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施典章吃饭十分随意:一个窝窝头几片上海青就是一顿饭…
“并不是买不起菜,而是…做饭太麻烦了…”施典章说。
施典章在四川不会吃这种饭:在四川时,施典章需要顾及朝廷面子…
施典章在上海时会“怎么方便怎么来”:在上海时,施典章不用照顾朝廷面子;在上海时,没人认识施典章…
…总之,施典章在上海的时候,不好好吃饭…
长期营养不良加上衣服破破烂烂,这使施典章看起来像个乡巴佬…
如果不是他出手阔绰,陈逸卿是无法认出他这个“巨富”的…
陈逸卿常常亲自为施典章办业务…一来二去,他和施典章熟络起来…
熟络的意思是:熟悉…
通过长期交往,陈逸卿掌握了施典章的底细:国企老板;川路公司总收支;肩负四川一省百姓希望的人…
“…”陈逸卿。
陈逸卿心中打起了算盘…
施典章到上海的最初几年里,没赚到什么钱:或者说,赚钱速度很慢…
施典章到上海的最初几年里,上海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许多投资生意的人,在几个月内暴富…
施典章虽然亲眼看到很多人暴富,但是,他看到投资生意失败的人、比暴富的人、多得多…
“每天都有跳黄浦江的…”施典章说,“…生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施典章牢记他来上海前,公司lig导对他的嘱咐:进行相对保守的投资…
虽然上海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发展,但是,施典章的主要投资方式仍然是:存钱,赚利息…
到上海的最初几年,施典章虽然没赚到大钱,但是,他一直在赚钱…
施典章是一个经历铜元局投资失败的人…他对生意没有信心…不管多好的生意,施典章都不愿意投资…
施典章把钱全存在了钱庄里…
施典章觉得,把钱存在钱庄,自己稳赚不赔…
“虽然赚钱速度慢,但是,稳定…没有什么比稳定更好的了…”施典章解释说。
虽然施典章觉得把钱存在钱庄里稳赚不赔,但是,他存在钱庄里的钱,赔了…
事情是这样的:施典章待在上海的几年里,社会环境不断变迁…时间来到了190八年…190八年,美国福特公司开发出了型车(见《蒋介石的一生0八》)。
随后,型车开始量产…
型车是最早的、使用生产线进行批量化生产的、物美价廉的汽车…
型车量产后…对汽车轮胎的需求急剧增加…
制造汽车轮胎需要大量橡胶…
世界橡胶价格水涨船高…
为了赚钱,人们蜂拥到东南亚等适宜橡胶树生长的地方…人们在这些地方开辟橡胶园、种橡胶树…人们争先恐后的做橡胶生意…
做橡胶生意需要本钱:需要本钱买地、开辟橡胶园…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本钱…
为做成橡胶生意,人们发行股票。
橡胶生意、股票…这些事见《蒋介石的一生0八~》。
上海股市开始出现橡胶股票…
橡胶股票的价格…最初的时候,很低…之后,它的价格一路飙升…
“买进时0两银子一股的股票,买进后天天涨,最高涨到每股90两银子…”当时,一位购买股票的人说。
…
作为陈系钱庄的老板,陈逸卿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陈逸卿将陈系钱庄的现银悉数投入股市中…
即便在杀伐果断的钱庄老板中,敢把现银全部投入股市的人,也寥寥无几…
陈逸卿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手里有别的老板没有的筹码。
“我和外国公司的人熟悉…伦敦那边有他们的分公司…我能在第一时间知悉股市行情…即便股票价格下跌,我也能在第一时间把股票卖出去…”陈逸卿自信的说。
…陈逸卿是多家外国公司雇佣的买办…买办指的是,两拨语言不通的人进行交易时,协助他们进行交易的中间人…
被雇佣为买办的人,外语能力很强…一方面可作为买卖双方的翻译,另一方面,也可协助外国公司与本地政府沟通。
陈逸卿除自己买股票外,也劝施典章买。
“如果是个坑,我会往里跳吗?”陈逸卿把他购买的一堆花花绿绿的橡胶股票摊在施典章面前。
“…”施典章。
施典章不是头脑发热的人…
是否购买股票…这件事施典章考虑了很长时间…
施典章考虑的时候,市场的橡胶股票价格从0两一股涨到了60两一股,不久之后,又涨到了90两一股…
施典章考虑的时候,购买股票的人越发疯狂…市场上出现了“一票难求”局面…一家名为兰格志的公司…它的股票初始价格为每股100两银子…不久之后,涨到了每股00两…然后,每股600两…每股900两…
施典章不淡定了…
施典章连夜找到陈逸卿,请求陈逸卿为自己出谋划策…
“哎~明白过来了吧~”陈逸卿见到一脸焦急的施典章时,欣慰的说…
…
施典章往陈逸卿麾下的钱庄存入大量钱…
他存钱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按川路公司内部风险防范要求,公款在上海钱庄存放,每一钱庄的存款上限不得超过15万两…如果按这个要求办,自己存在陈逸卿钱庄里的钱…不会超过50万两…
这样的话…无法及时赚到钱…
为及时赚到钱,施典章决定铤而走险…
施典章在正元钱庄存款50万两,在兆康存款八万两,在谦余存55万两…施典章在正元、兆康、谦余三家钱庄的存款总额为…115万两。
正元、兆康、谦余…她们是陈逸卿麾下的钱庄…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公司查账,把多存的钱取出来即可…这也是遵守规定的一种方法…”施典章说,“所谓合格官员,不是至始至终遵守规定的官员,而是在上级检查时,做法符合规定的官员…这叫变通…”
施典章混迹官场多年…他熟知官场各种潜规则…
施典章把这种潜规则…运用到了商场上…
““这是唯一能筹齐筑路款的机会,即便风险很大,我也不想错过…”施典章最后说,“我想用我的人生赌一把,赌赢了,川汉铁路就能修成,四川老百姓就能过上还日子,赌输了,不过牺牲我一人而已…和天下比起来,我一人的安危又算的了什么…”
请看下集《蒋介石的一生46、清末官员的觉悟:牺牲一人安危,换取一省百姓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