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也要取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加入取经队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世民回阳之后,果然召集天下众僧,举办水陆大会。

    这水陆大会排场十分宏大,有高僧一千二百多名,最终选出了陈玄裝来开坛说法。

    这陈玄裝自然就是唐僧了,李世民为了突出水陆大会的重要性,还赐了他天下大阐都僧纲爵位,同时还赐了五彩袈裟和毗庐帽。

    好家伙,陈玄裝突然就感觉自己达到了人生巅峰,就在那天下众僧和皇帝面前讲起了佛法。

    只是好景不长,还没到三天,突然来了两个癞和尚,朝着正在讲法的陈玄裝问道:“你说的这是小乘佛法,那大乘佛法你会吗?”

    好吧,陈玄裝很懵逼,什么大乘佛法,自己肯定不会啊,否则自己的待遇不还得往上提一提?

    正无奈处,那和尚又道:“小乘佛法可度不了亡魂,要想度亡魂须得大乘佛法才行”。

    我去,这旁边的李世民一听可就不干了,度不了亡魂我还开什么水陆大会,都趁早歇了吧!

    这时,那癞和尚眼见火候差不多了,随即带了木叉,飞上高空,脚踏祥云,终于现出了真身,原来是那普度众生的观音菩萨。

    周围所有人见到观音菩萨真身,个个惊叹的要死,于是纷纷下跪叩拜起来,听菩萨道:“唐王莫急,这里没有大乘佛法,我西天如来处却有,只要有人愿意去那灵山宝寺,真经自可取得。”

    李世民听到可以取得真经,于是又问:“那去灵山有多少距离?”

    菩萨答:“十万八千里”。

    众人听完个个倒吸一口凉气,本来还有些犯热的头脑也慢慢冷静下来。

    也许的觉得有些冷场,菩萨又接着说道:“此去灵山者,有锦斓袈裟一件,穿者可免入轮回,有九环锡杖一根,持者可免受毒害,到达灵山者,可得正果金身”。

    这么好的条件,就连李世民听的都有些心动了,只是他的身份特殊,注定是去不了的,于是只好出言道:“何人愿意替寡人取回真经啊?”

    这边话音刚落,那边陈玄裝就站了出来,“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祁保我王江山永固。”

    “哈哈”,李世民听了大喜,他一把上前将陈玄裝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路远,跋涉山川,朕今日与你义结金兰,拜为兄弟。”

    就在这时,立在上空的观音菩萨转过了视线,只见一道金色身影从空中落下,站到了陈玄裝的身边。

    来人自然就是张凌了,此时他头戴紫金冠,身披锦秀袍,脚穿无忧履,那袍上前胸后背尽皆绣有五爪金龙,一身打扮那是相当骚包。

    其实这些天他都没有回到龙宫,而是一直关注着事情的进展,如今一切都在预期进行,他怎么能不跑来凑个热闹呢?

    就在众人还在观望之际,张凌先开口了,只见他先是朝着空中的菩萨行了个大礼,然后说道:“泾河龙王熬拜,见过观音菩萨,惠岸尊者”。(名字是恶搞,嘿嘿,反正用的不多)

    观音菩萨此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她不知道这龙王突然现身是什么意思,于是也不好表态,只是点了一下头,口中轻轻“嗯”了一声,旁边的惠岸尊者则是双手合十,口中念声“阿弥陀佛”,算是回了个礼。

    接着,张凌也朝身边的两人拱手行了个礼,叫了声“唐王陛下,玄裝法师”。

    李世民此番又见到这泾河龙王,却是有些害怕的,想想之前自己稀里糊涂落入鬼门关、进入阎王殿,可都是此人所赐,“难道他是看朕还阳还不肯放过?”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后退了几步,不过当他抬头看到了空中的观音菩萨,心中的惧怕又放下不少,想必这龙王再大胆,也不敢在菩萨面前害了自己吧! 于是他勉强说道:“龙王有礼”。

    对此张凌也有些心虚,不由尴尬的笑笑,不过当他抬头看向空中的人儿,顿时便理直气壮了些,“嘿,我心虚什么,正主又不是我”。

    直到最后,眼见所有人都回了礼,那陈玄裝也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口中说道:“龙王有礼了”。

    等一圈招呼打过来,那观音菩萨终于又开口道:“龙王今日不在那水府逍遥,怎么有空来此?”

    “逍遥?我逍遥你妹”,当然,这话张凌只敢在心里想想,或者换成佛祖在此,恐怕连想想也不敢。

    心里有些悱恻,但张凌还是知道正事的,于是立即说道:“近日闻得唐王召集天下高僧举办水陆大会,如此盛会小龙心中自然向往,于是便一直在旁聆听,适逢菩萨现身,小龙哪敢继续藏拙,刚好有一请求,希望菩萨成全。”

    观音菩萨是什么存在,张凌言辞中的诸多破绽哪里还听不出来,什么想听佛法,简直是鬼扯。

    不过那句一直在旁倒是真的,以菩萨的法力早就发现张凌的存在,只是这段日子张凌的手段也让她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才静观其变的。

    当然,这也是张凌的做法并没有影响到计划的实施,不然管他是龙王还是瞎王,该怎么死还是不会手软的。

    想到此处,观音菩萨也有些好奇,于是便问

    道:“龙王有何请求,贫僧能办到自无不允”。

    “嘿,有你这句话就好”,张凌一边想着,双膝突然一软,身体就朝着菩萨就跪了下去。

    哗,张凌的这一行为顿时让场中所有人议论起来,李世民眼见搅得自己生不如死的家伙也朝菩萨下跪,而且还是在这大庭广众之下,顿时心里爽快了许多,看来神仙也不怎么样嘛!

    至于其他众僧就不仅如此想了,他们眼见天庭的龙王朝自家菩萨下跪,一个个倍加觉得有面子,仿佛龙王跪的不菩萨,而是自己一样。

    与此同时,旁边的惠岸尊者更是好奇不已,自从出了灵山,菩萨一路上的手段他可是全程参与的,本来以为布个局让那老龙王做个替死鬼,可对方硬是不上套,不仅巧妙的化解了自身危机,还让自己配合对方来完成这一系列的举动,想想还是有些佩服的,所以乍然之下见到对方如此举动,他也竖起了耳朵,想听听这家伙能说出什么花来。

    现场唯一能安然处之的大概只有观音菩萨了,只是所有人都没看出来,她的好奇心其实也被吊了起来,若是张凌下一刻说出刚才只是跪着玩的,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气得直接打死他。

    只是那样的答案注定是不可能的,张凌眼见大家都在等着自己的回答,于是也便开口说道:“适才闻得菩萨寻找取经人,只是陈长老肉体凡胎,那灵山又远隔十万八千里,路上可谓是妖魔鬼怪无数,好在小龙有些法力,想给长老做个弟子,一路上保护长老,直到上那西天取得真经。”

    “什么?”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顿时发出一片惊呼声,议论的声音比刚才也更加大了一些,一个个看着跪在中央的龙王,一副见了鬼的模样。

    “龙王想要给法师做个弟子?”这时就连李世民也不淡定了,之前这家伙确实搞的自己见了阎王,不过自己这不又回来了嘛(他不知道自己还多了二十年阳寿,不然还不要感谢一番才是),而如今他还要替自己求取真经,那自己要不要原谅他呢?

    陈玄裝不知道自家皇帝正在纠结,他此时可是感动的一踏糊涂,真是好人呐,这样的好人上哪才能找?

    如今不仅不用找,人家还自己送上了门,刚才自己虽然答应皇帝求取真经,可宝宝心里苦啊!

    皇恩是那么好受的吗?

    之前皇帝封什么左僧纲右僧纲,还有那大阐都官爵,接着又送袈裟送帽子,哦,好像还去游了街,高头白马,风光胜过那金科状元郎,后面再开坛说法,享受众僧膜拜,这些哪一个不是别人一辈子都求不到的,自己却一天之内全达到了。

    所以,既然享受了这么多皇恩,那么这条命也就不属于自己了,皇帝有什么差遣,自己肯定得鞍前马后的去办啊,哪怕是取经这种事也得抢着去才行,否则若是迟疑了你让皇帝的面子哪里搁?

    “真是天不绝我啊!”陈玄裝心里已经泪流满面。

    不过此时观音菩萨却是皱起了眉,一副正在沉思的样子,旁边的惠岸尊者也就是木叉了,他看着菩萨的表情心里却是惊涛骇浪,他没想到一向不喜形于色的菩萨也会犯难了。

    观音菩萨在犯难吗?

    张凌心里倒有些底,他知道整个取经团队都是这位观音菩萨一手策划的,在来这之前,她也早就预定了三个徒弟的人选,外加一条白龙马,而他还知道菩萨之所以选那几个人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来说唐僧,这位可谓是从小长在寺庙,算是根正苗红的僧人,为什么说僧人而不是和尚?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和尚一词是指那些有些成就的僧人,算是得道高僧的意思,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世间僧人越来越多,和尚被叫多了也就不值钱了,后来甚至剃个光头的都能叫做和尚,这就跟现在美女这个词一样的道理。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唐僧是僧人,他是要坐禅的,坐禅要怎么办?

    自然要心定,那要怎么才能心定,毕竟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遇到事情会心念繁杂,所以要达到此目的就要把心降服。

    好吧,这时候悟空就出来了,悟空相对唐僧来说,其实就是那颗心。

    悟空是一只猴子,也叫猿,原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心猿这个词,而这个叫的就是悟空。

    唐僧要定心,就要降住悟空,所以悟空带上了紧箍。

    而坐禅不仅有心猿,还有意马,于是白龙马出来了。

    心猿意马这个词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只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一个人杂念繁多,不安份,做事情可能三心二意,但是在修行人眼里,这个词可以算是一个境界了,只有降住心猿,揽住意马,这修行的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只是这就够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唐僧他们是注定要得正果,会成佛的,若是将他们师徒组合在一起当做一个人,西天取经的任务当做是一次成佛的修炼,那么心猿意马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本能。

    本能是谁?

    自然是猪悟能,也就是猪八戒。

    猪八戒是谁?

    原来

    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的,这个人调戏嫦娥被罚下界,投了猪胎,若是从五行来讲,水主肾,肾乃情欲之源,八戒在天上的时候就不老实,居然调戏嫦娥,真是胆大包天。

    也有人说原书中讲的是‘风流仙子来相迎’,通过‘风流仙子’这个词断定是嫦娥勾引在先,这是一个阴谋。

    说这话的人真是无知而无畏,断章取义到这种程度,要知道原书的朝代,那个时候‘风流’二字可不是现在这个意思。

    古时候的‘风流’可是一个褒义词,什么风流倜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属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才子唐伯虎等等。

    所以天蓬元帅就是一个情欲的化身,是一个人的初始本能,什么贪花念色,好吃懒做,挑拨离间,作者安排他出来就是给大家找麻烦的,细想一下取经路上那么多磨难,有多少都是他惹出来的,他就像人们心中的那个小恶魔,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在旁边说,放弃吧,放弃吧

    不过没有他也不行,人想要修行想要成佛,就必须要克服他,所以唐僧给他取了个别名叫做八戒。

    一戒杀,二戒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求安,不为歌舞乐,七戒求安,不卧华丽床,八戒食非时食。

    唐僧以为取了八戒这个名字,自己便能高枕无忧了,可惜这是磨难的开始,四圣试禅心,八戒作为本能,第一个就扑上去了。

    那最后沙僧是什么?

    沙僧本是天庭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琉璃盏,就被玉帝打了八百贬下界来,不仅如此,还每隔七天让他受万剑穿心之苦。

    如果玉帝就是这样一副样子,那与昏君何异?

    不过沙僧贬下界是真,万剑穿心是真,在那流沙河吃了九个取经人也是真。

    悟空和八戒为什么说帮不了唐僧度过流沙河,还说他肉体凡胎,重若千山,而那些妖怪就经常一阵风就把唐僧给摄走了呢?难道那时候唐僧就不是肉体凡胎,就不是重若千山了吗?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这两个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首先,那流沙河号称‘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而所以会这样,其实是象征的说法,佛教中有大千世界,小千世界的说法,而流沙河这八百流沙界就是象征那些花花世界的,凡人进入那些世界,就会堕入红尘,从而沉沦下去,就像那鹅毛和芦花一样,根本就飘不起来,只会沉入水底。

    沙僧说自己已经吃了九个取经人了,而唐僧又是金蝉子十世修成的好人,可见取经大业早已不是第一次进行了,只不过之前的九次都失败了,这也是为什么佛祖说找个取经人得找个有大法力的,只有观音尊者这样的才行,因为别人之前试过,都失败了。

    那些之前的唐僧没有度过红尘的洗礼,在这流沙河中沉沦,相当于被沙僧给吃了。

    但是这一次还会这样吗?

    当然不会了,因为唐僧的修行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他已经降服了心猿,揽住了意马,还收敛了本能,再让他去那红尘中走一遭,他已经能够走出来了,换成形象的过程,那就是唐僧此时已经有了悟空和八戒的保护,座下还有白龙马,你沙僧再想要吃我,那就没门了。

    于是菩萨用那些吃剩下的九个头颅围着葫芦做成船,让唐僧度过了流沙河,换成意象的说,那就是唐僧经历了九世的沉沦,这一次终于修炼有成,可以脱离苦海,到达彼岸了。

    所以说,唐僧度过流沙河,不仅仅讲是身体度河,而是要脱离红尘这个苦海,悟空和八戒自然没本事度他了。

    所以,沙僧的作用就是帮唐僧脱离苦海,还是属于炼心这个境界,所谓明心见性,大概就是这样意思了。

    悟空是心,心被悟空了,自然见到了性。

    常人常将心性放在一起称呼,这里心大概指心肠的意思,性则是指习惯,说这个人心性如何,就是指这个人心肠怎么样?习惯怎么样?若是心肠和习惯都好的话,那就是心性是好的,不是坏人。

    而在修行人的眼里,能够明了心,再见到性,那就代表已经成了仙,成了佛,就算没有达到那个程度,也是有这个资格了。

    所以,张凌知道观音菩萨选这些人去取经,都不是胡乱选的,都有一定的深意。

    观音菩萨确实在权衡利弊,取经队伍固然已经确定,但是这个取经的目的是什么?

    不还是要弘扬佛法吗?

    弘扬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自然是要让别人来信仰佛法啊!

    而现在这个家伙主动要去参加取经,算是主动帮自己弘扬了佛法,若是拒绝了,岂不是本末倒置?

    想到这里,观音菩萨的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于是松开了额眉,换了一副慈悲面容,对着张凌说道:“泾河龙王熬拜肯皈依我佛,实乃我佛之兴,今赐汝法号悟念,保护唐僧西天之行”。

    “悟念?p的,这是要我不要想念家里的老婆儿子吗?”

    (本章完)

    &/artile>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