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妖娆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定计上朝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徐辉祖听完,也并不作答,而是又回到书案前,拿起那份新军编练计划,再度翻开来看了看,神情极度诡异。

    徐钦看他不说话,也看不出心里怎么想的,一时也不敢再说什么。他想过徐辉祖在看到这份计划之后的各种可能的反应,哪怕就是看一眼之后就勃然大怒,称之为狗屁不通的情况都预料到了,却完全没料到,会出现这种诡异的情况。

    就这样沉默了好一会儿,徐辉祖才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转头过来盯着他。

    “你这计划也算是用心了,为父觉得可行,圣上多半也会心动。可关键还是在朝堂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编练新军涉及的是兵部、工部、户部等诸多方面,现在又正是敏感时期,恐怕朝堂上很难通过,圣上也需全盘考虑,最终…”徐辉祖微微叹了一口气,话虽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原来他非但不是看不起这个方案,反而是极为中意,只是考虑到这样的良策,竟然有可能因为朝堂的掣肘而无法实施,内心纠结无比。

    徐钦被他这么一提醒,也意识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确实,这算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虽然当前朝堂上文武之争并未进入白热状态,更不像是后来文臣彻底压制武将的畸形政治生态,甚至可以说现在的武勋还是要压文臣一头的。

    然而这也正是问题所在。朱元璋作为一个优秀的帝王,对于平衡之术的应用自然是炉火纯青的,尤其是在考虑到天下平定,未来的治国要更多的依靠文臣的情况下,已经有非常明显的重文倾向。虽不至于处处打压武勋,但却在总体的国政方针上更倾向于听从文臣的意见,至少是不会无视文臣的意见而蛮干。

    如此一来,这种未雨绸缪,看起来短期却难以见到真正效果,而又耗费极大的计划,恐怕前途就堪忧了。

    “身为臣子,身受皇恩,世荫国禄,自当为君尽忠,为国尽力,既然是有利于国的事,岂能因为这等小事而畏首畏尾?置国家存亡之大事于不顾?”徐钦在稍微考虑之后,以更加大义凛然的语气说道。

    其实这件事虽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然而于公于私这一步都是必须走出去!

    于公而言,这是未来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不迈出这一步,自然也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迈出这一步,到时候一步错步步错,落后挨打不可避免。同时,这也是文武之争的前奏,走上了这条路,大明帝国就有避免文人一家当权且无畏党争,最后武备废弛、民不胜扰的希望。

    而于私,徐家作为武勋之首,家族的荣耀和权柄不容旁落。人都是有私心的,尤其是在得到了显赫的权柄荣耀富贵之后,肯定是绝对不愿意失去的。

    为了这一切,徐钦不能退缩,有些事始终是要面对的,既然准备好了,就不能落了自己的气势。

    更何况,徐钦脑中灵光一闪,这说不定还是个机会!自古谋大事者,一锤定音少之又少,往往都是要稳打稳扎,步步蚕食对手,最终积小胜为大势,方才能定鼎天下。

    “嗯,你说得不错,此乃国之大事,岂能因个人荣辱而废,况且先做个小范围的试探倒也不失为一个良策。你先不要急着上奏,待为父先问问武定侯等宿老们的意见,就算到时候在朝堂上要辩论一番,也好…”徐辉祖思虑良久,还是觉得这个练新军的计划可以奏上去,不过按照他的想法,这肯定会受到文臣集团的全面反对,所以需要先串联一下武勋集团才好。

    (ex){}&/  接着他才换了次一日的早朝值班表,让陆同知作为御前值守的锦衣卫堂官,而让他能以朝臣的身份参加早朝。

    这一日,徐大少在采莲的服侍下着了从三品武官的绯色虎豹补常服,和徐辉祖、徐增寿同行,一起到了外五龙桥广场,等着群臣一同进宫参加早朝。

    做了这么久的中央政府官员,徐大少还是头一次以这种身份参加常朝。由于徐辉祖本就是核心人物,站在他旁边的徐钦自然也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大家都有些好奇,这位小公爷今天这是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当然,在帝国的核心领导集团里,大家也都是极为矜持的,不可能有虎逼真的跑来质问他。大家都是在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胡乱猜测着今天早朝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时辰一到,众臣分文武两班,分左右两列,经承天门、端门、午门,直至奉天门前的内五龙桥广场,再各自按官职大小分班站定。

    徐钦是从三品的京卫指挥同知,由于包括上十卫在内的其他京卫堂官一般不会参加常朝,因此其在武官当中的秩品序列仅次于五军都督府各堂官,及其他有爵位在身的勋贵,位于武班中间靠前的位置。

    通常来说,即使是一个偌大的帝国,像朱元璋这样每天开大会,真正值得和需要群臣一起讨论的议题其实并不多,且以科道言官喷人的情况居多。不过今日倒算是一个比较清静的日子,除了有人弹劾了一下傅有德之外,再没什么特别的议题。

    说起傅有德,这也算是明初颇具悲剧色彩的一位传奇人物。作为反元义军将领,其先后跟随刘福通、明玉珍、陈友谅,最后才投奔朱元璋,这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在投奔朱元璋之后,其确实受到了重用,多次领兵作战,以副将的身份协同过徐达、常遇春、汤和,鄱阳湖破陈友谅,平定张士诚,北伐蒙元,平定蜀中,更以主将的身份率领蓝玉、沐英平定云南,之后也多次北征蒙古,几乎未曾败绩战功卓著,可谓常遇春之下大明第二骁将。

    然而其性格过于刚烈,加之又不是朱元璋核心嫡系,在洪武晚年时自然受到了猜忌。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之后,朱元璋先是将统领北疆的职责交于秦晋燕三王,架空了接替徐达镇守北疆的冯胜、傅有德,随后又直接召回了二人。

    二人当然也嗅到了极度危险的气息,自去年和朱棣一同回京之后,一直称病不出,徐钦还只是在二十六年的冬至和二十七年元旦大朝贺时才见过这两位。

    然而徐钦大概记得,这两位的结局也都不太好,傅有德性情刚烈,据说是在杀死儿子之后自杀身亡,死后除爵。冯胜则是在二十八年被直接赐死,后除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