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诛仙神魔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佛道双修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家吃完饭天色已晚,杜必书他们几人负责收拾碗筷。宋大仁很是体贴入微的道:“小师弟,你今天想必累坏了,就先回去吧,休息一晚,明日再开始学习门规和入门道法。”张小凡摇摇头道:“大师兄,我不累的,勤能补拙,就有劳师兄先传授我门规道法吧。”

    苏茹双眼一亮,赞道:“勤能补拙,说的不错,小凡能有此心,将来必能学有所成。”说着那双英气逼人的凤目扫了其他人一眼,叹口气道:“你们啊,虽然资质差点,但只要肯用功,未必就比别人差了,我也不用这么费心,整天逼你们了。”

    宋大仁几人互相看了眼,纷纷羞愧的低下头去,不再说话。青云门各脉竞争激烈,大竹峰几乎年年垫底,苏茹向来好强,她年轻时不仅人美,修为也高,可谓是风光无比,心中自然有股傲气,因此即便没人当面说她什么,心里也臊得慌,不过她看几人鼻青脸肿垂头丧气的样子,也没了心思再说什么,只随便吩咐了几句,便回了后堂。

    张小凡跟着宋大仁出了守静堂,来到他的卧室,准备学习门规和道法。他们身后还跟着无聊过来玩的田灵儿,对于田不易这个甩手掌柜,张小凡还是有些无语的。

    宋大仁找来三张木椅,三人落座,他清了清嗓子,道:“小师弟,咱们先来学习门规,我青云门为天下领袖,正道之首,门规第一条首重尊师重教,第二”

    青云门门规众多,宋大仁说了两遍张小凡才勉强记下,不过宋大仁似乎很有耐心,安慰道:“小师弟也没必要立刻记下,平时多学习学习,不触犯门规就好。”

    张小凡乖乖应道:“知道了师兄。”

    宋大仁满意的笑笑,继续道:“门规就先学到这里,本门道法最重根基,我先传你入门基础道法,等你打好根基,再由师父传你高深道法,你先记牢,回去修炼,有不懂的多来问我。”

    张小凡还未说话,田灵儿抢先道:“我可是师姐呢,师弟多来问我就好,不必劳烦大师兄。”

    田家有女初长成,田灵儿虽然年龄尚小,却已然是个美人胚子,她姿色过人,性子活泼可爱,双目灵动有神,煞是好看,张小凡知她小孩心性,正是贪玩的年纪,应付着笑道:“有不懂的我一定多问师姐。”

    宋大仁摇摇头,显然对可爱又贪玩的田灵儿很是无奈,他继续传了打坐、冥想的方法,又详细讲解了人体经脉和灵气运行,并传授了他青云门“太极玄清道”第一层的修炼法门。最后还不忘让他立下重誓,学成本门奇术,绝不泄露外人等等。

    太极玄清道是青云门各种奇术妙法之根本,是两千年前青云门祖师从无名古卷上领悟的,又经过青云门各代大师研修,如今已经是夺天地造化的无上道法。

    太极玄清道分为玉清、上清、太清三个境界,由于玄妙精深,青云门许多才智之士一生也难以突破玉清境,纵然如此,玉清境顶层的修为,已经是世间难得了。

    青云门弟子近千人,能有上清境修为的,也只不过十几人。而青云门却已经是当今修真门派的领袖了。

    夜色清凉,星光点点,稀稀疏疏的眨着眼,一轮明月悬于空中,清风拂过,翠竹摇摆,传来阵阵私语。

    张小凡别过宋大仁和田灵儿,径直回到自己的房间,他刚进门不禁一愣,只见简单的房间内,一张桌子摆了不少点心水果,木床边上,正有一道曼妙的身影,弯着腰细心的为他铺着床褥。

    “师师娘?”

    听闻他的喊声,苏茹一边为他铺好棉铺,一边笑道:“回来了?傻孩子,愣着干嘛?桌上是新鲜的水果,快尝尝。”说着自顾的走到木桌边坐下,继续道:“青云门供给的床褥太薄,你年龄小身子弱,这些被子是我为灵儿备的,送给你用吧。”

    张小凡鼻头一酸,张了张嘴又闭上,终究没有说什么煽情的话,感动道:“谢谢师娘。”看着师娘柔美白皙的俏脸,他心中在这个世界首次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如孤魂野鬼有了最终归宿,如雨打浮萍终于不再飘零,找到了停泊港湾。

    苏茹向来聪颖,一眼便看出张小凡心意,她伸出修长纤细的玉手,温柔的拍了拍他的头,柔声道:“孩子,我知你身世可怜,如今你父母不幸,但他们在天之灵也一定希望你平平安安的,既然你称我一声师娘,师娘自然也把你当自己孩子一般,以后大竹峰就是你的家,你师父虽然严厉,又脾气暴躁,但看得出来,其实还是很喜欢你的。以后好好的在大竹峰生活就好了,纵然你不修习道法,师父师娘也可以护你一世。”

    她说的情真意切,张小凡更是感动的稀里哗啦,他熟知这个世界的剧情,自然知道她说的都是真话,田不易夫妇确实待他极好,甚至都有心把田灵儿许配给她的。只是造化弄人,田灵儿在正是少女懵懂情窦初开的年纪,就被齐昊用手段迷了去,田不易被道玄所伤去世,苏茹因此殉情,两人情比金坚,如此超越外貌,生死相随的爱情可悲可叹又难得。

    由于夜已深,苏茹又坐了一会便早早回去了,等她走后,张小凡深一口气,开始按照宋大仁教他的方法修炼。其实他心中兴奋异常,对修真炼道这些传说中的事仰慕已久,如今得偿所愿,自然开心不已,在他看来,自己能穿越过来,那么只要自己将来修炼到一定地步,说不定还可以破碎虚空,再返回地球。

    只是盘腿坐在床上,张小凡却陷入两难境地,他是知道太极玄清道和大梵般若两相矛盾的,太极玄清道讲究共天地一息,身御自然,修炼时需要张开全身七窍,引天地灵气入体,沿自身经脉运行。大梵般若却相反,注重体悟自身,修炼时斩断与外界联系,入寂灭之境,闭塞全身行识,以固本来培元。

    现在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就是佛道双修,虽然进境缓慢,但重在根基牢固,以后修炼也会越来越简单,苦在前期太废,很多事会如原著大大的剧情一般很无能为力,而且会不容于佛道两门,因为这个世界派系之争太重,极忌偷师,原著张小凡就是因此被逼离开青云门,碧瑶因为救他而死,可以说一旦他被发现佛道双修,基本很难善了。

    而另一条就是只修太极玄清道,想来虽然也不简单,但至少不会太废,等将来有机会再修梵般若。

    张小凡向来有点选择恐惧症,让他二选一还真会头疼半晌,犹豫不决,索性他就拿起自己的鞋,来个扔鞋决定,至于原因嘛,当然是没有硬币了。鞋面为上选择佛道双修,鞋底为上选择太极玄清道,他在心里默默嘀咕了几句,拿起鞋往上一扔,便不再去看了,因为在他扔起鞋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有了他心中想要的答案。

    佛道双修!

    既然他希望将来能重返地球,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修炼,让自己变强,而佛道双修就是这样一条路,一个虽然充满荆棘,却通向巅峰的大道。

    想明白后,张小凡便不再犹豫,按照宋大仁说的方法开始修炼,他摆好打坐姿势,慢慢闭上眼,按照太极玄清道第一层修炼法门,渐渐放下心中杂念,进入冥想状态,小心的感受着体外的一切,然后一点点的,用修炼法门牵引着天地灵气入体,沿着自身经脉运行一个大周天,从而感悟天地自然造化。

    修真炼道讲究天资,天资好,则事半功倍,甚至有天才悟道,胜过百年修行之说。但天资分为根骨和悟性,根骨好则修炼速度快,悟性高则更易理解高深晦涩的道法,更易感悟天地造化,二者一为量,一为质,之于修炼都很重要。

    像林惊羽就属于二者兼得的,不仅根骨绝佳,悟性也不差,人聪明,自然深受各位大佬期待,甚至为了收他为徒放下身份抢了起来。

    张小凡根骨差,他自己本身悟性也不高,属于内秀,在田不易眼里属于傻傻笨笨的。但林枫却是后来者,熟知剧情,明白其中因果,天生理解感悟高人一等,悟性可以说是这个世界无人媲美的。因此修炼起来虽然比不上林惊羽、陆雪琪这些绝世天才,但也差不了多少。

    只是他为了避免被发现,白天修炼太极玄清道,晚上修炼大梵般若,刚修炼太极玄清道引天地灵气入体,运行大周天后有所小成,一修炼大梵般若就要关闭自身各处空窍,入寂灭之境,导致前功尽弃。

    好在他心性够坚韧,不但没有泄气放弃,还坚持了下来,反而更加勤奋的修炼,除了吃喝做饭和砍竹子做功课,其他时间基本都在修炼,甚至都很少休息睡觉,每晚都是在打坐修炼中度过,人体都是需要休息的,不然就算机器也受不了,好在修真炼气,冥想悟道,也算另种方式的休息。不仅可以用灵气淬炼身体,还可以固本培元,使他不睡觉每天也能精神饱满。

    只是勤奋归勤奋,三个月后的一天,田不易知道这个弟子勤奋无比,心中还是蛮期待的,便决定探查一下他的修为,不料一问一试,好嘛,差点把他气死。

    就算普通人修炼太极玄清道入门道法,三个月也可以有小成了,张小凡倒好,居然只是勉强控制自身孔窍,什么灵气入体运行大周天,更是痴心妄想。

    田不易仿佛看鬼似得看着他,胖脸憋的通红,他很想问问这个小弟子,“你他妈勤奋都勤奋到哪里去了?合着光打雷不下雨啊,见过笨的,没见过你这么比老眼昏花的猪还笨的!”

    见田不易浑身煞气,气的脸色涨红,其他人皆噤若寒蝉,不敢触霉头,又都同情的看着他,宋大仁更是脸上无光,毕竟张小凡可以说是他教出来的。张小凡自己倒无所谓,他深知前因后果,对于佛道双修之难也有预感,所以对于田不易的狂风暴雨早有预感。只是把头深深低下去,一副潜心悔过的样子。

    田不易盯着张小凡怒视了好一会儿,终究一句话没说出口,转身迈着步子走了。

    他一走,其他人都跑过来安慰他,就连田灵儿也不忿的嘟囔道:“爹也真是的,不就是才三个月嘛,学不好可以用三年啊,至于那么急吗,慢慢来不就是了。”

    大竹峰其他人都年岁不小,一个个老气横秋的,把她当小孩哄着,只有这个能说会道懂得又多的小师弟当玩伴,虽然笨的要死,修炼不好,却也对她极好,陪她玩闹,给她讲一些离奇古怪的故事,三个月来,两个人整日在竹林做功课,没事打打闹闹,讲讲故事,什么射雕英雄传,什么白蛇传的,一来二去,关系倒是越来越亲密无间,山居寂寞清苦,田灵儿虽然仗着修为总是欺负张小凡,心中却是非常喜欢他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