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六月初四。
子时三刻(点45分)。
李世民的行动十分顺利,他与尉迟恭程咬金等率一百骑自宏义门出发,在常何的接应之下,顺利的通过玄武门。路上遇到两队左武候的巡警兵士阻拦盘问,可都被披着亲王袍服的李世民喝退。
在进玄武门前,遇到屯营禁军,更是对他们视若不见。
门内临湖殿里,点起了几盏油灯。
李世民脱去外面的衣袍,尉迟恭和程咬金为他披上明光铠甲。
常何与敬君弘二将自外进入,拜见。
“无需多礼,快快请起,今夜时间紧迫,我就长话短说,玄武门就交给你们了,等太子和齐王一进门,你们立即关闭宫门,隔绝东宫与齐王的护卫,能做到吗?”
“请殿下放心。”
“好,你们的任务就是把守好玄武门,不得放任何人入宫,就算东宫和齐王府之兵前来,你们也闭关紧守就好,切勿出战,以防宫门有失!”李世民再三交待。
二人领命而去。
李世民又叫来侯君集。
“你带一百兄弟去长生殿那边,我和敬德、咬金等在此伏击太子、齐王。”
等人都走了,临湖殿中只剩下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十人。
夜,寂静无声。
李世民的心却越来越紧张。
侯君集领着一百秦王府护军亲兵,直往北海池边长生殿而去,他知道,那边的侍卫已经不是秦王能控制的了的,虽然此时那边的护卫不会多,但必然会是一场恶战。
他拔出剑,转头对着一百士兵道,“无数次血肉拼杀,咱们也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弟兄们,今夜,只要我们能活下来,大王不会亏欠咱们,走!”
长生殿外
气氛凝滞。
元从禁军出身的左府中郎将卫忠怎么也没有想到,深更半夜,居然有人敢直闯宫阙。近百当值侍卫,居然措不及防之下,被逆贼一个照面就砍杀大半。
既惊且惧。
来者不善!
卫忠提剑守在殿阶前,呼喝连连,可奈何手底下的侍卫居然不及来犯逆贼,一个接一个的被砍倒射杀。
一员浑身浴血的壮汉杀到近前。
“来者何人!”卫忠身上插着数支羽箭,依然厉声喝问。
“天策府左虞侯、秦王府车骑将军、全椒县开国子侯君集!”来将报出姓名。
卫忠瞪大着眼睛,不敢置信,想不到居然是秦王谋逆闯宫。
“好大的胆子····”
侯君集的剑已经刺透卫忠的胸膛,“聒噪!”
他身后的人马一拥而上,刀砍斧劈,一瞬间,剩下的那十多名侍卫也尽皆倒地,鲜血淌满殿前台阶。
身穿着睡袍的皇帝李渊,站在殿中央,冷冷的看着血染战甲的侯君集以及他身后的那一群士兵。
皇帝目光冰冷,凛然不可侵犯,士兵们一时不敢近前。
侯君集一咬牙,提剑上前,“太子与齐王谋逆叛乱,此时正做乱长安,臣奉秦王教令,特赶来保护陛下,请陛下移驾北海池龙舟之上暂避。”
李渊冷笑,“秦王呢,怎么不见他来”
“秦王正在守卫玄武门,抵挡叛军入宫。”
李渊摇头,他根本不信,太子谋乱?这怎么可能。
“请陛下移驾!”侯君集上前催促。
李渊不为所动。
一名宦官内侍上前斥责,“大胆,安敢冒犯圣驾,还不退出殿外!”
侯君集瞧了眼皇帝,又看了眼那个宦官,他眯起眼睛,突然拔剑,一阵白光闪过,那名宦官的首级已经落地,滚烫的鲜血喷溅而出,有几滴溅到了皇帝脸上。
“请陛下移驾!”
侯君集提着带血的剑直接走到面帝面前,居高临下的盯着皇帝道。
李渊气的浑身颤抖,可脸上那几滴滚烫的血却刺激醒了他,他明白造反的是二儿子,若是他不肯走,只怕那把刀就要砍到自己头上了。
“请陛下移驾!”侯君集再请。
李渊脸色灰败,他一甩衣衫,无奈的被这群乱臣贼子带离长生殿。
玄武门。
东方第一缕晨曦终于透出晓色,皇城北门玄武门缓缓打开,两队兵丁手执长矛站立两侧,与平常并无不同。
齐王李元吉陪着太子李建成骑马而来。
李元吉勒住马,“我感觉今天有点不太对劲,你说老二会不会阴我们?要不还是回吧。”
“陛下召我们来与秦王当堂对质,我们若是不敢去,岂不礼亏?到时不是就更说不清楚了?”建成道。
“那要不把薛万彻和冯立兄弟调过来,以防万一。”元吉道。
“你多虑了,这里面是太极宫,宫门守卫和宫内侍卫,都是陛下的元从禁军,秦王再有威望,也没本事插手到里面来。况且,我们也不能打草惊蛇以免影响了明日大计。”
齐王随着太子来到门前,常何出来拜见。
“常何,一切如常吧?”建成问道。
在太子的眼里,常何是他的人,多年前太子建成就把出身瓦岗的常何拉了过来了,平时没少赏赐金银,自认为早喂饱了他。
“回殿下,一切如常。”
元吉问,“秦王可已入宫?”
“秦王刚入宫片刻。”
(ex){}&/ 谢叔方等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娘的,冯立也来了!”城头上,常何担忧的望着城门前。
原来昨夜李世民在外遇到的左武候巡骑中,有一名校尉是谢叔方的妻舅,虽然他官职低,可也觉得昨夜秦王一行实在有些奇怪,于是等到早上城门打开之后,便立即赶去齐王府报信,结果他晚去一步,没碰上李元吉。但那边还是通知到了冯立薛万彻等。
冯立等也马上惊觉有变,于是率兵赶来,可依然还是来迟一步,玄武门已经关上了。
玄武门前乱作了一团。
虽然张公谨与常何及时关闭了城门,可冯立、谢叔方等依然聚集了两千余东宫和齐王府兵马,意图强行夺门。
东宫六率兵、长林兵、齐王府护兵,还有北门屯营禁军乱成一团
······
“快,燃起烽烟!”张公谨上了城头,高声喝道。
只要烽烟一起,那么潜伏在此处不远的天策府一千五百人马就能马上赶来增援,而且渭水河边,秦叔宝也会率三万北伐军赶来长安。
望着紧闭的城门,谢叔方提议,“立即派人去请薛万彻护军集结东宫与齐王府护军主力回城,抢夺长安城防以及各处要点,围住太极宫逼秦王交出太子和齐王,若是太子与齐王已遭不幸,则在控制京畿之后,调集攻城器械,召集勤王兵马强攻下太极宫,擒斩逆贼李世民为太子与齐王报仇。”
冯立则提出了另一个提议,他认为太子和齐王此刻已遭不测,甚至天子都可能已经遇难,所以不如他们赶紧回去护着太子和齐王的家眷逃出长安。
“去哪?”
“去豳州李艺那里,或是幽州李瑗和王君廓那,他们都是太子的人,到时我们可以拥太子长子登基继位。”
可两人的提议都被冯诩所反对,“我等受殿下厚恩,值此效命之际,唯以性命相从,岂有其它?”说完,他便策马扬枪,率先杀向了玄武门外的北门屯营兵。
北门屯营这边,敬君弘见对方冲杀而来,丝毫不甘示弱,也立即动员出战。
右屯营中郎将吕世衡劝谏,“今情况不明,不宜擅自与东宫兵交战,不如暂领兵退后以静观其变?”
敬君弘早就是李世民的人,此刻当然不可能坐观局势。
他拔剑高呼,“我等为天子元从禁军,职责便是守卫北门,如今乱军肆虐,岂能坐视?”
他骑马冲出,后面诸将校中有他心腹者自然也都是纷纷跟随而出,吕世衡和其它诸将校见状,也无法退后,只得硬着头皮上去。
于是几支一样都打着大唐旗号的军队,却在大唐的皇宫北门外厮杀起来。
太子率军、东宫长林兵、齐王护军三千余人马,与北门左右屯营两千人马混战起来。
一交手,东宫这边的优势便显现出来,这些兵马都是太子和建成多年苦心积虑打造的,其中既有从燕郡王李艺手下调来的幽州铁骑,也有元吉从突厥人那里弄来的突厥轻骑,论装备和战斗力,都不是那些号称子弟兵的元从禁军能比的。
毕竟天子元从早初三万人,太原时随皇帝起兵,后来打入关中坐了天下后,很多人就已经返回家乡,剩下愿意留下的才编为禁军,其中又多有残疾老病,于是择其子弟补充,因此被称为子弟兵。
这些子弟兵很少上战场,所以战斗力其实很一般。
这会寡不敌众,加之士气不足装备不及,不到半个时辰,两支屯营禁军便被砍瓜切菜一般杀的落花流水。
敬君弘和吕世衡两位中郎将,更是被勇悍无比的冯立兄弟和谢叔方阵中斩杀。
此时,天策府的一千五百人马还没有接讯赶到,宫内的李世民更只有百骑。谢叔方等杀散北门屯营兵,随即赶到玄武门下,准备强攻城门。
城上,常何与张公谨都是不由惊慌,失去了门外的屯营禁军,玄武门只余百余守卫而已,如何应对这数千人马?
“张兄,你赶紧去将此间局势报与秦王,我在此坚守,不过只怕也守不了多久了。我受秦王之恩,就算死也会守到最后一刻,但请秦王早做谋划,万一玄武门守不住,请殿下赶紧自其它宫门离开!”
张公谨咬咬牙,“好,请务必多坚持一会,烽烟已经燃起,天策府的兵马很快就会到的。”
常何苦笑,“但愿他们能快点到,否则薛万彻就也要来了,那家伙勇猛不输秦叔宝,他若是再带几千人马杀到,这里是绝守不住的。”
张公谨望向西面。
“还有一支兵马,芳林门那边有叔宝的儿子秦三郎,他见到烽烟,会带人前来增援玄武门的。”
“叔宝的儿子?他哪来的兵马?”
“是长安的囚徒,高士廉说秦三郎暗里已经张罗了不少囚徒和游侠、亡命等,说是一支强有力的人马。”
常何听了不由苦笑摇头,却是对此不抱什么希望,若是秦叔宝来还差不多,秦叔宝的儿子,还带一群囚犯游侠?
能抵什么事?
“你快去吧。”他只得无奈的叹声气。
张公谨突然惊叫。
“快看那里,好一支凶悍的人马,是从芳林门那边来的,是叔宝的儿子来了,他来了,他果然来了。”
常何抬头眺望西面远处,果然只见东宫兵马的后方,突然杀出一支人马,他们犹如一阵狂风暴雨,狂袭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