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骑兵不多,少量骑兵放在左右两翼,中军全是步卒。
曹操见吕布骑兵冲来,忙驱动长枪步卒上前,欲以人多优势围杀吕布骑兵。
吕布并不恋战,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领着狼骑兵从曹操的前营横切而过,击杀曹兵上千人后,安然返回郯城墙下。
曹操气急败坏地带领大军来攻,城墙之上的徐州守军与城下的吕布援军一起射箭,又将曹军射杀了上千人,曹操无奈,只好暂时领兵退回大营。
曹操回到营中之后,心中非常郁闷。
眼看破城在即,徐州几乎是唾手可得,却没想到横空杀出来吕布这条煞星。
除了郁闷之外,曹操心中还有着深深的担忧——担忧袁术参战了!因为吕布是投靠了袁术的,吕布的出现,很可能只是袁术的先锋!如果袁术率领大军来争徐州,那结果将会是非常不妙!因为袁术现在有三十多万军队,是当今的第一大诸侯!
“你们说,吕布的军队从何而来?会不会是袁公路的先锋?”曹操随口问手下幕僚们道。
满宠道:“目前尚未打探到袁术出兵徐州的消息。但属下认为,袁术参战的可能性不大。”
曹操眼睛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仍问道:“何以见得?”
满宠道:“首先,如果袁术出兵,就不可能让吕布做先锋。据我所知,袁术并不信任吕布,岂能将军权轻易交给吕布?
其二,袁术兵力充足,如果真要出兵徐州,就不可能只出兵三万多人。
其三,据哨探传来的消息,吕布这三万人马,有不少是路上招募来的。
所以,我认为,救援陶谦是吕布的个人行动,并非袁术的想法。”
曹操仍不放心,问左右大将道:“战场上可有吕布的伤兵俘虏?”
夏侯渊道:“有捕得几名受伤坠马的俘虏,正在审问。”
少顷,俘虏的口供呈了上来,曹操看到俘虏口供与满宠打探到的情况一样,方才心中稍定。
不过,曹操但仍不敢大意,下令满宠的校事府抓紧时间打探袁术的情况,注意袁术的军事动态。
曹操刚松了口气,想要切换别的话题时,沉思了半天的陈群突然开口说道:“主公,我们还得提防另一种可能,袁术会不会是让吕布来徐州拖着主公,而他的大军却去进攻颍川,图谋许昌!”
曹操一怔,脸色立刻阴沉起来,沉思片刻,才开口道:“这种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与我六百里加急,快马通知曹洪和钟繇,抽调兵力布防颍川南线,提防袁术突袭许昌。”
同时,曹操决定孤注一掷攻打郯城了,下令正在扫荡各处郡县的于禁撤回郯城,先攻杀了陶谦和吕布,再图谋其它郡县。
第二天,于禁领5万大军赶来增援曹操,使曹操手中可用兵力达15万人之多。
这样一来,吕布就不能再呆在城外了。
吕布的兵力与曹操兵力悬殊太大,背城立寨已经是非常危险了。
陶谦再次恳请吕布入城,吕布才同意领兵入城,协同陶谦守城。
(ex){}&/ 臧霸在看信的时侯,曹操也在看信。
这是一封王嵩写给曹操的信!送信的使者使是杜畿。
信中有两张纸:一张纸上是一份地图。在地图上,从洛阳位置画了三根粗大的箭头,一根指荥阳,一根指向颍川和许都,一根指向陈留。
而另一页纸上,则是一份《讨曹逆贼檄文》,曹操打开一看,但见其中檄文如下: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
曹操看完檄文,勃然大怒道:“王嵩竖子,你要骂,就骂我好了,怎么连我祖宗十八代一起骂了?我曹家祖宗,又岂容他人诬蔑?”
送信来的使者哼哼冷笑一声道:“我家主公只是据实而论,事实如此,何来诬蔑?”
曹操大怒,掀翻桌子,拔剑欲斩使者,使者嘿嘿冷笑,满眼戏谑地看着曹操,夷然不惧。
曹操一楞,将剑指向使者问道:“你是何人?敢在我帐中胡诌?不怕我杀了你吗?”
使者冷笑道:“在下杜畿。曹公欲杀我,动手便是,我家主公自会为我报仇,十万大军兵出许昌,掳了你的妻儿老小,再拿你妻儿老小的项上人头,于我灵前祭祀。”
曹操怒道:“这檄文当真已经发出?!”
杜畿道:“这份檄文,我主公看在旧日与曹公的情份上,暂时还没有发布天下,只是给曹公一人而已,劝曹公迷途知返。如果曹公依然执意要屠杀百姓,则此檄文必将传送天下!我主公冠军侯,也会与曹公不死不休!”
杜畿说完,不退反进,迎着曹操剑锋,向前缓缓移动了一下,让剑尘抵在自己咽喉之上。
曹操一愣,忙掷剑于地,哈哈大笑道:“王高山者,吾视之如弟也,吾弟之劝谏,我自当慎思之。”
杜畿也不多言,行了个礼,转身告辞而去。
望着杜畿的背影,曹操忍不住嗟叹一声道:“真壮士也!奈何如此良才,皆为王嵩所有!”
杜畿走后,曹操与帐下谋士议事。董昭、陈群力劝曹操回救兖州,满宠则劝曹操一不做,二不休,先拿下徐州再说。唯独陈宫默然无语,
曹操问陈宫道:“公台有何良策?“
陈宫答道:“主公征徐州,本来胜券在握,然主公屠城之举措,导致主公失了大义。吾当初力劝主公不可屠杀百姓,主公执意不听,如今局势翻转,功亏一溃,为之奈何?如今之计,攻则速攻,退则速退,刻不容缓,是攻是退,主公可自决之。”
曹操在帐中来回踱步,口中念道:“攻则速攻,退则速退,刻不容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