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一举攻陷了曹州之后,便一刻不停的长驱直入,径逼梁国的心腹所在——东都开封。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后,由李嗣源所率的五千唐军精骑终于杀到了开封城下!
看着近在眼前的开封城,李嗣源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副踌躇满志胜利在望的笑容。可是当他看到开封城头到处飘动着的梁国大旗,还有城头上人影幢幢一派严阵以待的景象后,李嗣源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
这怎么可能?开封城此刻应该已经无兵可用才是,怎么城墙上竟然会有如此严密的防守?粗略的估算一下,开封城头此刻的守军至少也在两万以上!如此仓促之间,朱友贞从哪儿一下子变出来这么一支守城大军的呢?对方有这样一支守城军队的话,莫说是自己凭着这五千骑兵想要攻破这坚固无比的开封城是痴人说梦,就算是李存勖的后续部队赶到,也绝对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可以攻下开封城的啊!
就在李嗣源犹疑不决的时候,只听城头上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梆子响声,紧接着一片乌压压的箭雨从城头上倾泻而下!
尽管这阵箭雨猝然而至,打了李嗣源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看到这阵箭雨之后,李嗣源顿时明白了一切。忍不住仰天大笑,对左右笑道:“哈哈哈!我还道朱友贞仓促之间从哪儿变出来这么一支数万人的守城军队,想不到竟然是临时征发的城中百姓?!如此一来,攻陷开封城可真是易如反掌啊!”
身边一员将校不解的问道:“李将军怎么能够确定此刻开封城上负责守城的就是城中百姓呢?”
李嗣源笑道:“你们看看这一阵毫无章法的弓箭!不仅漫无目的乱射一通,更有甚者还是箭簇朝下!别说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了,就算是新招募的军队也不可能做的如此差劲,这分明是朱友贞在仓促之下临时征召的城中百姓在戌守城防!面对这样一支草头军,别说是区区数万人,就算是他朱友贞有十万之众,又怎能抵挡得了我们这五千精锐之师的铁蹄一举踏平开封呢?!”
听完李嗣源的解释后,左右之人顿时恍然大悟,同时爆出了一阵哄然大笑。
笑过之后,李嗣源收起笑容,大声说道:“攻陷眼前的这座开封城,咱们两国之间这场长达四十年的旷世之战也就可以正式终结了!将士们也就可以正式解甲归田,衣锦还乡,终于可以和家中苦苦期盼我们平安归来的妻儿老小一家团聚了!你们有没有这个信心和我李嗣源一起攻下开封,共建不世功勋?”
“有!”五千唐军信心满满的回答响彻开封的上空,在天际之中回荡不息弥久不衰!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看了看手下这五千摩拳擦掌杀气腾腾的精兵强将,李嗣源满意的点了点头,厉声喝道:“全军听令!集中所有兵力猛攻开封城正门——大梁门!务必要在陛下亲临战场之前,给我一举攻下开封!”
随着李嗣源的一声令下,五千唐军铁骑冒着城头不断射下的却没有丝毫危险的箭雨,扬起了一片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向着大梁门猛攻而去!
……
此刻,朱友贞正在城头上亲自指挥着一众守城百姓阻挡唐军凶猛的攻势。尽管李嗣源只带了五千人,但是当朱友贞看到这五千唐军杀气腾腾的阵势后,再回头看了看城头之上这支临时用城中百姓拼凑起来的守城军队,顿时感到一阵心灰意冷!他终于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理想很完美,但是现实却很残酷的道理。自己手中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虽然看起来有模有样,虽然看起来声势夺人,但是又怎么可能是城下这五千身经百战的唐军的对手呢?又怎么可能指望他们这些只会耕田种地,经商买卖的普通百姓在唐军的猛攻下守住开封城呢?
想到这里,“大势已去”这四个字顿时闪现在了朱友贞的脑海之中。
便在此时,忽见开封府尹王瓒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气急败坏的说道:“陛下!赵岩这个无耻小人竟然……竟然带着一家老小投奔敌军了!”
“嗯?!”听到这个消息,朱友贞不由得微微一愣,随即厉声问道:“这怎么可能?此刻唐军攻势正猛,同时为了防范这起子小人趁乱而逃,朕早已经下令开封城四处城门全都牢牢关闭!这个混蛋是怎么逃出去投敌的?!”
王瓒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也顾不得什么君臣之礼,一指城墙说道:“怎么逃的?陛下你看一眼城墙就知道了!”
朱友贞闻言,趴在城垛上向外一看,一颗心顿时沉了下去!何止是赵岩一家老小?至少有十余个平日里自诩忠心耿耿的大臣,此刻正带着全家老少缒城而出,冒着锋矢箭雨在战场上投向了唐军的怀抱!这种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的决绝态度,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此刻正在投奔敌军的话,还真的险些让朱友贞堕下泪来。
看到这一幕后,朱友贞顿时绝望了,他明白自己现在已经彻底的陷入了众叛亲离的绝境了。
看到朱友贞在那里一言不发的怔怔发呆,一旁的王瓒不无焦虑的说道:“陛下,现在形势危急,指望着这些百姓守城一眼看去已经是断不可行了!更何况赵岩这些个奸佞鼠辈偏偏又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叛国投敌,已经极大的动摇了我方的军心和士气!听臣一句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趁着此刻咱们还能挺他个一时三刻,且由微臣担负起守城的重任,吸引贼军的注意,陛下还是马上退往洛阳以图东山再起吧!”
(ex){}&/ 这面白旗真的是颇有深意,也不知道是在证明梁国已经正式投降了呢?还是在为朱友贞的死和梁国的灭亡举哀呢?总之不管怎样,当这面白旗升起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这个由梁太祖朱温篡唐而建的梁帝国历经两代三帝,仅仅在中原大地上存在了十七年后,便随着朱友贞的死正式迎来了终结!
……
李嗣源接受了王瓒的投降后,严令唐军不得侵扰城中百姓!随后便亲自带领五千唐军铁骑守在大梁门前等待着李存勖的到来。
大约六个时辰后,李存勖率领着一万唐军终于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开封城下,踌躇满志的李存勖经由大梁门进入了这座昔日的梁国都城开封城。
听闻朱友贞已经自尽身亡后,李存勖顿时愣在了当地。片刻之后,李存勖怅然而叹道:“古人云,不管与敌人有何恩怨,都与其子嗣无关。唐梁之间这场长达近四十载的仇怨,皆起于逆贼朱温一人,实与朱友贞无关啊!朕和朱友贞对阵十年有余,却未能在他活着的时候见其一面,实在是可惜可叹啊!传朕旨意——厚葬朱友贞!”
李存勖话音刚落,只见李嗣源带着几个狼狈不堪身着梁国官服的人来到了近前。李嗣源跪地奏曰:“此乃赵岩、张汉伦、李振等逆梁重臣。臣在攻城之时,他们缒城而出,冒着矢石箭雨前来投奔我朝。请陛下处置发落!”
看着眼前这些个灰头土脸、垂头丧气的梁国降臣,李存勖笑道:“哦?真是久闻其名,今日终能一见啊!平心而论,没有你们,朕还真的没有这个把握能够一举灭亡朱梁啊!倘若单凭此一点而论,你们实在是有功于朕的社稷啊!”
听到李存勖的言语之中似乎颇有嘉许之意,赵岩急忙厚颜无耻的叩首说道:“万岁威震四海,天下归心!罪臣等早已有心相投,却无奈始终没有这个福分为陛下一效犬马之劳。今日有幸得投明主,实乃罪臣等前世修来的福分,纵有些许微功,罪臣也不敢妄自贪功啊!”
李存勖一脸诧异的说道:“诶~!罪臣?你们乃是朱梁的大臣,并非我大唐的臣民,这‘罪臣’两个字……又是何意啊?!”说道最后,李存勖的语气中明显带出了不善之意。
面对着突然变了颜色的李存勖,赵岩等人隐约的感觉到这个马屁恐怕是排在马腿上了。只能怔怔的站在当地,一时之间竟然无言以对。
只听李存勖厉声说道:“朱梁的灭亡,正是毁于尔等这帮奸佞之臣的手中!无耻鼠辈,非但不思如何为国尽忠,为主分忧,反而没有丝毫的廉耻之心,竟然还敢厚颜无耻的跑到朕的面前来邀功?朕不是朱友贞,大唐也绝对不是纵容尔等这帮奸贼继续为非作歹的地方!朕今天就要天下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像王彦章这样的忠臣就算是死了都可以名垂千古,像尔等这些奸臣不仅要遗臭万年,更是要遭受千刀万剐的报应!唯有如此,才能以谢天下!
“来人!把赵岩、张汉伦、李振等逆梁的奸臣贼子尽数拿下,无需审问一律凌迟处死!其家人、余党尽数贬为贱民世代不得翻身!家产尽数充公!”
处置完赵岩这帮梁国的奸臣后,因为没能亲手杀了朱友贞而感到懊恼不已的李存勖此刻只觉得胸中怒火一个劲儿的往上窜,厉声说道:“逆贼朱温大逆不道,篡唐祸国,罪无可恕!其子朱友贞继承其位后继续为祸一方,致使大唐九庙残破,祸乱之深弥久不衰!朱温、朱友贞父子二人的倒施逆行,导致九州崩坏,华夏分裂,忠良义士饱受其摧残迫害,黎民百姓挣扎于水火之中,惹得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纵观逆梁窃据中原这十七年来,放弃有德之士,宠信奸佞之臣,一味穷兵黩武,百姓苦不堪言,朱温和朱友贞实乃祸国殃民的罪大恶极之徒!
“传朕旨意,即刻拆毁逆梁宗庙,追废逆贼朱温、朱友贞为庶人!”
……
不久之后,手握重兵的梁国大将段凝、董璋、霍彦威听闻东都开封已被攻陷,朱友贞已经自杀殉国的消息后,彻底的失去了斗志。立刻解甲,率众归降,而其余尚在梁国控制下的州县闻讯之后也纷纷改旗易帜,尽数归降唐国。经过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二人近四十年的征战,李存勖终于如愿以偿的消灭了梁国,一统中原!
安顿好开封的相关事宜后,李存勖决定即刻返回太原府,祭天祭祖,昭告天下。
临行之际,忽见李嗣源带着一名少女来到近前,跪地说道:“陛下,臣在朱友贞的宫中找到了此人,此女乃是朱友贞的家人,敬请陛下发落!”
“家人?朕不是说过了吗,凡是朱友贞的家人尽数下狱,该杀的就杀!怎么还带来让朕来发落了?”李存勖一边漫不经心的说着,一边抬眼看了看李嗣源带来的这个少女,随口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
少女冷冰冰的答道:“大梁国真宁公主——朱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