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逍遥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谋颍州城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陈老三此时此刻站在一边,感觉怪怪的,林九九这小屁孩今天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这让陈老三百思不得其解。

    正在陈老三疑惑的时候,刘福通也顺便拉起了陈老三的手。

    “今日我等三人沦落至此,共患难。他日必有后福。”,刘福通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亢奋的大叫道。

    林飞很是无语,先躲过元军的追杀再高兴吧,当然也只是心里想法。脸上还是挂着笑容。经过刘福通和陈老三的对话,林飞才了解到原来陈老三才二十八岁,看起来就跟三十几的人差不多,这还真是穷苦人家孩子早当家,外表看上去就显老。刘福通反倒更像是二十几岁的青年,不能比不能比。

    现在三人的目的地就是颍州城,到了颍州城,刘福通说就好办了。

    林飞也了解到了,原来刘福通的另外那个兄弟韩山童,在很多年前,就发展了一个叫做白莲教的组织。那时候刘福通有钱,韩山童有想法,俩人一拍即合。刘福通提供财力物力,支持韩山童发展白莲教,大肆招揽教徒,其实也就是一些吃不上饭的农民和乞丐,只要有吃的能活下去,他们什么教都会加入。

    这就印证了之前林飞总是能看到的那个旗帜上带着莲花图案,弄得林飞很迷惑,造反还弄个花样旗子。

    三人的感情在美妙的逃亡旅途中迅速升温,而林飞通过他们的交谈,对元末时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造反,每个时期,每个朝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原因。

    刘福通就是因为被官员敲诈,忍无可忍,家里房子都被拆了,这谁能忍,所以刘福通誓死要弄翻元朝。谁阻拦他,他会毫不犹豫的弄死谁。这就是刘福通造反的原因,我们也相信,如果不是元朝的官员敲诈勒索的太过分,向刘福通这种家境优渥的资产阶级是不会干这种掉脑袋的事情的。

    每天喝喝酒,吃吃肉,左拥右抱不香吗?

    但是残暴的元朝士兵和官员,打破了你安逸的生活,不断的逼迫你作出让步,平凡的农民因为黄河的泛滥,而颗粒无收,普通百姓已经吃不上饭很久了。地方性的暴乱不断的在发生,就是今年,至正十一年,元朝的那位位极人臣的大人,提出治理黄河的举措。

    这位大人的心是好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普天之下的受苦受难的农民,可是元朝的框架已经腐蚀了,从上到下形成了一张巨大的严密的贪污网络。这位大人所拨出去的钱粮和赈灾物资,以及征发民夫需要的粮饷,统统被编织这张大网的官员们,官兵们吃的一干二净,毛都不剩。

    贪得无厌的官员和官兵互相勾结,打着治理河道,修建河堤的名义,从本就揭不开锅的老百姓身上又搜刮一层层的血肉。这将元朝的统治推到了一个很不稳定的点上,天平随时可能会倾斜,元朝的统治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林飞渐渐明白,为什么那天刘福通一番话,这些农民二话不说就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起义。那是因为这帮狗贼元兵真的惨无人道,这帮官员真的恶贯满盈。林飞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以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先入为主觉得很可笑。

    刘福通这个人,不得不夸一下,见识多就算了,对颍州附近的地理也很熟悉。三人逃亡的第二天早上,就在一个山坡上,看到了颍州城。

    这是林飞第一次见到古代的城池,远远的望去,并不能分辨出这座颍州城的全貌。依稀只能看到一个轮廓。

    在颍州城外的几里处,有很多村子,刘福通并没有带着俩人先进颍州城,而是先来到一个叫龙王村的地方。

    这个村子里面,似乎都还过得去,虽然这些村民们也都面黄肌瘦,但是林飞并没有看到横尸路口的饿死的人。

    刘福通告诉林飞和陈老三,这里是白莲教的一个据点,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是白莲教的信徒。所以在这个村子里,很安全。

    三人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一个中年妇人出来迎接我们。刘福通朝那个妇人摆了摆手,没有说话。进到屋子里面,只见非常的朴素,屋里头仅有一张铺满稻草的床和一个桌子及几个石头做的椅子。另外就是,墙上挂着一块布,布上是一朵莲花。

    刘福通示意林飞和陈老三坐下,然后刘福通出去了。

    林飞和陈老三就这样坐在屋子里,气氛一下子有些沉闷。

    陈老三总是有意无意的撇两眼林飞,还在想着那天林飞这个比他小了十几岁的人是怎么说出那一番意气风发的话的。

    而林飞现在满脑子在想着,接下来,怎么在参与造反的过程中保住自己的小命。这世道太危险了,不小心就把自己小命玩进去了,尤其是自己这个未来者,没有地图导航,可以说出了这个村子林飞就会迷路。

    看来如果有地图一定要多留意,把自己能记住的地理都记在脑子里,这样以后跑路逃命也方便。

    林飞现在真的没有别的想法,先跟着刘福通这个造反头子,走一步看一步,也不知道朱元璋这兄弟现在在哪呢。

    过了一会儿,刘福通带来了四个人,屋子一下子变得有些拥挤。

    刘福通的表情有些难看,不过还是强行给林飞和陈老三介绍了一下这四个人,这四个人正是那天起义是韩山童身边的那几个人,分别是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

    林飞和陈老三也向他们介绍了自己,同时表明对造反的决心。

    林飞发现韩山童并没回来,这些人身上都有血迹,已经猜到他们可能与元军遭遇了,路上出事了。

    刘福通闭着的眼睛,在沉默了一会儿后,终于睁开。

    “韩山童教主死了,我们要为他报仇,为死去的义军兄弟们报仇。”,刘福通沉重的说完,眼眶发红的看向杜遵道四人。

    杜遵道皱了皱眉头,面无表情,“义军损失过半,今如之奈何?”。

    文化人,一开口,林飞就给这个微胖的中年人顶上一个文化人的标签。

    另外三人纷纷沉默,可能也不知道怎样发表意见。

    “有回来的这些兄弟就够了,大事当在今日举。”,刘福通眼神中透露着不容质疑的目光,“我已安排李家妇人,联络村民们分批进颍州城,将刀子藏在草车中。而后我等只待城中兄弟取刀夺城门后,举火为号,破开城门,一举拿下颍州。”。

    “城内有多少义军?”,杜遵道眉头依然紧皱,问了一句。

    刘福通表情中略过一丝为不可查的厌恶,“城中兄弟有三百人,早在数日前混入城中,熟悉城门把守情况了。”

    “如此甚好,那今夜当举大义,拿下颍州。”,杜遵道脸色一下子好转起来。

    刘福通没有说话,看了看林飞和陈老三。

    林飞和陈老三很默契的点了点头,刘福通看到这俩兄弟,表情也是缓和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