讨朝廷,竟伪造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诽谤太师,还……”
“还说什么?!”,董卓站起身子,眼睛挣得老大问道。。
“还纠集各地起兵造反,说要恢复弘农王的帝位,如今已有十一路诸侯响应!”王允说话时将头深埋,不敢对视董卓。
董卓听到此话,站在桌旁用力拍着案面恼怒道:“关东诸侯皆恨不得杀老夫于后快,老夫死则死矣,可这些乱臣贼子为何连殿下也不放过”
董卓说话间大义凛然,其实也是扯虎皮拉大旗,王澜听的心烦,呵斥道:“两位爱卿在此长吁短叹有何用,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王澜的态度吓到了一旁的王允和董卓。
董卓更是暗自疑惑起来,“天子为何突然转性,咱家和天子虽然是一伙的,可将来天子强势了,翻脸不认人可如何是好?”
虽然心中百转千回,但大敌当前,董卓也没表现出来。
王允见场面诡异,一时也应变不及,想了想此前自己的计划,便对着王澜拜道:
“关东军毕竟各怀鬼胎,一旦战事陷入胶着,必作鸟兽散,殿下和太师等只需坚守关隘不出,待到关东诸侯粮草耗尽自然退去。”
董卓听了王允的话却另有打算,他摇头叹息:
“西北羌乱不止,又有白波军叛民,关东群狼虎视眈眈,咱家看这洛阳是守不得了,殿下不如随老臣退守长安再做打算,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王澜听到董卓说洛阳守不得,想到他这是打算开战前就迁都了。
董卓集团主要由凉州人构成,局势失控便向关中收缩是自然之举,但是站在王澜的立场上看却决不可行。
王澜站起身子,义正言辞,“太师麾下西凉军骁勇无敌,何惧逆贼!”
说着又握住一旁王允的双手,面露陈恳悲愤之色:“子师早年便听闻卿乃王佐之才,颇有机筹,乃朕之子房,有太师司徒辅佐,朕难道还要怕那些反贼不成?”
王澜这么一说董卓和王允都沉默了,他们一方面奇怪天子为何如此激动,另一方面也着实有各自的心思。
王允希望关东诸侯和董卓两败俱伤,自己则趁机带领并州势力崛起,顶替董卓的位置。
董卓则投鼠忌器,他兵力有限,虽然兼并了何苗、丁原等部,但不敌关东诸侯。
面对这样的形式,撤退到长安依托地势坚守是最好的选择。
王澜自然也明白,董卓麾下嫡系与非嫡系间矛盾正在扩大化,此时再起战事恐怕这些矛盾会更加不可调和。
董卓心里也在犹豫,王澜见此决定加一把火,刺激一下董卓顺便加强王允的信心。
于是他恨声道:“你们若是怕了,朕却不怕,太师,如你们这般懦弱,臣下如何敢舍生拼搏,”
董卓和王允四目相对满脸惊愕之色,心想这天子这是发了什么人疯,
王澜悲愤交集,眼泪不自觉流了下来。
“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不如大张旗鼓讨伐不臣,与关东诸侯一决雌雄关”
“太师可要想清楚,关东诸侯势力强大,袁绍狼子野心,朕若落入其手,必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太师满门危机就在今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朕愿御驾亲征,铲除奸佞,太师和司徒莫非还有二心乎?”只见王澜已是泣不成声、语无伦次。
董卓内心摇摆不定,他本是西北边军,听到王澜慷慨悲歌之词心中激荡,但又担心天子强势,若是胜了,将来自己地位不保,若是败了,自己便无力控制朝堂,死无葬身之地,左右为难。
这一切都出乎了董卓的意料之外,王澜一套组合说辞把他忽悠的不知该如何应答。
王澜痛苦流涕:“若太师犹豫不决,我大汉已去不复返。
“昔年天子幼弱,滋生外戚宦官轮流掌权,可怜百姓也跟着遭罪,莫非太师还想重蹈覆辙吗?”
董卓听了王澜的话也是心中一苦。
他自入朝以来,拉拢士族没成,民众也没留个好印象,败仗不断,虽然奉天子以讨不臣,奈何部下内外不和,他早已心力憔悴,世家恨他,民众恨他,皇帝也恨他。
董卓无奈道:“殿下既然,咱家也没什么好怕的,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要保护陛下周全。”
其实要论打仗,董卓真的不够看,至于关东诸侯更是一塌糊涂,除了孙坚没一个能打的。
孙坚如果向关中追击,必然引发董卓的全力反扑。
其实董卓政治野心有限,他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不是政治家,没有什么政治理想,脚踩西瓜皮进了京,就是个纯粹的军阀而已。
更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因此舍不得投入血本去争权。
后来王允发现董卓手下并州人和凉州人不合,撺掇并州人火并董卓,董卓这样看无非就是第二个“丁原”罢了。
王允是并州人,吸取了董卓的教训,坚决不吸纳凉州军,结果造成了新问题,然后一波就带走了大汉朝廷,说到底两人都想当何进然后建功立业当霍光,奈何最后都做了世家的傀儡。
王澜见董卓犹豫,心生一计,“朕听闻太师有女名董白,朕此次出征不知生死,朕心幕已久,如今天下大乱,朕能依托的只有太师了,不如朕与爱卿两家缔结,成君臣之好,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董卓心跳加速,刚才的犹豫瞬间抛到脑后,董家成为一流世家之日就在此刻!
他呼吸急促,喘着大气流着汗,努力控制住自己的心跳,好一会儿才镇定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一子女乎?”
“何况殿下家事臣不应逾越,况且太后早崩,殿下若有意纳老臣之女,自行做主便是”
王澜大喜道:“那朕即刻颁布诏书,择良辰吉日,开斋祭祀,迎娶董氏”
董卓听了哈哈笑道:“老臣谢殿下厚恩”
王允听到这里,满眼的挣扎之色恢复冷静,当即向王澜跪拜道:“老臣愿与陛下共同抗敌”
王澜拍拍王允的肩膀笑道:“好好好,太师和司徒辅佐有心辅佐朕,他日必能萌阴子孙,名流千史,朕也可做那中兴之主,与爱卿共成后是之楷模”。
一番交谈后,王澜暂时稳定住董卓和王允,有皇亲这一层关系,董卓的根基终于稳固,王允布局洛阳计划也能继续进行。
三人各取所需,各自退去,夜幕降临,黑暗遮蔽洛阳的天空,英雄等待下一个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