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将上面所想到的可能促使二郎夺嫡争储的因素作了更加细致的考虑。
无论在晋阳起兵夺得长安城,还是在之后剿灭薛举父子和李轨的战争中,二郎都是居功至伟的,他的军功全然在大郎之上,而且深受所有将领的钦佩和爱戴。想想老杨家里,当初不就是他的次子我的表弟杨广功高震主,才变得野心勃勃,将其兄灭了,还害死老杨,之后仅仅花了13年时间就一手毁掉了他老爹辛勤开创的开皇之治,虽然杨广到底有没有弑父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此说绝非空穴来风、凭空捏造!宁可信其有不可当其无!
朕的姓名为李渊,得特别小心别让李家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现在看来,我李家的情形与他老杨家的情形是何其的相像,我李家二郎与他杨家二郎炀帝又是何其的相似!前后两个二郎都是功高震主,才高超兄,尾大难掉!
我李家大郎建成虽然比他老杨家大郎杨勇要强百倍,但相较于二郎,还是略嫌低弱了。
看来,朕必须要压制一下二郎,不能够再让他有继续累积军功的机会了,至少是必须大大减少这样的机会。
如遇不公,二郎有可能一气之下做出出格的事情来,特别是如果我作为父皇要是过分亏欠了他,就很有可能会激起他的叛逆之心。因此,我也不能够一味地压制他,适当的时候也要给他一些好处,比如说给他加官进爵至太子之下但众臣之上,这样或许能够安住他内心那匹难以驯服的野马。
这种做法是有先例可循的,汉武帝当年就是不知道吃了什么迷魂汤,一贯英明的他居然犯浑,作了不少动作逼反了太子,导致仁慈德孝的太子都不得已而起兵反抗酷吏奸臣,最后兵败逃亡而自杀,还造成了近10万兵士和百姓丧命于动乱之中。
二郎的脾性可比当年的刘据要倔强的多,如若逼得太甚,必生祸端,切记!切忌!
更重要的是,二郎身边皆是高人,文有多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谋士,武有身手不凡胆略过人的猛将。比如说刘文静就是一个喜欢折腾的文人,当初就是他与二郎一拍即合,起头串通裴寂要挟我起义,他当时干得出那样的事情,日后为什么不能如法炮制捣鼓二郎反我呢?
看来我得好好注意二郎周围的人,一旦发觉有谁不对劲,就得及时弄掉他。一句话,二郎有胆量更有能力,在现有的三兄弟中,他的内心,头脑和身手都是最强大的,对待他,惟有把好防止他滋生野心这道关,才能够有效保障我自己的皇位在有生之年坐得稳稳当当的。
至于四郎元吉,他虽然行事乖张,甚至混账,但做事有胆无脑、有武无谋,打小就是个熊孩子,单凭
他个人的能耐,怕是小浪也翻不起来,无须过分担忧。
就内心而言,二郎是老李最喜爱的儿子,如果是生在平常人家,或者哪怕就是一般官宦人家,他也一定会将心爱二郎进行到底的。问题就在于,现在老李可是大唐皇帝啊,一旦坐上皇帝这把龙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可就不同了,必须得在龙椅的高度上去思考了。
记得还在二郎4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他对老李说:“你乃贵人,而且你有贵子。”当那书生见到李世民时,又说:“此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也正是因着这个书生的预言,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二郎取名为“世民”。
这么一个信息无疑在当时给了李渊莫大的期望和安慰,可现在每每回忆起这个事情,老李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令他心慌:如果二郎真是个济世安民的主儿,那我算什么?难道他会替代我为大唐之主?
这种感觉就在老李的潜意识中埋下了忌惮二郎的种子。
至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李家能否坐稳江山这个问题,这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有一支强大的战无不胜的军队,而后者又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有能力建立和统领这样一支军队的统帅。眼下我们虽然已经建立了大唐新政,但是国家还没有统一,仍然处于诸侯混战时期,有能耐的没能耐的都在梦想着早早收拾了对手,坐拥天下。即使我自己的皇位坐稳了,但如果我李家的江山都让别人抢跑了,那我这皇位还有什么意义?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比比皆是,屁股在龙椅上都还没有坐热,就国破人亡了,龙椅也就成了他人屁股下面的木板了。
要让李家坐稳江山,一是要能够有效地防止和镇压可能发生的任何内乱,二是要有能力抵御甚至收服外寇蛮族,从这方面来说,在现有的几个儿子中,二郎无疑比大郎强,关键时刻还要依靠他做中流砥柱。
所以李渊又感觉到不能够亏待了二郎,李家江山一统和长治久安还得靠二郎,国家和自己的皇位或者说皇权是否能够稳定也得靠二郎!
说到第三个问题,也就是李家的江山传承一事,李渊相信自己不是一个短命鬼,眼下虽然尚无须急火攻心,但务必从现在起就要在心里纳入议事日程中去,慢慢思索、周全考量。
李渊当然明白要想让李家江山代代相传万世不衰,最重要的应该是考虑继承人的贤德才能,然而,从古至今,王位或皇位都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幼、传嫡长不传贤能的,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宗法。
至于治理国家方面,大郎贤德仁慈、沉稳干练强于二郎,是一个贤德强于才能的
人;二郎似乎更加高瞻远瞩、励精图治、雄心壮志,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从文治武功综合考虑,肯定是二郎更强。
可这又如何呢?我总不能为此而破了规矩、废了宗法吧?破规矩、废宗法是绝对是不吉利的事情!瞧我的姨丈杨坚,不就是违反了这条铁规,改立次子为储君,这才这么快就丢了他杨家的江山吗?
(本章完)
&/art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