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明朝当道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更!)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受箓大典结束后,朱见明开始征询考生的去向。

    考核头名任伊自不必说,道箓司早就拟好她的去向,不日就要赶往南京国子监任学正。

    国子监前身乃是昆仑墟,为道教三大祖庭之首,后太祖皇帝改为国子监,从此昆仑墟从一个独立的道场,成为了朝廷的专属衙门。

    在民间对于国子监有一个评价,称其为:大明官员储备司。

    但凡从国子监走出的修道之士,无一不是中枢、地方的要员。

    一入国子监,从此青云直上,入朝为官,那是板上钉钉。

    国子监中最高的官职为正四品祭酒,其次为正六品司正,再往下是正八品五经博士和从八品助教,最后就是正九品学正。

    别看国子监的最高官职只是正四品,可他们却是大宗师,在道之一途上各有成就,或为大法师、或为炼丹师、或为炼器师、或为符咒师。

    能得到这些称号的,都是在此道上建树颇高。

    考核的次名及以后名次,待遇就没有那么好了。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选择。

    一是返回师门,等待朝廷的科举。

    大明的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的范围是州,乡试的范围是省,会试的范围是全国,至于殿试是只有通过会试的人才有资格参加。

    这个时空大明的科举有些许不同,唯有通过道箓司考核的修道之士才能参加。

    通过院试的道士,称之为秀才,有机会成为所在州县的历目或主簿。

    历目和主簿都是正九品官职。

    只有通过院试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乡试,通过乡试的道士,称为举人。

    举人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参加会试,二是进入州县任职。

    举人能够参加会试,通过会试的人称为贡生,只要成为了贡生就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任学正。

    也只有贡生或者学正才能参加殿试。

    殿试有三甲,一甲三人,称为进士及第,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

    只要获得了进士出身,那就是真正进入了大明的朝廷,会得到道箓司的重点栽培。

    殿试二甲进士出身之人,可以进入州府道箓司任职,三甲同进士出身之人,可以进入县道箓司任职。

    (ex){}&/  诸葛秋闻言目光深沉,开口道:“魔窟之中危险重重,思儿道行不济,惨遭厄难,这也怨不得他人。”

    古长青一听心里有些不舒服。

    不管怎么说,诸葛思也是你的侄子,他遇难了,听你的口气倒也一点儿都不悲伤,未免也太无情了吧。

    当下,对于诸葛秋此前的好感顿时荡然无存。

    他心中虽是这么想,但也没有表露出来,继而说道:“诸葛思道友临终前我就在身边,他让我将一个消息传达诸葛家之人,近日先生一直在嘉定府因此此刻方来拜访。”

    “消息?”

    诸葛秋霎时脸色微变,侧头打量着古长青,似乎在猜测古长青话中的意思。

    古长青这时忽然多了一丝警觉,诸葛秋给他的反应像极了当初刘大勇。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古怪?

    经过刘大勇一事,古长青有了几分成长,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可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他人心中在想些什么呢?

    不过,转念想到,诸葛秋乃是诸葛思的叔父,这层关系总不假吧?

    古长青没有往深处想,当即起身说道:“先生请看。”

    他盘腿坐在地上,手中结着道印,开始施展禳星术。

    他在这里特意留了个心眼,并没有当面念出禳星术的道诀,只在心中默念。

    几息的时间,道印结成,古长青的周身亮起了七盏长明灯,呈北斗七星阵型。

    禳星术如天罡步一样,同是诸葛亮独创的秘术,不受道箓品阶限制即可使用。

    与天罡步不同的是,天罡步每踏一步要消耗一百点法力,而禳星术却只消耗一点法力。

    古长青也闹不明白这其中的缘故。

    没多久,禳星术法象消失,古长青站起来道:“诸葛思道友要传递的消息就在此术中,先生看到了吗?”

    诸葛秋脸上神情有了几丝变化,但很快就隐了下去。

    不过还是被古长青捕捉到。

    古长青心中隐隐有一丝不安。

    ························

    感谢道友们的推荐票,感谢悲歌者、书友20190930191622195的打赏!

    欢迎道友们来qq交流群:66966397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