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一章:己巳之变 大战将来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崇祯皇帝虽然下了圣旨,要求各地的官兵来京师勤王,但是却并没有准备好军饷。

    柳保泰刚刚得知山西巡抚耿如杞的援军因为拖欠军饷发生了哗变。

    耿如杞本人也已经被皇帝下了大牢。

    明朝制度,外地来的援军第二天就应该发粮食发银子,但是户部里面根本就没有银子。

    兵部对付不了闯关而来的鞑子,只能坐视人家在畿辅饱掠而去。

    但是对付点山西来的穷军汉倒是办法十足,为了不给人家发钱,今日调到甲处,明日调到乙处,就是不允许这些可怜的勤王士卒在一个地方待够两天。

    再傻的人,看到这个架势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皇上不仅不发银子,不仅要差饿兵,而且还要折腾大家。

    于是就发生了哗变,把耿如杞巡抚扔在京师,自己结伙溃逃回了山西。

    当然有一些胆大的,索性就在当地落草,当了土匪。

    这些军汉,在明朝的高官眼里只不过是一把烧起来嫌弃烟大的柴火,但是在李自成、张献忠眼里,却是不可多得的好兵。

    他们生长在和蒙古兵战斗的第一线,军事经验丰富,是名副其实的边军。

    他们溃逃,做了逃兵,自然不会再有当兵吃粮的打算,一个个回到山西,都做了流寇的老营。

    在良乡的山西勤王军没有军饷,那么在蓟州的山东勤王军就更别指望有什么银子了。

    崇祯三年正月,照理说应该发放双饷,每人二两银子,眼下京师无银,当然是拖欠下来了。

    好在王从义手里有从天津仓提出来的粮食,一直以来又很擅长安抚士卒,所以倒没有发生什么哗变。

    只是士气比较前几天来说,显得低落了不少。

    遵化县的难民,也已经到营了,一共是一千六百人,男女老幼一个个凄惨的不得了。

    王从义审查完了这一批人,见都是一些落了难的百姓,于是都安置在了蓟州那个空空如野的粮仓里面,自己上了一道奏章,就说是山东勤王军的前锋守备在蓟州城东和鞑子的哨探交火,吓退了鞑子的哨探,并收容了一千六百难民。

    星夜派官差送去了京师。

    柳保泰这几日,倒是也没闲着,前几日战死的赵百总,这会儿终于是找到了尸首。

    只见这赵百总虽然穿着棉甲,但身上还是中了十箭,箭箭入骨,柳保泰用力拔那箭头,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那箭头拔了出来,然后对一同来的匠人孙头领道“老丈帮忙看看,这可是鞑子的梅针箭?”

    只见这箭,箭杆是以桦木制成,长二尺八寸,杆首包黑桃皮,末端裹黑桦皮;箭镞长三寸二分,宽四分;箭羽为黑雕翎,羽间和括都髹朱漆。

    孙头领道“正是鞑子的梅针箭!此箭破甲能力极强,大明的铠甲,恐怕无法抵御。”、

    柳保泰吩咐营兵和辅兵把赵百户等人尸首处理好,又按照王从义的吩咐,烧成骨灰,派了三十几个可靠的亲军,往山东送去。

    办完了这些事情,柳保泰便同孙头领去了铁匠铺,他早就吩咐孙头领等人打造梅针箭,但是苦于没有实物,这会儿找到了正经的满洲行货,仿造起来就更加的便利了。

    这些铁匠,作为四民之倒数第三,在明代是饱受歧视的。

    毕竟四民之末的商人好歹还是有钱,而这些匠人,除了一身手艺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孙头领,虽然是一个头领,但是却并没有什么好的境遇。

    “俺家三辈儿当弓箭匠,到我这一代已经干了大半辈子。论手艺,有手艺;论勤快,够勤快;论人,咱说一不二,自来不欺老哄少。可是人好,手艺好,勤快,顶屁用!咱自小儿受穷罪,受欺负,直到如今,半截子入土啦,越来越没路。儿子去年给抓去当兵,不知已经肥了谁家的地。小孙子,孤苗儿,在他爹出门之后也害了病,没钱吃药,死了。俺老夫妻俩时常对着哭,去年到今年又是兵灾,过了腊月就断顿儿,又没有活做,正打算出外讨饭。心里想,这次出去,反正是死在外乡,回不来啦,等着喂狗吧。没想到你这里招弓匠,咱就来啦。”

    刀马弓箭,再加上铠甲,这是军将们保命的东西,柳保泰自然不会舍不得花钱,于是花了重金,请他们来打造弓箭。这孙头领也是一个知道事情的人,于是又带来了将要饿死的铁匠李二等人,拿着州库里面的铁和柳保泰的银子,就打造了起来。

    这几日已经打造出来了上好的点金梅花针箭一百支,并铁鞭二柄。

    柳保泰自己留了五十只梅花针箭,又把铁鞭留了一支,余下的都送给了冯效国。

    柳保泰知道大战在即,于是又找来了自己手下的五十个营兵,大正月里,都光着膀子在那里帮着孙头领干一些粗活。

    那孙头领倒是也很知道感恩,尽心尽力的帮忙打造兵器。

    又过了一日,刘之伦的大军终于出现在了蓟州城西,仍旧是推着那个被当做作战利器的偏厢车。

    走的慢慢悠悠,似乎是全然忘记了兵贵神速。

    &/artile>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