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秤平寺内,徐知诰抬手唤过一名知客僧,客气的说道:“烦请小师父跟贵寺法华大师通报一声,就说徐知诰前来拜见。”
徐知诰的名头在江南吴国几乎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这知客僧又怎能不知?急忙躬身施礼道:“烦请徐施主稍后片刻,小僧这就去回禀住持大师。”说罢一溜小跑向内院跑去。
朱珠看着眼前这座规模宏大的秤平寺,连连咋舌道:“徐大哥,想不到江南也有这么大的寺院?这秤平寺比之汴梁的大相国寺也是不遑相让了啊!”
徐知诰笑道:“这秤平寺本名大明寺,因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而得名。南北朝时期正是佛教在我华夏大地盛行的时候,所以建筑规模自是极为壮观了。到了隋朝仁寿元年,隋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于是就在这秤平寺内修建了一座‘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就是你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那座高塔了,因为这座栖灵塔的缘故这大明寺便改名为栖灵寺。再到了盛唐时期,唐朝高僧鉴真法师曾任栖灵寺住持,这栖灵寺一时间也是名声大噪。待到唐末时期又改名为现在的秤平寺了。如今,秤平寺不仅是我们江南的一座风景名胜,也是一座记载了江南历史变迁的文物了。”
听完徐知诰的介绍,安继业不无感慨地说道:“这秤平寺屹立于此五百多年,也算是经历了岁月变迁,看尽了朝代更迭啊!”
王茹说道:“往事皆已成为历史,秤平寺虽在却已是物是人非。都说乱世的烽火能够毁灭一切,也不知这秤平寺能否继续屹立于此来见证我们这一代人实现荡平乱世的理想呢?”
安继业若有所思的说道:“来到江南之后,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江南各国虽然偏安一隅,但是相对于中原战乱频仍的乱局而言却相对安定。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在江南也算是有所游历了,所见之处比之中原来说也算是一片歌舞升平、安居乐业的景象了。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我心生一个想法,老百姓之所以期盼着乱世尽快终结,无非是渴望安享太平能够安居乐业,若是世间百姓皆能像江南这样,那么……江山便是分裂又能如何?”
徐知诰点了点头说道:“继业说的话,其实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若是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便是乱世又能如何?便是偏安一隅又有何妨?又何苦为了一统天下的梦想而让战火不断的燃烧,让百姓流离失所呢挣扎于水火之中呢?”
“这……”听完安继业和徐知诰的话,王茹和朱珠不由一愣,虽然觉得他们俩所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其中似乎又隐隐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不妥。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才是。
便在此时,忽听身后有一人沉声说道:“二位兄台此言差矣!”
安继业等人回头望去,却见身后不远处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文士面带笑容朝众人点了点头,随后缓步来到众人近前朗声说道:“在下一时孟浪,冒昧的打扰了诸位清谈的雅兴,还望见谅。但是二位仁兄的见地又着实让在下不敢苟同,故而心中有话不吐不快啊。”
安继业和徐知诰见这位中年文士面目祥和,隐然一副饱读诗书的大家风范,心下不由得好感顿生。于是同时向此人一拱手,同声说道:“这位仁兄既然有不同的见解,还望仁兄不吝赐教,一解我等心中的疑惑!”
中年文士摇了摇头,笑着说道:“赐教不敢当,但是在下也确实有一些粗鄙的见解,此刻不妨说出来咱们一同讨论讨论。
“乱世之中,政权林立,即便是偶有一处偏安一隅的世外桃源又能如何?偏安一隅并不意味着长治久安,世外桃源也不能代表着天下大同!当此乱世时节,若是没有一个铁腕政权能够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掀起一场横扫乱世的长风来一举终结这个乱世的话,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会永不间断,黎民百姓所期望的天下大同也终究只是一个幻想,而我们今日所看到的这种偏安一隅的世外桃源也仅仅只是昙花一现一般短暂的幸福。乱世之中你可以抱定偏安一隅的想法,但是别人呢?须知财富、人口、权力、土地、仇恨等等这些种种理由都可以成为点燃一场战争的导火索。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想偏安,你周围的那些政权会让你偏安吗?你想建立一个世外桃源,试问你真的能够超脱于世外吗?乱世的症结就在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华夏大地纷乱不堪,战乱持续了五百五十余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夏大地再次陷入了战火之中,这一乱又是三百六十余年!这两个纷乱不堪的乱世导致了整个华夏大地变得战乱频仍千疮百孔,天下兆亿苍生挣扎于水火之中苦不堪言,历史给我们的警醒还不够吗?若非强秦一统六国、隋朝一统华夏,先后终结了乱世,试问我华夏民族又何来的汉唐盛世?没有天下一统为前提,又何来的天下太平?!
“就拿眼前的江南吴国来说,表面看起来确实是国家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实际上呢?外有晋、梁、吴越、闽、楚、南汉、蜀国这些实力强大的政权虎视眈眈盘踞四周,外患四伏;内有朝堂之上群臣不睦、相互猜疑的内忧在身。在这看似繁华太平的表面之下,其实却是内忧不断、外患四伏充满了隐忧的局面,又何来的太平盛世可言呢?
“所以,没有一个励精图治的一代雄主来终结这个乱世,什么偏安一隅?什么世外桃源?终究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痴人说梦而已!”
(ex){}&/ 徐知诰笑道:“这有何难?眼下这江都府里里外外都是我的亲军镇守,我虽然不能真的发动兵变,但是让冯大人面见吴王殿下还是没问题的。哈哈哈,今日畅游秤平寺果然是不虚此行啊!”
说笑间,安继业忽然发现王茹和朱珠不知何时不见了踪影,正待寻找却见王茹和朱珠推着三个短衣打扮的壮汉来到了近前,一看那三人萎靡的表情便知已被王茹制住了穴道。看到王茹面色苍白,虚汗淋淋,安继业急走几步一把掺住了王茹,关切的问道:“茹妹你怎么了?”
王茹微微一笑道:“不碍事,适才制服这三人的时候略微牵动了伤口而已。刚才我突然发现这三个人鬼鬼祟祟的一直跟在冯先生的身后,想必就是徐温派来监视冯先生的眼线了。于是趁你们聊得起劲的间隙把他们三个制服了。”
徐知诰不无赞赏的说道:“幸亏王姑娘机警!若是让这三个狗奴才回去通知了我父亲,走漏了风声让我父亲他们有所准备的话,咱们还真的有些被动了。冯大人,这三个人可是来监视你的人吗?还有其他人吗?”
冯道说道:“只有这三人了,我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有这三人已经足以限制我的自由,着实让我头疼不已了。诚如徐大人所说,若非王姑娘见事机警,若是让徐温得知我和徐大人会面了的话,难免会让徐温和契丹人有所警觉。如今制服了这三人,我们就可以瞒过徐温和契丹人的耳目,届时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了!”
便在此时,忽见一个身披袈裟身形较胖的老和尚来到众人面前,朝徐知诰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贫僧俗事缠身有失远迎,还望徐大人见谅。”
徐知诰笑道:“法华大师不必多礼,你我忘年之交哪来的这些俗套呢?今日我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我这位好朋友为了保护我身受重伤,久闻贵寺有昔日鉴真大师从扶桑国带回来的疗伤圣药,特来烦请大师赐药。”
法华大师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慈悲为怀本为我佛普度众生的宗旨,贫僧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徐知诰笑道:“既然如此,那么咱们这就去给王姑娘疗伤去了。”说罢就要带着安继业、王茹等人向内院走去。
就在此时,忽听冯道轻咳一声说道:“咳咳,安大侠暂且留步。在下临行前,晋王殿下曾有几句话让我带给安大侠。”
安继业闻言不由一愣,问道:“我大哥让你传话给我?”
看到冯道欲言又止的样子,徐知诰心知冯道所传之话必是私密,于是笑着对安继业说道:“既然你的结义大哥有话传达,我们就不便在此了。你们说你们的,王姑娘和朱珠妹子先去法华大师那里疗伤,我顺道把这三个狗才押到寺中柴房关押起来再说。”
待徐知诰等人走远之后,安继业诧异的问道:“我大哥怎么会知道我来江南吴国了呢?又怎么会有话让先生转达呢?”
冯道狡黠一笑道:“安大侠果然机警,其实我只是为了留住安大侠才不得已编出这么一句谎话的。实不相瞒,在下有些话想和安大侠私下里聊一聊。”
安继业正色说道:“冯先生但说无妨。”
冯道说道:“因为我和你的结义三弟郭威都隶属于石敬瑭的管辖,所以我们二人比较相熟。郭威对你更是赞不绝口,从他嘴里我多少了解了一些有关安大侠的事情。安大侠胸怀荡平乱世的大志,武功盖世,为人侠义无双,实乃当时豪杰之辈!其实我也知道,定州大捷若是没有安大侠的出手相助,晋王殿下又怎么可能以如此悬殊的兵力赢得此战?但是有一件事我想要当面问问安大侠,你既然心怀化身为乱世长风荡平乱世的鸿鹄之志,那么你可曾想过怎么来实现这个理想吗?”
“这个……”冯道的问题算是一语中的,直接切中了安继业心中积压已久的疑惑。沉思了良久之后,安继业缓缓地说道:“这个问题以前我并没有考虑过。当初来到中原见到如此乱世之后,于是便立志要以一己之力荡平这个乱世。可是随着后来对这个乱世的了解不断的加深之后,我渐渐地发现,以一人之力想要荡平乱世是一个多么幼稚的想法!望都土山一战更是让我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不管我的武功多么高强,面对着对方的千军万马我总有精疲力尽之时。而且单凭着杀戮就能终结这个乱世了吗?若是以杀止乱的话,那么我和那些造成了这个乱世的暴君们又有什么区别呢?可是后来在我大哥的身上,我重新看到了希望!以我一人之力想要终结这个乱世是万万不可能的,可是我大哥作为一代雄主,在他的身上一定能够实现荡平乱世这个我们共同的理想。从那以后我便下定了决心,不管今后怎样我都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去帮助我大哥,帮他扫平一统天下的所有阻碍,以此来实现我那荡平乱世的理想!”
冯道点了点头道:“倒也是一个办法,但是如果此法真的可行的话,那么你为什么又会在晋梁两国决战的关键时刻跑到江南来躲避战乱了呢?因为你迷茫了!因为你难以在晋梁两国之间做出取舍!因为王姑娘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梁国大将王彦章的爱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