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如何走出地球,如何到更高的位面,如何获得更强大的力量,如何争取更多的修炼资源,因此牧野布下的这个神奇的聚灵阵,让他们有了一个极为优越的修炼环境。
让他们的修炼前途,一下子变得光明起来了。
获得如此巨大的机缘,绝对是值得他们无比庆幸的事情,也是值得他们庆贺的事情。
为此她特意做了,满桌子的美味佳肴。
同时还上了四瓶的五粮液,想再次让两个人,放纵自己喜悦心情,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跟唐朝诗人杜甫的心情十分相似,杜甫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极致喜悦的心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可见高兴也是要放歌纵酒的。
牧野和阮馨宁此时此刻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能够有这么好的修炼环境,绝对是非常幸运的事。
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才得以实现的。
对于这么惊人的奇迹。
这也是之前牧野和阮馨宁,完全不敢想象的事。
对于牧野来说,布置了聚灵阵后,灵气能够有三五倍的增长,就是很了不得结果了。
没有想到竟然超过了十倍。
这是他之前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事,没有想到在未法时代,灵气稀薄的地球,竟然能够造就出,不亚于修真界的灵气环境,甚至是修真界小福地的灵气浓度,这绝对是惊世的杰作。
牧野看到满桌的美味佳肴,又看到桌上的美酒。
他了解阮馨宁此时此刻的心情,其实他自己的心情,何尝不是如此,就在饭前的一会儿的时间内。
牧野也无法抗拒,浓郁灵气的诱惑。
开始认真的修炼起来。
果真带给他的快乐是难以形容的,因此看到美酒,他真是有很强烈的开怀畅饮的欲望。
于是两个人真是纵情开怀畅饮。
到了酒足菜饱之际,几个小时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他们不约而同的处理完一些生活琐事,立刻就到空中花园,开始了布下聚灵阵后,第一个晚上的正式修炼,虽然说吃饭前牧野已经感受过别墅的灵气浓度了,但那只是体验性质的,并非是正式修炼。
晚餐的时候,牧野确实喝了不少的酒。
此时他还是晕乎乎的,平常喝完酒后,他基本上没有炼功,他也十分享受那种似醉非醉,飘飘欲仙的那种感觉。
也确实酒精能够一定程度,解除大脑的束缚。
让人的大脑发挥出,平常发挥不出来的能力,让人体验到平常体验不到的感觉。
《饮中八仙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著名作品。
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四明狂客贺知章、左丞相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当然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都是高官。
什么左丞相、汝阳王、国公、侍郎等。
对他们就描写他们,是如何爱酒成痴的。
可是后面三个人,李白、张旭、焦遂,则是描写他们,在喝酒之后爆发出惊人才能的历史事实。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饮酒一斗,就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就醉眠于酒家之中,就是天子在湖中游宴时,召他上船献诗,他因酒醉之下,没有清醒时对帝王的敬畏之心,称自己是酒中之仙,不愿上船献诗,不听从帝王的招唤。
很明显,在酒醉之后。
李白思想中的世俗尊卑、等级观念的束缚,已经没有了,他才能做出拒绝帝王招唤的事情。
否则,在封建帝王高度集权的社会。
帝王的金口玉言,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抗拒的。
李白可以说,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在诗词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可称之为空前绝后。
他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意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他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强大艺术魅力。
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富于自我表现,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从古至今,几千年来,有无数精英才子。
有李白的艺术风格,有任意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飘逸潇洒的神奇境界的诗人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李白为什么能够有如此惊人的成就?
其实他在自己的诗中,泄漏出这个惊人的大秘密。
李白有四首著名的组诗《月下独酌四首》,其中在第二首诗中写道:“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忽为醒者传。”对于这四句诗,自古以来没有几个人,能够体悟李白的真正含义。
现在比较一致的解释是:
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如果按如此的解释,喝酒对李白写诗影响不大。
多数人认为酒能助兴,酒能解忧,但是对于酒精有害身体健康,在现代更是成为共识。
因为受到固有思维的影响,觉得酒是害多利少的人。
所以也就无法理解,诗人诗句中的意境,也就是十分正常的事。
其实,与李白并称为“李杜”的杜甫,就在诗中直截了当的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也就是说李白写诗与酒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虽然说斗酒诗百篇,并非实指他斗酒就能写诗百篇。
而是形容李白在喝了很多的酒后。
所迸发出强烈的创作激情,强烈的创作灵感,强烈的创作欲望。
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多首的高质量诗词作品,而且是在酒意中强大的创作能力,是无数人在非常清醒中,都无以望其项背的。
牧野认为李白诗中的:“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是把酒做为一个媒介,三杯的酒是让他打开一条,让他的诗词才能更上一层楼的“大道”,一斗的酒能够让他到达,精神上极度放松,完全进入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的“自然”境界之中。
这样他才能够挥洒自如的写出,超越正常水平的诗歌作品。
成为受世人瞩目的“诗仙”。
“但得酒中趣,忽为醒者传。”则是说,若是你一旦得到酒中真正乐趣,你千万不要向永远都是清醒的人说。
因为他们是永远无法,理解这个境界的人的。
这也就跟:“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一样。
可以说,李白的“诗仙”之名,还有斗酒诗百篇的惊世之才,是美酒造就了他。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最后两位是:张旭、焦遂。
他在诗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就是说,张旭喜欢在饮酒后带着酒意挥毫作书,才有草圣之名流传;他常常酒后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天上云烟之泻于纸。
杜甫诗中,也是描写草圣张旭,因为在酒意之下。
书法有如得到超水平发挥,挥洒自如有如神助,突破自己的巅峰水平,成就草圣之名。
最后一位是:“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也就是说,焦遂也是开怀畅饮后,才得显得与众不同。在酒席上高谈阔论雄辩群才,让四周的人震惊不已。
可见适量的酒,可以激发人的聪明才智。
当然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量,量少了作用不大,过量了又烂醉如泥,不过想要有文思泉涌、挥洒自如还必须要有丰富的底蕴,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才能实现飞跃。
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对于美酒牧野会喜欢也是如此。
他也十分喜欢那种似醉非醉,飘飘欲仙的感觉,只是今天刚布好聚灵阵,而且灵气又特别浓郁,已经到了灵气雾化的程度。
这对一个修真者的吸引力,可以说是奇大无比。
他马上盘坐好,开始运行生生造化诀。
没想到刚运行了两个循环,身体内所有的酒精,立马化解得干干净净,整个人从似醉非醉中完全清醒过来了。
吃饭前修炼的愉悦感觉又出现了。
牧野更加专注的修炼起来,大量的灵气不断进入他的丹田之中,他不断的感觉灵气在不断增长,在如此浓郁的灵气之下,晋级不再是遥遥无期的事了,相信不要很久的时间,他就能进入到结丹二层了。
…………
到了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两个人才收功。
牧野看着阮馨宁,那压抑不住的好心情,有点好奇的问道:“馨宁,怎么这么高兴。”
“牧野,我昨天晚上突破了。”
阮馨宁非常高兴的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