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禾秋与解忧研究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断 8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又过了几天,斯斯带回来一个令人不由吃惊的消息,早教中心的负责人希望可以有一位“艺术治疗师”加入,可以是实习或兼职,因为早教中心还招收了一些“问题宝宝”。

    禾秋在为自己找到了“用武之地”而高兴,高兴之余,却和斯斯一样,感觉到了一种震惊和担忧。宝宝们这么小就开始有“问题”。于是禾秋在去面试前,狠狠地准备了儿童心理学,她担心自己会“误人子弟”。

    在斯斯的极力推荐下,以及禾秋本人的试讲(太阳是彩色的),早教中心的傅老师让禾秋每周周三下午来带一次幼教课;顺便给一位二年级的男孩子补习功课,时间是周三下午和周六下午,他需要考去英国念小学。

    面试的那天刚好是周三下午,禾秋便立即上岗了。傅老师还顺便帮斯斯的乐理课调整到了周三下午,这样斯斯和禾秋两人一起回学校还有个伴。

    小学在下午4点下课,禾秋给小男孩补习的时间安排在了5点-6点。

    此后相处下来,禾秋还经常和小男孩一起吃晚饭。

    第一个月的课时费只有一周,算下来是350元。一次早教课,150元;两次补习课,共200元。之后的每个月,她预计大概每月有2500元左右收入。

    天气逐渐热了起来,三天两头下雨,起雾。

    这天是周六,许小南竟然一早就不在80-a舍。禾秋早上五点多就起来了,她看到小南的房间门敞开着,进去看,没人在房间。可能他回家了吧,禾秋这样想着。

    这几天是赵仙仙正忙的时候,作为儿子的小南是有很多可以帮助她的。比如,全斐斐也一样,随时在家准备和全济民共进退,面对一些媒体刁难。

    禾秋按着设定好的计划,今天需要去图书馆占位自习,为了能排到位置,不得不起个大早。

    在她刚去的时候,只有一两个人,后来变成了一群人,慢慢地一个长队形成了,都在门口等着。自己作为大一新生,是在这群人中间比较突兀的,她没有站在队伍里,只把书包放在了队伍中间,代表自己站的位置。

    禾秋习惯性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一个墙边等待着,泥墙凸出的位置放书包。

    接着她开始打开中文课本,她需要恶补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学习,她会选择在这时候记忆力很强的时刻,来读或背诵那些文章。

    完成今日任务后,禾秋开始吃早餐,她今天简单地准备了一些吃的,牛奶和面包。自从和全斐斐这位胖女士成为好朋友后,禾秋开始渐渐发胖,然而又在斯斯的督促下开始了减肥。另外,禾秋自己也不喜欢早上吃得油腻。

    今天,禾秋打算勇敢地加入抢座位的大军中!

    还记得之前,禾秋和小南他们来图书馆时,远远地就能看到同学们饿狼一般疯狂地冲向各个自习室,开门那一刻,挤破头要争先恐后的样子,那时候,他们还嘲笑这群疯狂的抢座大军——何必呢?没素质。

    就在前些时候,禾秋亲历了一场抢座风暴。首先她夹在人群中,被架着往前走,好像小步快跑才能勉强摆脱后面乌压压人群的拥挤和踩踏。禾秋那时候还只是小小地跑了几步,大概是怕别人看到,也会得到嘲笑吧。

    但是今天,禾秋攻破了自己所谓的矜持——拼命跑才是硬道理!谁在乎你那拼命的没了形象的样子?另外,当旁边所有人都怀揣那个理想座位时,谁跑得快,谁才有机会获得那个座位。

    如果无动于衷,连最差的位置都抢不到。

    万事准备好,就只等管理人员开门了。

    天已经大亮。

    小南果然在莫桑公馆,早餐期间,他给禾秋打电话。

    不过,这边的禾秋已经顾不上接电话了,她两眼盯着管理人员,随时奔向自己常坐的位置。

    一会儿后,人群开始骚动起来。禾秋往前走了走,是的,她用自己的书包排了队。她迅速回到自己书包的位置,大概在前10的样子。

    只不过,一开门,队伍就即刻蜂拥成一人一个队伍,开始冲锋。

    禾秋也蹬蹬蹬奔跑进去,抢占了自己昨天晚上自习的位置。

    怀着慢慢成就感,禾秋仰起头看了看四周,咦?还是有很多多余的位置,不过可能没有阳光,或者灯光比较暗,不是那么理想。

    禾秋编辑了一条很长的信息,想在粉熊舍群聊中说关于奔跑和占座这件事情自己今早的体验。她编辑完后,竟然不敢发出去。王青在做实验?西格在陪伴布谷?小南在帮干妈做事?

    她复制黏贴到了闺蜜群,特意让斯斯和斐斐看。果然不出她所料,只有斯斯一会儿后回复了,全斐斐也像是一个失踪的人一样,好几天不见消息回复。

    禾秋在翻译文言文文章,为了学好中文,她实践了「翻译是最快的语言学习路径之一」。

    完成了第一遍,她发现自己不认识的汉字还真的不少。勤翻字典吧!

    她记得自己在四年级就看完了傲慢与偏见,于是她很想找到中文翻译版本,看看自己对中文译本的理解,培养语感,可惜没借到,查了一下,都借出去了。

    于是她跑到了社科阅览室,打算借文化名人书系列,用以了解个人空间与本国文化的联系。

    早教中心的幼儿中有一个4岁的小朋友,说得一口地道的普通话。禾秋怀疑他是不是特殊培养过。傅老师告诉禾秋,不要失落,母语说得不好才是丢人的。

    禾秋对中文中的修辞十分感兴趣,与西方文学鉴赏课有相似的理论来源,比如明喻、暗喻这些。

    比如说到「那事」,具体事情含糊,表达方式比较温和,这常常用来呈现令有些人感觉尴尬的场景。

    要想了解本国文化,还需要研究人。

    研究人,还需要研究人的弱点。欲望便是其一。

    文化名人书系列从治学、读书、人生等角度描写了不同时代文化名人的出类拔萃。禾秋发现在本国文化中,亲情被放在了非常高的位置,不过暂时没有出现谈母亲,只有谈父亲的文章。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父亲对儿女的成长是最具原始动力和压力的吧,而母亲大多数时候是孩子的避风港,是撒欢的地方。母亲爱孩子,不及父亲严厉。

    禾秋想起父亲禾天,母亲婕西,发现他们刚好反了过来。父亲禾天是自己的避风港和撒欢的地方。她又忽然想起了小南,小南好像是充当了“母亲”的角色,是自己的避风港,是撒欢的地方,就像禾天那样。

    不想,阅读却是婕西帮助禾秋建立起来的好习惯。禾秋很小的时候,词汇量就惊人地丰富,离不开婕西对她的日益熏陶。说起来,婕西也没有做什么,就是言传身教,她自己也是一个非常热爱阅读的人,家里换得频繁,更新量最大的可能就是书了。

    相比于现在,禾秋很少买书,她看书的速度也很快,通常一周三本;而一些经典书籍,在图书馆也可方便找到。可能更现实的原因,是书非常贵,而禾秋钱不多吧。

    从“自力更生”的实践经历中,禾秋越发理解布谷经常在秀场出入;婕西会为了缓解压力,在游戏中恋上游戏玩家;而解忧研究所中,也有那么多自由职业者在过着自律而清苦的生活。

    这也好,学会了赚钱、花钱;还学会了俭朴、不再浪费;进而,自内而外地开始独立起来,自己给了自己安全感,就不必依恋着谁了。禾秋心里这样想着。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