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时间往后推延了几十个小时,尝试了各种办法,也体会到了各种郁闷之后,最终李显只能凭借一手大重置术,重新刷新了一批工具人,才算彻底解决问题。
但是代价也不小,足足浪费了六分之一的体验时间。
这让李显心痛的同时,也让他下定决心,实际的工作室里,制作人中心制的理念必须要得到贯彻。
除非是他自己兼任导演,不然谁敢造反,统统滚蛋!
重新开始之后的制作过程中,李显给自己多加了另一个身份,投资人兼工作室老板。
在这种威权的压制下,工具人们的态度就端正了很多,李显也没有了第一次那么虚心好学和平易近人。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又有失败的经验做参考,他一开始就立威将工具人们安排的明明白白,随后干脆就直接实行暴君统治模式,不讲道理的按自己的想法推进。
工具人们虽然心有不满,负面状态飙升,但是李显的钞能力还在持续发挥作用,同步提升的社畜属性,让工具人在系统能力的约束下,还是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
在梦里上千小时,李显除了补课和提升自身能力之外,最多的时间就是花在熟悉各个流程的情况上。
如何调度团队才能最高效的完成既定目标,如何保证自己的想法能彻底的贯彻,遇到意外情况怎么处理……
不仅将之前看书学到的东西都吸收掉,还利用这个难得的实践经历,将这些知识都重新打磨了一遍,让它们能更适合自己的习惯和理念。
以至于第二天上午他被中介电话吵醒的时候,虽然有些头昏脑涨,但是心情却前所未有的好。
工作室的注册已经搞定,他又刚刚神功大成,可以放开手脚搞事情了。
看着镜子里光着上身的自己,李显忍不住摆了几个健美的姿势,好好欣赏了一下自己平凡的跟白古一样的容颜。
唉,真是罪恶。
以后的同行该有多讨厌自己啊。
李显给工作室起的名字很简单:米粒动画。
他的笔名叫我只爱吃饭,粉丝的称呼就是米粒,李显觉的这个称呼挺不错的,干脆就直接拿过来用了。
当初说的时候裴晓还嘲讽他这是起了一个寓意不太好的名字,容易让人联想到米粒之光也敢与皓月同辉。
(ex){}&/ 琢磨了一下,李显还是决定先跟这些人都聊一聊,根据情况在随机应变吧。
跟猎头那边确定了一个时间之后,第二天下午李显就见到了第一个候选人。
那个简历上描述的全能型管理人才。
结果坐下还没聊五分钟,听到李显说公司刚刚注册,团队成员还在陆续招聘的时候,这哥们脸色就有些变了。
又耐着性子坐了几分钟,旁敲侧击的了解了一下李显的背景,就彻底失去了兴趣,颇有些失望的告别。
这不行啊。
有了第一个面试的经验之后,李显对自己说话的方式也进行了一些包装。
面试第二个候选人的时候总算多扛了一会,两人聊的还算投机,但是在这个知名互联网大厂出来的哥们问到他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时,再次崩盘。
听到李显居然想走重资产运营的模式,准备一部部作品的死磕过去的时候,这哥们明显失望了。
还语重心长的劝李显,这种模式对资金压力太大,一不小心就会崩盘,不如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做概念和ip孵化,到时候倒手就是好几倍的利润,轻松又简单。
理念分歧,也留不得。
最终两人只能含泪道别。
第三个跟第一个差不多,也是被猎头许诺的高额年薪吸引来的,不过看上去对李显包装过的信息很感兴趣,但是深入聊了几句之后,李显就给主动pass了。
那种‘混’出来的气息,哪怕他再怎么装,在装备了学无止境(融)的李显面前也无所遁形。
看着眼前还剩下的两张简历,李显沉默不语。
连续两天的打击,让他有点怀疑人生。
一共就五个候选人,连续三个都不行,这也太打击人了。
如果不是今天还约了一个人,他现在都想仔细剖析一下是不是自己真的就那么不靠谱了,怎么就这么没有主角风范。
说好的霸气侧漏之下对方纳头就拜呢?
正想着要不要先去厕所洗个脸转转运,还不等他起身,远远的就看见两个说笑着走来的身影。
第四个候选人提前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