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公主之无敌战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卷 216章 公主姐妹亲演秦王破阵乐(二)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扮演李世民的人不时地做出骑马状,一会张弓搭箭,一会挥舞大刀,模仿指挥着千军万马向前冲杀破敌阵的情景。

    因为整出戏是在大堂中央临时搭建的一个大型木架舞台上进行的,参演者们的每一个跺脚跳动都会产生极具震撼效果的声响和回音。

    舞乐的基调是为秦王李世民唱赞歌: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晚宴一下子被推上了,文武百官无一不是看得激情高昂、听得心潮澎湃!

    表演结束时,在场的人无不赞叹叫好,一片欢声雷动、喜气云腾,经久不息……

    过了好一阵子,参演人卸了妆,轮流出来谢幕……

    当李家姐妹一一在舞台上现身时,更是引发一阵阵响彻云霄的掌声和喝彩。

    这个惊喜就想催泪弹一样,叫坐在下面观看的李世民和观音婢,以及秦王的其她几个妃子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还在晚宴的开始,李世民没有见到姐妹中的任何一位,还以为她们今日都有事不能来与他一道分享这个狂欢的盛宴呢,或者是因为这个晚宴本来是给军人举办的,作为公主的姐妹们自然就不会来参与这样的庆典了,他心里还甚觉遗憾。

    没想到正是他的姐妹们领头为他营造了这个狂欢之夜,他怎能不激动呢?又怎能不流出喜悦的泪水呢?

    当然,秦王此刻心里最为感激的是父皇,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是出于父皇的圣意,今晚这个“庆功表彰”大会是不可能得到礼部“广电局”审批的,他相信父皇就是这出戏的“总导演”,这说明他还是在意自己的,还是向过往一样疼爱自己的。

    李世民同样感激三姐和四妹,在他看到她们最后在舞台上亮相的时候,无需问,这出戏的“执行导演、领衔主演兼脚本编剧”正是她们俩。

    此时此刻,秦王的内心真实感受到了来自父皇和兄弟姐妹们的亲情,远比他成功收复晋阳的战情要更加令他喜悦和安慰!

    后来,《秦王破阵乐》成为了唐朝宫廷乐舞,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是能与周代武舞《大武》相媲美的纪功舞蹈。而且它很快就流入民间,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乐舞,从宫廷乐舞演变为民间乐舞,一直流传至今,甚至流出西域。

    李世民登基后,在贞观年间对《秦王破阵乐》进行了修改加工,他特别让魏徵改词,吕才修曲,并经过多项宫廷艺术润色,在原有的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掺入了胡乐成份,婉转

    而动听,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全舞由120人演出,而且在最后加入了马军2千人引队入场的一幕,声震百里,气壮山河,蔚为壮观。《秦王破阵乐》因此而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

    要说老李这人呢,还是蛮有人情味的,只是因为自己担忧皇权旁落,才不得已做出一些不近情理的事情,他希望自己的后代都能够和睦相处,最好是能够互相扶持,而不是像老杨家那样,兄弟手足互残。对于二郎李世民,他更有一番特别的感情,毕竟世民打小就是他们夫妻从心底里最疼爱的儿子,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儿子的才干,还以为他对父母历来都是顺从有加的,尽管在外他是一个性情独立果决的人,更何况,这个儿子相当争气,到目前为止,世民给老子带来的都是荣耀。

    本来嘛,打仗时父子同心、平日里父子连心,他们父子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那就是称霸华夏大地,开创大唐盛世!说的俗气一些就是要做整个华夏的大地主,大土豪!不仅如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子还得依靠小子,那主要就是依靠二郎世民了。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老李的内心对二郎是偏爱有加的。这不,这次给李世民举办了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兴庆功宴,就是他老人家一个本色的表现和证明。

    然而,即使是亲生父子,他们俩亦各有自己的利益,而当他们的利益发生冲突之时,或至少是当老李认为有冲突之时,或者是有冲突的嫌疑之时,他老李往往就会对这个儿子产生忌惮!他不想这么样,可又把持不住自己,常常都会进入这种心态。

    这不,当一切都重归安静,晋阳回归大唐的兴奋情绪慢慢消退之后,老李又开始担忧了,他思忖:虽则眼下朝廷不缺能征善战的将军,但能够达到二郎李世民这般高度的,能够胜任三军统帅之才的人,却似乎还没有。(此时的李渊由于对李靖仍然存有偏见,还没有认识到他的厉害;而现在的李绩也的确还没有达到统帅的水准,只是在日后得到李靖面授心传之后才堪大任。)他觉得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只要二郎在,就没有外敌和叛军能够为所欲为,朝廷内部也没有任何臣子敢冒与李世民对战必败的风险,李家的江山也就稳如磐石;而不利的是,二郎太强了,他本人帅、将、士三才兼备、韬略计谋同有,他既有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力和治军天赋,又有领兵行军、排兵布阵、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勇气和才能,而且还武艺高强、箭法精湛、骑术高超,在军事上完美碾压大郎和四郎,虽然在主理朝政方面,他现下可能不如大郎,但凭他的智慧和才干,恐怕假以时日也必定胜过太子

    。

    事实上,二郎已经好几回在一些事关李唐江山大是大非的原则上显示了他的政治才干,他的胸怀和情怀是其他儿子无法比拟的,甚至连朕都不得不承认,他在治国安民的许多方面比朕还强。

    我是否应该重新考虑储君之位的人选呢?

    (本章完)

    &/artile>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