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长生公子诗才极好,我们可是都有所耳闻的。”
“对啊,那两句诗我还会背呢,长生仙酒斗十千,洛阳游侠多少年!”
“你个王二锤,是多,少年,不是多少,年。”
“就你个李麻子懂!”
曹操的发问一时得到在座的将领们的应喝,这群人嘴上看不起人家舞文弄墨的,但是谁不想被人夸上一句文武双全啊?
所以在论及诗文的时候,自然也想参上一脚,给自己提高点文学名声,虽然他们自己也知道这种名声在别人眼里跟没有一样。
“大家静一静。”
曹操对于这种反应还是很满意的,皇甫嵩的表情似乎也在期待陈琛的出场,他自然也要顺着意思来,转身偷偷问了陈琛一声,“师弟,你今天可能赋诗?”
这家伙
陈琛看着兴奋的诸将,有些无奈,不介绍还好,你曹孟德都已经把场子给我开好了,才问我上不上,这个时候说不上岂不是怯场,对于一个要成为德才兼备的名士的人来说,可是件丢脸事。
不过也刚好,这群将军们最喜欢的诗,莫不过是军旅诗,自己储备够得很。
原本陈琛不打算抄诗的,毕竟抄出来一些千古名诗,让他自己解读,有可能他自己都太能全部说清楚,为了避免误会和尴尬,就不怎么抄诗,更何况这个时代靠写诗出名的,似乎也没有。
或许面前的曹操的儿子曹植能算一个。
所以他一直没有动啥抄诗的念头。
不过自从在青楼那次事件之后,陈琛发现竟然没有人来问他写的诗有啥寓意什么的,他就明白了。
人家都不好意思当面问的,文学圈子里的人多少还是有些文人相轻的性子,哪怕陈琛写出来了,人家也大概率不会跑去当面问他。
那怕啥,放开了胆子去抄啊!
陈琛才没有那么多忌惮和为多少年后的世界去考虑,毕竟他都不能完全确定这个世界以后的走向,而且自己来了以后,再弱,也希望能够改变一部分凄惨的历史,所以想那么多关于著作的干嘛。
曹操得了陈琛的肯定回复,遍扭头再抬高嗓子。
“我身后的这位小公子,便是长生公子,今日就请长生公子为了这美酒,为了我大汉,赋诗一首!诸位可否捧场?”
“好!好!”
大帐中此时庆功宴的氛围算是到了热切之处,这些武将虽然大多对文学没有很多研究,但是听懂诗还是没问题的,而且这些人也不乏脑子活泛之人,对于陈琛的诗更有期待。
“那就有请我们小陈公子!”
曹操这个时候可像是个龟公,这一套一套的可是即为娴熟,虽然陈琛不太喜欢这样,也有些不习惯,但是老爹也有和他说过,文人圈子也是如此而已,并不是他想象的大家坐下来喝茶慢慢说,而是像表演一样各自展示一番。
“多谢各位兄长捧场,也多谢曹都尉抬爱,还要感谢皇甫将军让我继续随军,这一路上,小子见了许多军阵交战的景象,虽然不会带兵打仗,但是胸中也是涨了不少豪情。”
陈琛从酒席中走了出来,随手接过了曹操手里的酒壶,就站在大帐中间,一边慢慢地转着向周围的将领们示意,一边开口说道。
“所以小子不才,借着这些感悟,为诸位赋诗一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叫胡马度阴山!”
陈琛想了想,还是拿了这首诗来搪塞一下这帮汉子。
原本他还想稍微做一些改动,比如将阴山改成燕然,蹭一蹭窦宪“勒石燕然”的传奇功绩,毕竟在座的将领里不少都是将门之后,包括座上的皇甫嵩。
他们的家族大多都受过窦武的扶持和恩惠,而窦宪是窦武的族叔,吹一波确实很让人佩服的“勒石燕然”,是可以让这帮汉子对自己有些自然的好感。
毕竟“勒石燕然”作为东汉时期能够和“封狼居胥”相媲美的功绩,拿来诗中赞美也不会有人说吹捧过度。
但是在清醒地考虑了一波之后,陈琛立马选择了放弃。
“勒石燕然”能不能让这帮人心生好感还是未知数,如果自己吹捧窦家过度了,估计好事还没来,宫里人就想干掉自己了,此时陈琛更多还是想保持中庸之道,没有正式投靠谁之前,各方都不得罪为佳。
窦宪是做出了“勒石燕然”这份丰功伟绩不错,但是陈琛也在瞬间就想到了为何前世窦宪这赫赫战功为何知名度不高。
首先,窦宪打北匈奴,是用来将功补过的,为了争宠而干掉太后宠臣刘畅,还嫁祸给别人,事发以后因为窦宪是自家兄长,窦太后给了他将功补过的机会。
所以其实“勒石燕然”这个彻底将北匈奴打垮的战役,只是大汉一个罪臣拿来将功补过的
其次,此时不能用这个典故的第二个原因,是窦宪在位极人臣以后,萌生了谋朝篡位的心。且不说这只是借口还是真是如此,谋朝纂位绝对是帝王无法容忍的底线,所以陈琛还真就不敢用这个典故。
原本以为老老实实地搬出原诗,能够让这帮汉子兴奋一阵,不料大帐中的气氛突然沉默了下来。
陈琛有些不明所以,只能留下这首诗,喝着酒回自己席位去了。
他的这幅做派,让诸将更不是滋味。
陈琛以为这群人是真不懂诗,连场都不捧,自己待着也是自讨没趣,大家都不给面子那还是坐下来继续吃,但是他的动作在那些“听懂了”这首诗的人眼里,可是格外刺眼。
所以,我们被一个文弱书生给鄙视了吗?
“听懂了”陈琛诗文的人,默默对视,眼中已经没有了庆功的兴奋和得意,反而是有些落寞。
皇甫嵩更是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在平叛庆功时写边塞诗
皇甫嵩微微颔首,脸上有些发烫。
这个少年是在骂我们这些人只知道对内逞威,对外却不如那些驻边将领吗?
皇甫嵩沉默了,他曾经也是边塞将领,继承了父兄的志向,为国家的边塞安全而奋斗。
可是如今的他似乎与曾经守护的地方越走越远,成了一个政客吗?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所带领的军队屠杀的黄巾军里,大部分都只是普通的平民
只是,他有着自己想达到的目的,但是这样的交换,值得吗?
大帐中不少人有些难受,大家摆庆功宴,你来了一首诗打诸位的脸,可偏生这脸打得他们有气没处发
感谢养肥就想杀的1000打赏!老书友的支持!真好n(≧▽≦)n
&/art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