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大明之秦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五九章 朱樉造反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日清晨

    朱樉从赵敏的床上起来。经过一晚的折腾,两人又成了真正的模范夫妻。恩爱相继,柔情相随。

    “大王需有一个准备。”

    朱樉在赵敏的服侍下,一边穿衣一边点头。

    昨晚的夫妻夜话,让朱樉细细一想也有一定道理。

    胡惟庸毕竟是变法派的领军人物,朱元璋杀他很可能是为坚定自己的决心。

    而对自己的口头承诺,朱元璋还真不一定会遵守。上次,朱元璋也说了,是父子俩的谈话聊天。

    历史上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争议很大。

    虽然南京传来的消息,也是说胡惟庸有谋反之心。可朱樉在南京听到朱元璋的口述,他肯定相信谋反是假,变法是真。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名至实归的丞相。不管胡惟庸是奸是忠,是谋反也好,变法也罢。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他的做法的确改变了中华历史。

    因为他是最后一个敢向皇帝权威挑战的丞相。是他促使中华结束了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的统治。

    “准备?怎么准备?”

    朱樉反问。

    赵敏想了想,说道:“大王心里怎么想的,凭心去做就好。”

    “心里想的!本王心里想打到南京去当皇帝。”

    朱樉翻着白眼,没好气的说道。

    谁知,赵敏像是没有听懂这是朱樉的反话。反而是持支持态度。

    “大王完全可以。”

    穿戴完毕,朱樉走出房间。

    “本王当然知道可以,可很有可能只是找死。”

    走出房间的朱樉,还能听见赵敏的声音从房间里隐隐传来。

    “有没有胜算,也要试一试才知道。”

    朱樉笑着摇头,向着王府前院走去。

    何必呢!

    再说现在大明是三线作战,他朱樉真不会在这个时候发动内战,便宜外人。

    现在的朱樉真的被胡惟庸一事所牵挂。

    因为大明在胡惟庸这里,会在三岔路口做出选择。

    朱元璋的做法,对于皇帝,对于老朱家来说肯定是最好的。

    (ex){}&/  朱樉再次假装叹气,不得已先将手中的书信打开来看。

    “起来,本王保证给你做主。”

    朱樉说完,不在理会跪地的胡文聪。而是大步向着长史府走去。

    长史府,这是王府长史邓艾负责的地方。也是秦王府的中心机构。

    从这里发出的每一个命令,在西北都犹如圣旨。

    胡文聪听到朱樉的话,立马起身跟在身后。

    “邓长史,你看看。本王决定兵发中原。”

    随着朱樉冷漠的神情,以及说出的话。把邓艾吓的心惊肉跳。

    顾不得朱樉走到王座上坐下,邓艾迅速打开手中的信件。一目数行快速扫过。

    “大王,万万不可。”

    邓艾看来书信以为是什么大事,结果却是一封丞相胡惟庸的家信。

    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胡惟庸在信中留有遗言。

    “如今我陕西兵力不足十万,如何对抗朝廷数百万大军?”

    作为王府的长史,协助朱樉管理整个西北的邓艾。

    自是十分了解朱樉的为人。朱樉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属于犟驴的性格。因此邓艾的劝诫很是动了一番脑筋。

    果然,朱樉听到十万兵力明显被震惊了。

    “才十万?”

    “不错,大王,这还不能保证十万大军都会跟着大王造反。”

    不等朱樉反应的时间,邓艾一口气接着以事实说话。

    “造反?”

    “大王兵进中原与造反无异。”

    邓艾又是斩钉截铁的说道。

    朱樉大受刺激,邓艾的造反一词顿时让他清醒。

    先不说以十万兵力对抗朱元璋,他内心并不想造反。

    一旦出兵被定性为造反,那将永远没有回旋的余地。不是他朱樉打到南京称帝,就是被朱元璋打到远走他乡。

    “大王,我父亲真的不是私心为自己,而是为了大明万年计。请大王明鉴。”

    朱樉徘徊,让跟来的胡文聪再次跪地哭诉。

    胡文聪倒不是希望朱樉能发兵攻打中原造反,而是希望朱樉能为他父亲喊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