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世长风啸江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一章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江南,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先秦时期,江南属九州,被中原称之为“吴越”。自古就是一个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的地方,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犹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大唐帝国灭亡之后,原隶属于大唐的江南各藩镇效仿朱温篡唐建立梁国的做法,纷纷拥兵自立。一时间,江南大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先后冒出了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等大大小小十余个政权。尽管这十余个政权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不断的爆发了各种规模的战争,但是相对于中原大地晋梁两国之间长达近四十年的战乱而言,江南局势还算是相对稳定,反倒成了当时人们躲避战乱的天堂。

    在江南各国中,犹以雄踞江淮、江西各州的吴国势力最为强大。自大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割据此地后,经过杨家父子两代四任统治者的苦心经营,吴国隐然已经成为整个华夏大地上实力第三,江南实力第一的强国。

    江都府,原名扬州。唐天祐十六年,杨行密次子杨隆演正式建立吴国,遂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

    时值初秋时节,又值雨季,淅淅沥沥的小雨毫不间断地一口气连下了三天没有丝毫停歇的样子,直把个被夏日的骄阳炙烤了四个多月的江南大地的酷热尽数带走。一阵微风袭来,竟然隐隐的带着一丝透骨的寒意。

    在距离江都府西四里处有一条较宽的河道,因其紧邻江都府,又在河岸东侧设有敌台用以保卫扬州、防备敌寇入侵,故而名曰保扬河,也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旅游胜地瘦西湖。

    在这样连绵的细雨中,在保扬河上有一只乌篷船泛舟于河中,船上游人一男两女此刻正一言不发的坐在船中静静地欣赏着雨中保扬河的美景。这三人正是来江南避开晋梁两国决战的安继业、王茹和朱珠。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三人在吴国已经待了两月有余了。两个多月来,三人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吴国全境,遍览了吴国风景名胜。但是江南景色虽美,三人却无论如何也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因为他们的心始终还在牵挂着中原的战局。

    通过与王彦章的书信往来,三人对中原局势多少有了一些了解。此刻的王彦章依旧被贬职赋闲在家,而中原战局却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因为李存勖将大部分兵力都用在了攻打镇州上,以至于晋国后方空虚反被梁国趁机多次在黄河沿线发起反扑。尽管鏖战相州的李嗣源见状急忙撤出相州,如同救火队一般四处补救乱局,结果还是导致晋国重镇潞州失陷,晋军损失严重。原本一触即发的晋梁两国的决战非但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展开,两国之间的战局反而陷入了胶着的境地。不过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围攻镇州的李存勖终于攻陷镇州一举占领了河北全境,并亲自兼领成德节度使。眼下,李存勖先退契丹再灭镇州,总算是扫清了一切后顾之忧,终于能够腾出手来着手准备对梁国的决战了。

    安继业、王茹和朱珠三人虽然远在江南,但是中原如此乱局却让他们三人无时无刻不挂记于心。以至于江南如此美景也始终让三人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一番游历之后,三人便来到了距离梁国不远的江都府暂住了下来,为的也是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原的战局。

    此刻,三人泛舟于保扬河上,看着雨中的美景,压抑多日的心情多少有了一些好转。不一刻,一阵微风袭来,漫天的乌云被这阵微风撕开了一道裂隙,灿然的阳光从乌云的裂隙间透出,洒向了整整三天未见阳光的大地。

    朱珠把手输出窗外,惊喜的叫道:“雨停了!”

    撑船的艄公摘掉头上湿漉漉的斗笠,抬头看了一眼久违的太阳,长吁了一口气道:“可算是放晴了,再这么下下去只怕是连人都要发霉了!”

    安继业笑着对王茹和朱珠说道:“江南的细雨果然绵长,比之北方暴雨的酣畅别有一番缠绵的韵味,只是如此持久倒也让人有些无福消受的感觉。难怪江南人大多温柔含蓄,还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啊。”

    王茹笑道:“安大哥形容的倒也贴切。眼下雨停了,咱们不妨上岸走走吧?”

    朱珠听到这就要上岸,急忙说道:“别啊师姐,我还没玩够呢。坐在小船上徜徉于河中,多惬意呢。”

    安继业笑着说道:“咱们在这小船上坐了两个多时辰了,在水里一直飘飘荡荡的,总觉得少了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头晕晕的怪不舒服的。左右咱们在江南呆的时间还久,你若是喜欢咱们天天都来此泛舟于河中便是了。眼下肚子也饿的紧了,咱们还是先上岸去吃些东西吧。”

    船头的艄公插口说道:“三位客官都是北方人,船上坐的久了难免会晕船。待会儿上了岸,在返回江都府的半道上有一家路边野店,别看规模瞧着不起眼,但是他家的什锦豆腐涝可是我们吴国真真的一绝啊。客官既然有些晕船,不妨去他家吃上一碗去,清香爽口,咸淡适宜,辛辣适中,保管您一碗下肚立刻神清气爽。”

    安继业笑道:“让你这么一说,越发的感觉到饿了。走,咱们这就上岸去尝尝这什锦豆腐涝去!”

    (ex){}&/  安继业笑道:“我们初来乍到,也不知道贵店都有些什么特色,店家不妨先说来听听吧。”

    老板娘如数家珍一般的说道:“来了江南不吃我们江都府的盐水鸭怎么能行?每年中秋前后的盐水鸭色味儿最佳,这个季节的盐水鸭是在桂花盛开的时节制作的,肉中有桂花的香味儿,而且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鲜香美味最是我们江南一绝了!小店的什锦豆腐涝也是咱们江都府一绝,每天都有很多达官贵人慕名前来呢。至于我们本地其他的特色小吃像什么鸭血粉丝汤、小笼包、煮干丝、蒸饺,也都一应俱全。不是我夸口,咱们做出来的味道绝对不比江都府里赫赫有名的大酒楼——百味鲜的手艺差。”

    安继业笑道:“光是听你说的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这么着吧,捡着现成的、有特色的按照三个人的量尽管上吧。要是有什么好酒的话也来上一壶,连着三天的阴雨着实让人觉得骨子里发阴,喝点酒驱驱寒。”

    “有、有!”老板娘忙不迭的说道,“我们家有自酿的红曲酒,是用蒸熟的糯米饭配以竹林中的清泉制成的红曲酿造而成。虽然没什么名气,但是酒香醇正有一股子独特的米香,最具驱寒解乏的功效了。我这就给三位烫一壶去。”说罢便走下楼去忙着张罗酒菜去了。

    不一刻老板娘便端着一个大条盘走了回来。转眼间三大碗香气四溢的什锦豆腐涝,一小锅热气腾腾的鸭血粉丝汤,一大盘煮的稀烂的盐水鸭,三笼皮薄如纸晶莹剔透的小笼包,一小盆飘荡着麻油香气的煮干丝便满满的摆了一桌。随后又将一壶放在开水盆中酒香四溢的红曲酒摆在桌上。老板娘这才一边在围裙上擦着手一边说道:“酒菜都齐了,三位慢用,有什么事尽管招呼便是。”说罢便走下楼去忙活去了。

    看着这一桌子丰盛的酒菜,安继业忍不住吞了一大口馋涎道:“虽是小吃,但是色香味俱全。江南美食的精细比之中原别有一番风味儿,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朱珠笑道:“安大哥看来真是饿得紧了。不过这桌酒菜确实让人望之垂涎,顿时勾起食欲了。”

    王茹笑着说道:“师妹烹饪手艺极佳,想不到竟然也会对他人的饭菜赞不绝口,看来是差不了了。咱们赶紧动筷子吧。”

    三人不由分说,先把面前那三碗什锦豆腐涝一食而尽,吃过才知道原来这什锦豆腐涝竟然便是北方的豆腐脑。不过比之北方的豆腐脑除了清香爽口外,在佐料上用料也更加丰富,辅以虾米、鸡丝、榨菜、木耳、香油、葱花油、胡椒粉等十余种佐料,不光是色泽鲜艳,口味更是集醇、浓、香、鲜于一身,咸淡适宜,辛辣适中,一碗下肚鼻尖微微冒汗,果然顿觉神清气爽,晕船的感觉荡然全无。

    安继业擦了擦鼻尖的汗珠,满意的说道:“果然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啊!”说罢,拿起那壶红曲酒,先给王茹和朱珠满满的斟了一杯,随后又把自己的酒杯倒满。看着杯中色泽如同琥珀一般的红曲酒,安继业、王茹和朱珠三人端起杯来一饮而尽,只觉得入口绵醇,细品之下果然有一股淡淡的糯米清香。

    饮罢之后,王茹和朱珠不由得齐声赞道:“好酒!”

    安继业更是赞不绝口道:“比之中原烈酒,有其甘醇而无其霸道。直如江南美景一般温婉细腻,缠绵怡人。果然是好酒!”

    听闻安继业如此称赞此酒,隔壁桌那个器宇轩昂年纪略长的年轻人起身笑道:“想不到兄台也是我辈饮中豪杰,对酒之一道看来颇有研究啊!”

    安继业面带惭色的摇了摇头道:“有感而发罢了,怎敢妄称饮中豪杰呢?没得让兄台见笑了。”

    那人端起酒杯缓步来到安继业三人桌前,端着酒杯向三人一拱手道:“十年修得同船渡,今日咱们在这竹楼偶遇也算是颇有缘分了。更何况三位不仅给我们江都府的茶叶起了一个足以流传千古的好名字,更是对我们江南风物赞不绝口,着实让在下心生好感。若是三位不嫌弃的话,可否容在下与三位暂坐片刻,小叙一番啊?”

    安继业起身拱手说道:“兄台言重了。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你我既然有缘在此一聚也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兄台请上座!”

    那人笑着点了点头,坐在安继业对面后,打量了安继业三人一番问道:“三位是中原人士?”

    安继业点了点头道:“我叫安继业,久居漠北初来江南。这两位是与我通行的好朋友,王茹和朱珠,皆是中原人士。未请教兄台高姓大名?”

    那人微微一笑道:“鄙人彭城人士,字正伦,全名徐知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