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慈宁宫。
“夫君啊,皇儿争气了,若你有灵也该欣慰了,别人都说你惧内,才终身只疼爱我一个,可是谁又知道,我们的感情,妾身想要随你去了,可是皇儿还小,还没有大婚,妾身有私心啊,想要皇儿好好的,他我们俩的好孩子,夫君~呜呜!”张太后在慈宁宫一个人低泣自语,赶走了下人。
朱厚照大胜的消息传到了后宫,让她又喜又悲,朱祐樘走了,留下她孤儿寡母,整日担惊受怕,一方面要面对大臣,一方面还要面对后宫的闲言碎语,她真的身心俱疲。
好在皇儿争气,每每在她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朱厚照就能创造奇迹,办成让人振奋的事,解决任何难题,想当初的宁王一党篡逆,后来的开海禁事件,河间府天灾,南京府地龙翻身,大同府御驾亲征,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在她看来,都是天塌地陷的大事。
大臣们一有事情,就入宫求见太后主持大局,她一个女人家,哪里懂得那么多,一面是自己的皇儿,一面是国朝的柱石大臣,她能怎么办。
现在好了,她真的放心了,那些大臣们要说就让他们说去,照儿已经不是当初的少不更事,他是皇上,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为娘的还是不插手的好,免得让照儿为难。
她自言自语的大半日,夏氏也入宫了,几乎在朱厚照出宫的这段时日,夏氏,就每日出入皇宫,对于这个皇城的未来女主人,不管是侍卫,还是太监宫女,都显得极为恭敬,极力的讨好。
“夏姑娘,太后娘娘已经等候多时了,吩咐奴婢在此特意迎你呢,请上轿吧,这是太后娘娘吩咐的。”
夏氏盈盈的谢礼,随着这个太后身边的老宫女入宫了,皇上的消息,早已传遍了京城,所有人都在议论着皇上,她对皇上是越来越好奇,又十分的惶恐,这是少女怀春呢。
那个女子,不想自己的夫君是个盖世英雄,又能对自己郎情蜜意,可是她知道,这一切对她来说,只是奢望,当盖世英雄变成皇帝,那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只是她的盖世英雄,也不可能只对她一个人郎情蜜意。
夏氏最近十分的迷茫,喜欢这个词汇,对她来说很陌生,又让她情不自禁的幻想,喜欢是什么感觉呢?他会喜欢我吗?我喜欢他吗?轿子里的她,就在这样矛盾的情绪中,被抬进了慈宁宫。
“太后,夏姑娘到了。”
张太后收拾好情绪,自后面走出来,整理好仪容,笑着道:“还不快请进来,让哀家好等啊。”
次日,弘治十八年十一月,初六,天子大胜,凯旋回京,万民空巷,焚香跪拜以迎天子,百官出城以隆重大礼迎天子还朝,普天同庆,天子大喜。
陛下凯旋回京的消息,传遍了京城,百官出城迎接皇上,着梁冠以相迎,文臣武将以梁冠来以爵位品制来区分依次上前见礼,以表示对天子凯旋还朝的认可和态度,以示隆重。
朱厚照记得前世看过一段历史记载,双方大战几天,朱厚照亲临前线同敌人战斗,据说还亲手斩敌一人,不过也险象丛生,乘舆几陷,朱厚照亲自指挥的这场战斗,取得了杀敌十六名,己方伤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战绩,这当然也算得上一次胜利,因为鞑靼军终于被打退了。
可是这一战被人用春秋笔法,写的不堪入目,他特别警惕,所以他出征之前就告诫了群臣,不要胡说八道,春秋笔法的不要,一旦有苗头,就提前扼杀,他是要做明君,污点的不要,英明的要。
(ex){}&/ 老脸算什么,他们早就看透了,你要老脸,皇上更要脸,难道又要来一次逼宫,让皇上跟他们产生再生隔阂,还是算了,皇上的心思早已被他们看透,皇上喜欢,那就让皇上高兴高兴,其他的以后再说,反正他们现在还死不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也齐声贺喜,山呼恭贺。
朱厚照被吹捧的满面红光,以他的脸皮之厚,都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能被刘师傅盛赞一次,朕真得很欣慰,这次能一举灭了鞑靼,还有三卫的逆贼,让大宁重归我大明治下,都是众位爱卿还有众位将士齐心合力的结果,卿等在朝中解决了朕的后顾之忧,让将士们在前线才能奋勇杀敌,这是你们的功劳,是将士们的功劳,朕,要谢谢你们,大明有你们,才能长治久安,享受太平盛世,你们辛苦了。”他在这个时候,虽然心中激动的要命,还是不忘记摆出一副圣君姿态,真是无耻至极。
不过效果是可以预见了,大臣们各个心满意足,被陛下夸赞谁不高兴,刘李谢三位阁老默默点头,舒心以极,陛下果然长大了,他们的心血和期待,没有白费,这才是英明圣主的气度。
孔闻勋整理了一下衣摆,纳头拜倒,道;“陛下少年英伟,文治武功,不输前人,臣看,秦皇汉武也有所不及也,我大明自开朝百多年来,国朝日渐腐朽,幸睐陛下少年英伟,以弱冠之身,挽国朝为难,诛叛逆贼子宁王一党,河间府救灾解民倒悬,南京府天灾,陛下不惧群臣诘难,百姓恶语中伤,毅然而然救民与大祸旦夕之间,实乃陛下仁君仁德,心怀天下的大善之举措,圣心仁德,隆恩浩荡,臣,孔家第六十一代子孙孔闻勋,再为陛下贺,为天下百姓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此,朱厚照才晓得这个站在刘李谢身旁的老家伙是谁,原来是孔尚衣的老子啊,嘿嘿,这个老家伙很有意思。
朱厚照微笑着注视了他一眼,孔闻勋一脸诚恳的仰视着他,两人心照不宣的交换了眼神,朱厚照满意的微微示意他起来,道;“平身吧,回宫。”
吾皇万岁。
几万大军,全部在城外西山驻扎,日后,这些带回来的将士,要接受铁鹰卫的训练,然后,西山团营换防大同,宣府,锦州,以后,这样的军事调防,会成为常态,只有如此,大明的军队,才能越来越强,直到彻底达成朱厚照的目的。
朱厚照又下旨,择吉日,献上敌酋首级祭祀太庙,告列祖列宗,并在太庙外的广场上,建立大明英雄烈士纪念碑,自大明开国以来,只要是为大明牺牲的军户,都可以前来申报,国朝给予补偿。
这一消息传出,不管是军人,还是平民,都深深的为之感动,皇上真的说道做到了,不仅如此,大明英雄纪念碑,还建立在太庙前的广场上,这代表着天子真心实在恩典啊。
同时,各州府也要建,必须要有一座纪念碑,让所有人能看到,有为大明阵亡的家属申报,名字必须铭刻在上面,还要有抚恤,军户自此后,不成为军户,而是烈士家属,府衙要有优待,乡学,县学要让烈士家属子嗣读书识字,不能区别对待,否则发现一起,就以欺君论处,这可是天子亲口许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