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看清王宫去处,悄遁下来,傅重道:“我与二哥去,二嫂和琳儿留在宫外。”
琼婳道:“三哥言之有理。”
杨戬道:“雕兄跟你们一起吧。”
傅重道:“二哥,你变一道士,我们好行事。”
杨戬道:“还是你主意多。”遂身一晃,头戴飞扬巾,披红色八卦衣,玉面长脸,手执拂尘,气宇脱俗,仙风飘飘。
几人齐声道好,傅重道:“弟子傅重,见过师父。”
杨戬笑道:“免礼。”
四人说好来历名号后,杨戬与傅重便往宫门来。
门口有守卫四人,甲胄附身,带刀竖枪,见杨戬两人靠上来,领头喝道:“什么人?快快止步。”
杨戬笑道:“吾乃东海方丈清源真君是也,此是小徒傅重,听得你们大王两忧缠身,贫道特来为他解愁。”
那领头道:“道长赶紧走吧,大王便因你等道士和尚生气毁了不少庙观,如今谁敢在他面前提起修行之人,恐挨重责。”
傅重道:“我有一法,可免你责罚,尽管报来。”
那领头道:“还是省省,别引我等入彀。”
傅重看看领头面相,道:“你若不信,我说几句给你听听。”遂在那领头耳边嘀咕一阵。
那领头眼中扫过一丝惊恐,低嘘一口冷气道:“道长若有仙术,我便去试试,只是里面还有两层守护我是过不得。”
傅重道:“你可知内宫如何走?”
那领头道:“都知,我们几个便是内卫轮换过来的。”
傅重从袖中取出一道符,在上面写个“欲”字,递给那领头道:“你将此符放怀中,一路走到君王处直接报来,若路上有人问你,你只说‘大王召我,不干你事’,你报完原路回此,保你日后晋升福贵。”
那领头将信将疑接了符印,对其他三守卫道:“你们看好此处,我去去就来。”便入宫去了。
杨戬暗笑,刚才傅重跟那领头说的话句句在耳,原来傅重道:“官爷,你十八岁时误杀一人,后有人顶罪;你三十二岁时犯事,是你妻家福贵,疏通官府替你遮了罪行,此两事都传不得的。”那领头听了一身寒意,知眼前两人真非凡人,赶紧找话下台,生怕出了岔子丢了身家。
话说那领头一路惴惴不安的往内宫行来,中间两道看门的见了都问:“吉庆,有事报来,不得再往里走。”这领头名吉庆,吉庆回道:“大王召我,不干你事”便直往里走,果无人阻拦,一路到了养心殿上书房外。
室外四个守卫见了吉庆道:“这不是吉庆兄吗?听说你调出外卫,如何到此?”
吉庆道:“大王召我,不干你事”遂进了上书房,见君王正在榻上看书,两个丫鬟在旁伺候,吉庆急跪道:“有东海方丈仙山清源真君携弟子傅重前来替我王排忧解难。”
那君王心道:“今日奇了怪了,不但眼跳心慌,又来个海外道人,难道真有玄妙?”便道:“还有此事?寡人已几年不见有人说道士和尚了,今日破例见见,宣到书房来。”
门外门卫立刻传出话来,着杨戬两人晋见,吉庆刚回到外门,话已到了,心道:“真神了。”
杨戬和傅重跟着导官一路来到内宫书房,见那君王正坐沉香木桌后,头戴冠旒,玉面紫须,神情威严,着黄色龙凤纹袍,系金玉龙凤带,蹬澄黄飞凤朝天靴。门后立有两个丫鬟。
杨戬揖道:“东海方丈清源真君见过大王,此乃小徒傅重。”
吴越王道:“道长说为我解忧而来,寡人富有江山坐拥万民,锦衣玉食国泰民安,忧何在?”
杨戬道:“此乃外像,大王实有二忧,内忧无强子当立,继万世基业;外忧三年干旱,百姓受苦国民疲敝,人心涣散失了根基,他国来犯如何是好。”
吴越王脸肉一紧,笑道:“照道长说来,可有解法?”
傅重道:“我师父修的是长生不老身,与天同寿术,此种子求雨者,皆小事也。”
君王道:“如此海口,安有凭据?”
杨戬道:“尽请君王出题,我若不能,当自行离去,再不来扰。”
吴越王道:“可是海阔天空任由寡人出?”
杨戬道:“悉听尊便。”
吴越王思会,道:“金陵城内有几座庙观?”
杨戬心道:“好刁的君王。”正思如何回答,傅重笑道:“师父,此等小儿问题且由弟子作答,百姓心中无数,大王心中无。”
吴越王道:“此话怎讲?”
傅重道:“百姓心中有者,信也;大王心中无者,不信也。”
吴越王道:“如此回答,勉强也算说得过去。”忽指门边穿天蓝长裙的丫鬟道:“她年纪几何?三代之内还有何亲人?身世如何?”
杨戬两人看那丫鬟,傅重暗中掐指一算,道:“此女年方十六又半旬,三代之内有继父和同母异父兄妹四人,身世说不得。”
吴越王问道:“袭,道长说的可对?”
那丫鬟本名袭,跪道:“句句属实。”
吴越王道:“身世为何说不得?”
傅重道:“恐遗祸于她。”
吴越王道:“但说无妨,孤免她无罪。”
傅重道:“既然大王开了金口,袭姑娘,小道得罪了。袭是水命,她亲生父亲乃火命,命里克父,她母亲甚有姿色,不过水性杨花。五岁那年,袭随母外出,落水中被一富家子弟救起,那人后与袭母亲好上,她母下药毒死他父,带袭改嫁那富家子弟,又生两男一女。袭十四岁时下毒害死了生母,其继父见她如此狠毒,便将她送入宫中,算是眼不见心为净吧。”
袭已泪洗膝下。
吴越王道:“道长说的都是真的?”
袭哽咽道:“我恨她毒死父亲,狠她跟其他男人勾勾搭搭,她毒死父亲时我就明白,当时却不知怎么办。那年从外人手中换得一包毒药下在她汤里,替父亲了却她,我心中从未有过这样的母亲。”
吴越王道:“难为你了,你两人先下去吧,孤有话与两位道长说,没我的召唤,任何人不得进来。”
袭起身和另一丫鬟去了。
吴越王道:“如今只有寡人,如何解忧还请赐教。”
傅重道:“除非大王言听计从,不然不敢说。”
吴越王道:“只要灵验,寡人定然照办。”
杨戬不屑的仰起头来,吴越王见之,起身从旁边抽出挂剑,砰的一声放在桌上道:“此乃寡人佩剑,如失信道长,道长可取此剑去,到处羞抹寡人。”
杨戬施礼道:“好,承大王之言,要解当前之忧,首先要开仓救人,再领百姓大兴土木修寺建庙,或大或小十倍于前,如此可感动上天,解水旱之灾。此事若成,我许大王十座庙观得一子,快建快得,解大王香火传承之忧。”
吴越王道:“我早已下令各地郡府放粮,修建庙观之事耗费巨大,便是倾孤国库,短时也难得十倍庙观之款。”
杨戬道:“赈灾之事各处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重症下猛药,我有一法,大王可下旨国库带头,令各地府富贾豪绅、财主阔台出钱出物,各地衙门郡府督办。照办者,赐名号官品,立碑设坊于庙观之内;违令者,暗究其恶,定罪查办,直至查抄家产充公。贫道有六友,皆修道真人,谁家富贫如何,他们一看就知,可着他们巡抚各处,令那些心存徇私舞弊、投机取巧者无所遁形。如此,他们权衡利弊,谁也不敢以身试法,落个身败名裂或家破人亡。”
原来杨戬小时受教时,早有先生教过许多济世匡政之法,当时以为强人所难,未必可行,今看吴越形势,反是一剂良方,或得奇效。
吴越王道:“就依道长所言,责令半年之内办成此事。道长六友何在?”
杨戬道:“即日就到,大王可吩咐外官,若有梅山六友来此,便宣入宫来。”
吴越王道:“寡人即刻招人拟旨。”遂对着门外道:“来人。”
门外进来一名侍官,吴越王道:“即刻宣左丞右相和主簿来此,若有道仙梅山六友来,速请来上书房见寡人。”
侍官领命去了。
半个时辰不到,见侍官来报,说左丞右相和主簿已在门外等候,杨戬道:“贫道先回避了,大王完事后请在宫门外立面红旗,贫道见了自会来此。”遂与傅重化风去了。
吴越王见之暗喜,本来还对大兴土木之事摇摆不定,此时方才定心。
杨戬二人出了宫门,寻琼婳、彩琳说了经过,琼婳喜道:“如此顺当,有点意外。”
杨戬道:“先解黎民之苦再说,那求子之事却要费些周折。”
傅重道:“阴间主勾死纳亡、轮回转世,天界主阴阳生育、万物生长者乃承天效法土皇地祇,主寿数者乃南极长生大帝也。待此间事定,我们先设法拜请南极仙翁首肯,再由他去招呼承天效法土皇地祇便可水到渠成,然后咱们去趟冥府,事可定矣。”。
杨戬道:“依此行事,若梅山兄弟过来,先打个招呼,别漏了相。”
琼婳、彩琳首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