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极品农民都市修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81章倒背如流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想要定位准确的古籍和片段。

    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王教授怎么也想不到,牧野竟然随口就说出古籍的书名,在那一卷,在那一节,完整的内容是什么。

    王教授是以书对照,真是一字不差。

    这是何等的难度系数,这并不是四大古医典中的医书,象这样的医书,在古医书中有很多。

    难道就连这些都背下来?

    太不可思议了,其实学习医学知识,并不要求背诵古籍,只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才要背诵,多是一些归纳总结出来的系列歌诀,从来没有人去背古籍的。

    就是有人能背,那也应该背最重要的几部吧。

    谁会吃饱没事干,去背那些根本难以背诵的,也不需要背诵的古籍,而且想要背诵的人绝对极少极少。

    就算是有过目不忘能力的人。

    想要记忆的也只是一些,非常重要的才会去记忆。

    也不可能是所有看过的书,都能够完整记忆下来,太多的东西也会记混乱掉的。

    这都能背诵下来,一定是碰巧。

    王教授又在书中翻找,他想找到另外一本古籍的内容,这一本的《脉因证治》,牧野既然能够把抽出的背诵出来,其它的有可能也会背诵,还是另找一本古籍的内容为好。

    翻了一会儿,他终于又找到另外一本古籍的一段话。

    “足太陽之筋起于足小指上。”

    听到了王教授讲出的这个句子,牧野马上就知道出处,并答道:

    “这是《针灸甲乙经》卷二,经筋第六,内容是:足太陽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斜上结于膝。”

    “其下者,从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

    “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额,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鼽。其下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

    “其支者,入腋下,出缺盆,上结于完骨。”

    其支者,出缺盆,斜上入于鼽。”

    “其病小指支踵跟痛,腘挛急,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仲春痹。”

    牧野如此及时迅速的回答。

    让王教授感到非常的意外,上一本《脉因证治》那么熟,这一本的《针灸甲乙经》,也同样如此了如指掌,牧野这个大一新生,真的是无所不知,太不可思议了,我再找一本偏门的,看他还能不能背。

    “天師曰:若欲修之,先持齋戒。”

    王教授特意找了,非常偏门的古医书中的一段话。

    牧野一听就知道出处,这不是古籍《祝由十三科》的内容吗,他马上开口回答道:

    “这是古籍《祝由十三科》中掌訣法第五中的一句话。”

    “具体内容是:天師曰:若欲修之,先持斋戒,一如正月法,断口味,绝房室。先取龙骨、乌头、附子、犀角各一兩,以水三斗,煮取二斗,遍身澡浴。”

    “有余者,明日更洗手面讫。”

    “以盆盛水,烧香,禹步三匝,口銜刀,北面长跪,读前〈啟度文〉讫,诵所得禁文各三遍,一依正月戒忌即成,神验。”

    “天師曰:得吾法者,上士升仙,下士迁官,庶人得之,益寿延年。”

    “父子兄弟不得相传,传必贤人,非贤勿传,殃及子孫。”

    “又受禁法,咒曰:女口噙艾。一日诵七遍,七日止。凡禁病大例,禁一切病,先須口嚼楊枝,去口中秽气讫,又嚼盐,乃咒唾之。若犯一切口味者,即烧牛糞灰,淋取汁飲,漱服之。”

    “此除腹中諸秽,并作「解秽符水法」,还得清浄。”

    “此是「掌诀解秽法」也。……”

    所有的内容背诵得流利无比,仿佛是在照本宣科一般,这个《祝由十三科》中的医术,已经被排除在正统医学之外。

    很少人会去看这个书了。

    因为这个书已经被划入,封建迷信的糟粕之中去了,很少有学医的人会去看这个书。

    王教授真是无法相信。

    牧野对于《祝由十三科》这本的废书,也能够背下来,这让他太感到意外了,他本来是设想,不管牧野再聪明,也不可能把脑力浪费在这个没用的书上面。

    王教授本来是认为,这一次是绝对会考倒牧野的。

    这本书讲它是医书,它确实属于医书的范畴,它也是治病的书,只是这种治病方法比针灸还神奇无数。

    基本上都是用符箓咒语的方法治病。

    现在世界上相信的人极少,这样的书已经很少的人会去读它,更不要说去背它了,更不要说年纪还这么小的牧野了,王教授本来是想用这本书来杀杀牧野的威风。

    让牧野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王教授真的没有想到,这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更进一步证明牧野的极端优秀,这种书也算是糟粕,根本没有几个人会去看这个书。

    而且很多人连书名都没有听过。

    就更不要说看了。

    没有想到就连这样的书,连看都极少有人看的书,这个牧野都能背得这么熟,那他还有什么书会不懂得的,自己选的这三本书,已经是很有代表性的书,都是没有人会去背的书。

    那自己再试一次,找一本不是医学书籍的其它书看。

    王教授想起他昨天的一本闲书,有一个内容他印象非常深刻,于是他就张口说道:

    “汉唐八相。”

    又是这种没头没尾的句子,牧野在识海中一搜索,才发现这已经不是医学书籍了,他微微一笑道:

    “教授,你这个范围已经不在医学的范围了。”

    “只是却也不难,这是《容斋随笔》中的句子,这个随笔共有《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八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

    “你刚才的句子,是《容斋随笔》16卷中的,卷五·汉唐八相。”

    “具体的内容是: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不待诵说。”

    “然前六君子皆终于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过三年。”

    “姚以二子及亲吏受赂,其罢犹有说,宋但以严禁恶钱及疾负罪而妄诉不已者,明皇用优人戏言而罢之,二公终身不复用,宋公罢相时,年才五十八,后十七年乃薨。”

    “继之者如张嘉贞、张说、源乾曜、王睃、宇文融、裴光庭、萧嵩、牛仙客,其才可睹矣。”

    “唯杜暹、李元纮为贤,亦清介龊龊自守者。”

    “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可不惜哉!”

    “萧何且死,所推贤唯曹参;魏、丙同心辅政;房乔每议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姚崇避位,荐宋公自代。”

    “唯贤知贤,宜后人之莫及也。”

    牧野用铿锵的语气,把那一段内容,全部背诵了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