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郡的文官任命,主公可有章程?”
设置大县需在文官任命上谨慎再谨慎,稍有差池,就会使县治败坏,滋生民怨。,
所以商鞅才有此问。
他自从崇鸣县回来以后,便感觉蜀汉文官匮乏,真正可用之才寥寥无几。
唯有糜竺、简雍和吕乂三人,其余人等可培养,亦有才有德,却不服众。
治理一乡之地尚可,提拔为县正,就会暴露出问题来。
此为根基,根基浅薄,没有名望,便只能慢慢蓄养。
兴许在将来,会有执牛耳者出现,不过不是现在,蜀汉也等不起他们。
就说糜竺、简雍和吕乂三人,也各有优劣,简雍重谋划,可入账为谋臣,治理并非他的长处,好在名声在外,手段尚可,又懂得变通,管理一大县绰绰有余。
糜竺重商,眼界开阔灵活,可治理富县,吕乂沉稳厚重,重视水利,可治理农县。
但除了这三人,如今还未找到第四个人选。
“此事我自有办法,商君不必心忧!”
脑海闪过各色人选,刘峰轻笑一声,心里早有定数。
最大的信心来源便是后汉玉玺,此为传承信物,功能强大,可挑选后汉两个兵种为已用,也可每半年召唤一名文臣武将,且只限制最高等级。
如今除了诸葛亮和关羽无法被召唤以外,他可以在蜀汉文臣武将库里任选一人。
之所以迟迟未动,还是因为拿不定主意。
同时,他也在担心刘知远的奖励,如果刘知远爆出一枚在野贤达召唤符,就有浪费资源之嫌。,
召唤符是随机的,而通过后汉玉玺可以任意挑选,理智上来考虑,定是优先使用召唤符。
只是击杀刘知远的奖励迟迟没有出现,刘峰只好等下去。
“主公既有安排,臣自会遵命,只是闽郡粮草缺失,百姓生活困苦,当任命官吏就任为好。”商鞅想到一事,再次说道。
“理应如此!”
坐在主位上思考片刻,刘峰随后起身,望着窗外明媚的景致,开口说着:“可认命糜竺为夏门县正,兼管漳洲、全州两县,任命吕乂为福洲县正,兼管南平、三明两县,等人才充沛,再取消兼任。”
(ex){}&/ 十二月二十一日,夏门县,十里镇。
“当今世上灾祸不断,将军仁义,知道闽郡百姓困苦,特拨下衣物、粮食,分给诸位,如果有病患,还可免费到医馆医治,那里有坐镇医生和药品。”
“自今日起,可前往乡镇治所,有民册的直接发放,没有民册的登记即可,诸位只有五天的时间,过期不候,速速前往治所领取!”
大街上,几名士兵敲锣打鼓,扯着嗓门高喊着。
慢慢的,周围开始聚拢人潮,只是刚一听到这个消息,很多百姓并不相信,待得到士兵再三保证之后,心中大喜,纷纷跑回家中,取出盛米之物往治所奔去。
十几名身穿普通百姓服饰却气质不凡的人站在街边,观察着这一幕。
正是特意从钱塘县赶来的刘峰,随行的还有商鞅、赵云和十名护卫。
“五天之内,可以保证物资全部发放下去?”看着纷纷往家里跑的百姓,刘峰开口问着。
“请主公放心,每一个乡镇都有专人统计人口,期限都是以两倍估算的,定不会出什么纰漏。
趁此机会,也可对闽郡人口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商鞅抱拳回着。
刘峰闻言“嗯”了一声,之前刘知远大肆收敛物资,纵容士兵劫掠,导致大批百姓上山避祸,人口要比预想中少很多,这一次通过放粮,也可彻底排查清楚。
“跟上!”
一边想着,刘峰示意众人跟随百姓前往治所。
刚走到那里,便看到士兵在维持着秩序,有一小吏上前宣读蜀汉律法。
见状,刘峰脸上终于流露出满意之色,想要治理一地,根基就是律法。
这个时候宣读,效果要比往常好很多。
看了一会,刘峰便下令返回,心里也有了定数。
他出现的夏门县靠海,饥荒并不算严重,对于陌生人的“容忍度”要高出许多,几人没有遇到多少阻碍便成功返回了住所。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