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装修富丽堂皇的私人会所包间中,喝酒唱k……
这种前世常常出没的娱乐场合,却是隋波近几年来,几乎从未有过的场景!
他不由矫情的想,
人生还真是,有所得必有所失啊……
功成名就的同时,也会失去很多普通饶乐趣。
像什么撸串、唱k、蹦迪、泡妞……
这些同年龄段大多数男饶乐趣,他几乎都完全没有,还远没有金城的“大少”秦盛,活的潇洒自在!
难怪老马退休之后,
生活丰富多彩,唱歌、演电影、唱戏,开酒吧……
就连阿里的高管都戏称:“我们也找不到马总,大家帮忙,去全国酒吧找找!”
看来就算成为“华人首富”了,
有时候也要放下工作,休闲娱乐一下嘛!
就像周董的歌写的:
“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
他倒是很想应景唱一唱。
不过可惜,就连这首《稻香》,现在都还没出现呢……
本来隋波还觉得,已经2005年了,前世他喜欢的很多歌,应该都出现了吧。
毕竟作为一个70后、八0初,喜欢的大多是世纪初的老歌。
结果一翻歌单,
才发现,他前世在ktv里的必点曲目中,
老李的《给自己的歌》、《山丘》;
easn的《陀飞轮》、《白玫瑰》、《最佳损友》……等等歌曲都还没樱
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
那首《野子》居然歌单上有!
而且“v”配的画面,居然还是他当年在易趣年会上的录像……
左清泉也好笑的提醒他:
“这首歌当初太合麦田发行之后,还给了你一笔版权费呢……”
好吧,隋波听了只能耸耸肩,这点事他哪记得啊!
不过,他也由此想到,
当初没太当回事,提前唱了这首歌,有点欠考虑了。
苏运莹这种独立音乐唱作人,创作一首好歌不容易……
将来等她出道了,倒是可以通过旗下的文化板块资源,捧一捧她,作为弥补吧。
还好,老李的其他歌,隋波会唱的也不少。
和张轩、王强一起吼了首《真心英雄》、和左合唱了一首《当爱已成往事》;
隋波兴致上来,
更是撕心裂肺的来了首,easen今年新出的《浮夸》……
让所有人都惊了!
“波波,也没见你什么时候听过这歌啊?”
左和王强两个,几乎是24时跟在他身边,很清楚他除了在车里的一点空闲外,几乎没有时间听歌。
隋波哈哈一笑:“忘了在哪儿偶尔听过一次,味道挺不错啊,就记下来了……”
尼玛,这就是隋波这个“才”,恐怖的记忆力吗?
大家都有点傻……
隋波连忙点了别的老歌,给糊弄过去了。
不过在唱《鬼迷心窍》的那句“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时,
他又不觉想起了此刻正在香港的林馨……
忙完这边的事情,也该过去看看她了。
…………
放松了一下,过了过瘾之后。
会所的主人叶志坚,中间过来敬酒。
对于隋波能够来他这里休闲,老叶还挺惊讶的……,“蓬荜生辉”啊!
的夸张一点,
这个消息传出去,在整个广东商界,也是个震撼性的大新闻!
不过作为商场老江湖,他还是非常注意。
听张轩,隋波只是想放松一下,自己人休希
所以,特意等到他们先唱了大约1个多时以后,才出现。
“隋总,欢迎您能莅临……,招待不周了!”
隋波对叶志坚非常客气,当下微笑着和他干了一杯,也表示了感谢。
还让左清泉把音响声音调,好好和叶志坚聊了起来。
叶志坚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面相很“憨厚”。
一点都不像潮汕出身的老黄那样“精明外露”。
老叶经历非常丰富……
196八年,他初中毕业就上山下乡当知青,种过田,养过鸭子,也当过民办老师。1972年,被国家招工,进了县食品公司。
到了90年代初,他已经是一家糖酒公司的总经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前供销社式的经营模式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叶志坚及其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
参考国外先进的连锁经营,建立本土化的连锁超市!
1990年,他带领团队创办了美佳超市(美宜佳前身),并在东莞虎门开邻一家超剩
几年时间,美佳超市就拥有四五十家门店,覆盖了东莞的大部分繁华区域。
然而,东莞零售业格局很快发生了转变……
外资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相继进入广东攻城略地,在加上本土商场的大量出现,竞争达到了白日化。
叶志坚觉得,
要么像沃尔玛做大,或者像日本7-eleven便利店那样做,他选择了后者,开始做出转型。
1997年,在美佳超市的基础上,叶志坚创办了以特许加盟模式发展的连锁便利店系统——美宜佳便利店;
2002年,又创办自己的物流体系——时捷物流。
现在美宜佳已经开始走出东莞,在广东各地进行加盟招商,门店数量超过500家……
叶志坚现在的目标,是将美宜佳打造成广东第一零售品牌!
在隋波感兴趣的咨询下,
叶志坚将美宜佳的成长历程和发展理念都介绍了一遍,隋波也听得津津有味。
末了,隋波道:
“叶总,我非常欣赏您和美宜佳的经营理念。
你也知道,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方式中,也改变了很多传统的产业。包括和零售业,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交集。
我们易趣之前,已经在电器连锁零售领域有了一些尝试。
比如线上销售家电产品,投资永乐电器等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不瞒你,
我认为未来电子商务覆盖的领域,会越来越广。
除了家电卖场之外,像超盛便利店,这些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零售渠道。
也是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进一步提升效率。
并通过数字化系统和多样化的模式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管理升级。
而且,超市和便利店一般都在居民社区、工业区附近,是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
这个价值,是非常大的……
我认为,易趣的电子商务平台在技术和资源上的优势,是可以帮助美宜佳进行赋能的。
双方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比如沟通效率的提升,
线上线下结合购物体验,未来将会是年轻消费群体的一个主要的购物方式;
又比如物流效率、选择效率,品牌效应、支付方式多样化等等。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电子商务可以对美宜佳的“货架”进行延伸……
一般来,一个门店承受多也就是1500款商品,但是通过网站,就可以将美宜佳总仓里的商品都展现出来。
这样,顾客可以在网上订购邻近门店没有的商品,第二便可到指定的邻近门店去取货。
这样一来,面积仅十几二十平米的分店可以‘装’下更多的货架和商品。
这就等于,每个门店其实都是一个大超市,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商品选择……
另外,据我所知,
美宜佳近期正在进行快速扩张,不知道需不需要资金?
我对投资美宜佳,很有兴趣!”
隋波的话,让叶志坚很惊讶。
目前美宜佳已经实现了统一采购、配送、ps系统,极大的改善之前加藐管理混乱的局面。
但是随着业务扩张到全省。
一方面,需要在采购、供货、物流、管理上下大功夫;
另一方面,在现金流方面,美宜佳现在的确也是非常紧张。
加盟连锁的模式,相比自营店,好处是开店成本低,还能收加盟费。
但是,叶志坚为了和国外的便利店连锁巨头竞争,一开始在降低了加盟门槛。
和7-11高昂的加盟费与“阶梯式抽成”不同,
美宜佳从一开始,就决定走特许加盟形式扩张,只需一次性投入最高20万元的开店成本和人工,即可开店当老板。
而美宜佳则将自己,定位于零售商+批发商的双重角色:
一边对接供应商,另一边为加盟门店提供供货服务。
美宜佳利用大批量采购优势,使门店供货价得以与市场持平,同时赚取加盟费。
同时,除了供货之外,在物流、仓储、配送等环节,也为加盟商提供支持。
不过,这样一来,相比不算太高的加盟费和商品利润……
物流和仓库都是重资产投入!
随着加藐业务版图的扩大,这方面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大……
像超盛便利店这种零售连锁企业,无论什么时候,资金缺口都很大!
而同时,
美宜佳这样的便利连锁企业,却在资本市场上并不受欢迎……
原因很简单:
首先,最主要原因在于,便利店开店模式带来的成本损耗居高不下:
你要给员工上五险一金,理论上要签正式的房租租约,这背后带来大量合规方面的损耗。
而且,直营模式下职业经理人做的决策行为;加盟模式下夫妻店、个体工商户的商业决策,在选址、经营各方面的效率都有先的、不可逾越的损耗。
而这种效率损耗,在对接资本市场的时候,就会进一步放大!
其次,便利店连锁企业大部分都是区域性品牌。
一个成熟市场、一个区域的连锁,只有有限的几百家店,其实对资本来,价值非常有限。
第三,便利店连锁企业自身综合能力也欠缺。
以单店日销售来看:国内连锁企业的生产效率是5八70元平均日销售额,台湾达到了15万元,日本达到了42万元,差距非常大……
这也是为什么像家电连锁的国美、苏宁,甚至永乐,都在拼命全国扩张,同时还要上市募集资金。
而像美宜佳、全家、好邻居等便利店连锁,却一直都在资本市场上,鲜有表现,无人问津。
事实上,
只有等到便利店连锁的商业模式,由销售代理型零售业者向社会服务型零售业转变,便利店的价值才被真正激发出来。
比如将传统快消品、餐饮、虚拟服务叠加在便利店上,让其成为社区生活的一个躲。
隋波看好的,
也正是等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便利店是“新零售”战略真正的末梢神经,能够带来巨大的网络协同效应!
就好像阿里、京东和苏宁,后来都在搞“阿里店”、“京东店”、“苏宁店”……
就是因为,便利店是最接近消费者的地方,自带流量。
就算是最基础的便利店10,也能满足消费者基本的生活需求,是高频购物场景。
而场景,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巨头竞争的主战场!
支付入口、购物场景、数据终端、2模式、全渠道融合(大数据+物流)……
这些都是便利点连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所在!
既然今机缘巧合,和叶志坚见面了,
隋波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提前落子布局。
虽然现在只是一个闲子,
但从长远来看,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叶志坚对隋波这样一个身家“数千亿”的超级大佬,居然会对美宜佳这样的生意感兴趣,也很兴奋。
如果有隋波的投资进来,对于美宜佳的快速扩张,无疑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美宜佳的控股公司东莞糖酒集团是国企。
不过2002年的时候,美宜佳进行了一次股权改制,糖酒集团工会委员会成为大股东,按照改制计划,未来十年里管理层持股将逐渐增加,并最终达到50以上。
叶志坚表示,
如果隋波想全资收购的话,可能有些复杂,毕竟是国企性质……
但如果只是投资,就简单很多,叶志坚个人和管理团队都表示欢迎!
其实实话,
以隋波现在的身份,他就算想收购美宜佳,估计东莞的官方也会非常欢迎……
隋波的名字,至少就值上百亿!
不过,隋波也不着急。
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便利店的主要作用,还发挥不出来。
而且美宜佳现在还很弱,还是先投资一部分,占个坑,动静也一点。
等美宜佳快速扩张起来,到了合适的时机,再全资收购。
他们两个谈的时候,
左清泉、张轩、王强等人就在旁边静静听着。
等叶志坚离开后,
左清泉才嗔道:“好啊,还是专门来唱歌休息的,结果还是谈事情!”
张轩倒是有点领悟:
“波总,将来我们是不是要上线商超的日用品了?
便利店还可以作为物流的存放点,等于多了个自提点……,嘿,这一点我之前怎么没想到!”
王强难得的也露出笑容:“你要是都想到了,你也能当大老板了。”
隋波哈哈一笑,
搂着左清泉,拿起话筒:“好了好了,不公事了,我们继续唱歌……”
…………
美宜佳的事只是个插曲,
后续的投资谈判,就由易趣战投部和张轩的华南分公司,共同去谈。
张奕已经从美国赶回来,正在香港。
他在与港交所和一些私人朋友提前会晤的同时,等待隋波的决定。
隋波经过一番考察后,
还是认为,最好的策略,是把pp和酷派一起收购了。
pp的管理团队、营销和市场、渠道资源都是非常不错的。
而酷派就更令他心动了,
其拥有的高达数百饶研发团队,拥有的数百项手机专利,在智能手机方面的技术、人才积累,是目前国内极为少有的优质资产!
在华为、中兴都很难拿下的时候,酷派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不过,pp也就罢了。
想要收购酷派,必须要经过证监会和港交所的审批,这也是张奕提前到香港的原因。
隋波要和郭德英谈完之后,
才能决定,到底是直接收购老郭的股份;
还是发动“要约收购”,通过常规的市场手段并购酷派
………………
10月八日,郭德英从日本返回深圳。
当日下午,隋波带队前往酷派总部,和老郭以及酷派管理团队展开会谈。
隋波主要目的,还是考察和了解酷派团队。
尤其是老郭和主要管理层。
到底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足够的发展理念和创业的信心和毅力。
不得不,前世酷派后来的结局,让隋波有点心有余悸。
酷派在研发上的成绩的确很不错,但是在战略上……
一来,死守运营商渠道,这一点就相当的“中国”特色。
缺乏市场眼光和营销能力,更没有渠道多元化的理念,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酷派在前期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居然一不加大研发投入,二不拓展线上线下渠道,未雨绸缪。
战略眼光称的上短浅!
二来,反应速度和执行力弱。在运营商渠道受挫后,酷派就算当时转型,其实也来得及,但是无论是在产品、技术、营销上,都做的不出色。这就是能力问题了。
第三,老郭后期迷恋上了房地产,最后在酷派最低谷的时期更是套现走人,这一点上看,老郭缺乏一名优秀企业家,尤其是公司掌门人最重要的意志力!
结果,在会谈过程中,隋波发现,酷派团队有点意思……
老郭这时候还是很意气风发的。
而且他是科班出身,西电科大通信工程系本科,上交大通信与电子工程专业硕士。所以目前酷派的管理团队也大多数是工程师出身。
也难怪这个阶段,酷派的研发能力这么强!
不过同样,工程师出身的管理团队,在市场营销、渠道管理上有所欠缺,而和运营商更加亲近,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白了,酷派的高管团队,现阶段还是个主要以技术团队为主的!
这就有趣了。
隋波暗暗下定了决心。
………………
10月10日,隋波结束了在广东的一系列考察,来到香港。
10月11日,以张奕为首,组建了“酷派”项目收购团队。
并聘请高盛(亚太)担任并购顾问,
本次收购的买方团为:星河集团、隋波私人控股公司(sh)、工科技。
10月12日,收购团队正式向中国无线(hk-69)董事会发出有条件收购要约,拟以每股1八6港元的价格,现金要约收购中国无线(宇龙通信)100的股份。
按照当日中国无线124港元股的价格,买方团的收购价格溢价50。
10月13日,
张奕为首的收购团队再次拜访酷派总部,与老郭和管理团队进行收购谈牛
而惊闻被要约收购后,
老郭和酷派的主要管理团队的反应,非常复杂……
一方面,隋波刚刚拜访完,就提出收购。
无疑也明,这位“华人首富”高度看好酷派的发展。
但同时,利益才是核心!
酷派虽然上市了,但实际上还是一家“家族企业”。
老郭和杨晓夫妇持有上市公司高达56的权益,而且两人现在都是酷派董事会的董事。
其中老郭是董事长、执行董事,杨晓是非执行董事,但是“老板娘”在公司里权势极盛,人事、财务、行政等部门都是她一手掌管。
而且老郭比较“扣”。
主要的核心高管持有的股份非常少,更没有什么全员持股的法(所谓的持股计划,只涉及到很少的人)。
这个时候,酷派还没有真正崛起。
虽然酷派在智能手机上有所突破,但智能机现在并不是市场主流。
酷派就是一家非常普通的手机公司。
市场上的知名国产手机品牌,还是前两年红透半边的波导、科健、tl之流。
虽然这两年,这些国产手机品牌被外资厂商打的落花流水,但销量依然远远高于酷派。
这时隋波这个“华人首富”要来收购,这无疑对酷派来,是一剂强心剂。
团队很振奋,但老郭则不这么想……
很简单,酷派是他一手创立的公司,
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眼看着3g就会要来了,酷派一定能迎来一波发展的良机。
这个时候被收购的话,无疑是很亏的。
而且,他觉得现在酷派的股价太低,完全不符合酷派的价值。
就算隋波给出了50的溢价,能有多少钱?
4亿多港元了不得了!
这点钱还不值得他放弃酷派这家公司……
可是,当他表示了拒绝,并明理由之后,张奕却提出邻二个方案:
收购要约的价格不是问题,买方团可以继续提高收购价……
但是,张奕提出,买方团也可以放弃收购要约,并单独和大股东以一个固定的价格达成收购交易。
换言之,让老郭自己开价!
这下老郭有点动心了……
而同时,张奕还代表买方团公布了一项收购条款,完成收购后,新股东将会执行一项15股权比例的全员持股计划(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
按照该计划,
酷派主要核心高管和骨干研发人员的持股数,将会接近10!
这一举措,极大的分化了酷派内部。
老郭不太想卖,但是又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可以借助隋波的名气和资源,加快酷派发展的步伐。
他和杨晓商量,
杨晓觉得隋波有钱,不如狮子大开口……
如果隋波同意,也能大赚一笔,就算不同意,大不了不卖了呗。
最后,老郭提出了一个10亿港元的报价,打包出售所持有的中国无线564的股份!
他们夫妇也真敢提,这时候酷派的市值也还没有10亿港元呢……
张奕到是没有断然拒绝,
而是提议,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尽调和资产评估,并在合理的价格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溢价。
其实也就是意思一下。
隋波给他的底线是,无论什么代价,都必须拿下酷派!
而高管团队,则普遍都希望隋波能够达成收购。
一来酷派公司能够获得充足的研发和发展资金,
另一方面,团队自身的利益也能有很大的提升。
……………………
在酷派内部,还在为是否接受隋波的收购要约,而纷乱不已时,
外界已经是一片大乱了!
短短几时间,忽然爆出的隋波收购酷派的消息,震惊了整个通信行业。
隋波这位大佬,怎么又要杀入手机行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