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游罢大唐乐未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七 齐王刁钻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忽然,常风忽然闻得一阵风声攒动,一时两个起来,窜出了屋子,四下张望,看到一个人从宅前飞过,直投北去。他们循着痕迹,向前追去。

    这个人一直到了一处宅子附近,没了影子,他们跳进了宅子,一时蹲下,倾听动静。

    这里一处厅里坐着个大和尚,却是天元僧,一侧是个稍显瘦弱的中年人,眉目凝重,十分低沉。

    一时一个人从外走近来,却是林药师。

    这个林药师看看两个人,笑道;‘大师,潘先生,幸会了。“

    这个潘先生微微颌首,天元僧点点头,林药师坐到了天元僧的下手。

    林药师那一夜,本来这田敬宣在他门前放了盆火海棠,却被他用丹药破了火海棠的药性,进而起身,跟踪了田敬宣,赫然发现他竟然结识炎门的高手廉青萌,着实叫他十分惊恐。逃跑之时,被廉青萌一掌击落斜坡,滚落下面,廉青萌急追不舍。

    幸亏下面深沟下是片溪水,他滚落水中,一时向下游冲去,而同时廉青萌急追上来。

    他一时无法,就在一处深水位置,潜伏下去,没敢冒头。

    这时夜色昏暗,四处树木遮拦下,也难辨水下有人,故而廉青萌追过去了,一时也没回头。

    林药师才算捡了条命,从此不敢在那里呆了,北窜到了洛阳安身,直至今日。

    那潘先生说道:‘林药师,你可打探到了消息?“林药师说道:’是,打探到了,这时傅菁纬和常风都到了洛阳,在秦王安置下,住在一处新宅里。两个人据说如胶似漆的,十分亲密。”

    潘先生知道他不能亲见此事,定是捕风捉影,说道:‘你还知道什么?“

    林药师说道:‘傅菁纬看来自从师父死后,没打算回去炎门啊。“

    潘先生哼一声,说道:‘她杀了我地火宗的弟子何云歆,还会回来吗?“

    林药师说道:‘是啊,她如此胆大妄为,不可不除。‘

    潘先生哼了一声,瞪了他一眼,说道:‘用你说?可是他如今在秦王的眼皮底下,你说如何除去?“林药师说道:‘可以说秦王勾连江湖匪类,接着此次机会,将常风他们都赶出秦王的视线。“

    潘先生呵斥道;“你蠢啊,常风在张难堡,当时截杀宋金刚时,立过赫赫功劳,还在晋城顽强阻击刺客袭杀秦王,还在这次洛阳攻防战僵持不下时,利用暗道,将送入城里,灭了王世充,这三件功劳,如何抹杀?”

    林药师登时哑口无言。

    天元僧说道:‘这地道也是奇怪,当时据说王玄应和这大喇嘛几个人都不知道,可是你林药师知道啊,你还进去过,在此盘桓一段时间,为何不事先告知我们呢?“

    林药师当时苦笑道:‘我是知道那个地道,可是我没想到秦王如此迅速的就清掉了王世充外围,在此当口,常风就突然回来了洛阳,指出了那个地道,进而叫王世充败的稀里糊涂,就被送去了长安谢罪。“潘先生喝道:’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关键事情一个都没说,你竟研究怎么用对付女人了吧?”

    林药师可不敢出言反驳,他也顶不住潘先生几拳几脚,故而只好满脸通红,一言不发。

    这时天元僧叹道:“此时这件事可以揭过去了,如今是怎么对付常风和傅菁纬?“

    潘先生说道:‘常风背后是这秦王殿下,还有这几日和他们并肩奋战的虞宗褀,潜月宫,和冷剑亦几个人。这些事情,都是接连发生,叫我们猝不及防的。“

    天元僧说道:‘傅菁纬突袭何云歆,是始料不及的,当时损了蜀州的眼线,故而没能及时除掉潜月宫这个绊脚石,真是一招错步步错啊。“

    潘先生叹道;‘还有肖柯成这个东西,真是狡猾,当时带着常风去了苏州,还真是机缘巧合撞进了潜月宫的怀里,以至于师偃风功败垂成,真是天意啊。“

    天元僧说道:‘还有这梵奎,可是一等一的好手,自从那次被大喇嘛和林药师骗进了山洞,误中,几乎丧命,从那时起,他就学乖了,不好对付了,叫我们无语啊。“

    潘先生暗叹:‘大喇嘛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为何不能杀了梵奎,以至于我们一时都束手束脚,简直一切徒劳无功啊。“

    潘先生等人,一直想在这蜀州元星轸诸人杀入潜月宫的前夕,一时利用何云歆为其传信,逼迫两派血战,进而坐收渔利。可是何云歆却是吴江被傅菁纬突袭而死,接着常风,虞宗褀和梵奎接连介入此事,导致师偃风,元星轸诸人都是武功而返,十分窝囊。

    潘先生也深感世事弄人,天意如此,也只好从容面对,从头再来。

    天元僧说道;‘此时盛鹤彦也知道了廉青萌死了,可是却也是无动于衷,看来是多年来被纠缠狠了,此时可算是搬走了绊脚石,一时自由多了。“

    潘先生摆手说道:“不,你不懂盛鹤彦,他不是那种薄情寡义的人,不管是他对待廉青萌,对待后来的解淑芳,还是其他女人,他都是全心全意的,只是滥情由此,不可自拔而已。此时廉青萌死了,其实对他来说损失惨重,因为他的眼线没了,等同于少了一只眼睛,而且傅菁纬都可能弃之而去。而各路炎门首领中畏惧他的人,恐怕都比畏惧廉青萌的人要少,故而廉青萌去了,对他是个重创。而他也不会把这笔账记到死人封长镜身上,而是会把这一切的怒火,都朝着我们发来。”

    天元僧奇道:‘为何?“潘先生说道:”他目光如炬,当可看穿这里的猫腻。我们急于利用蜀州人对付潜月宫,而同时此时牵动了廉青萌爆发了复仇心事,故而派遣各路人马协助围堵潜月宫。可是事到临头,各路人马都是互相观望,未去策应,唯独这时师偃风他们还劫持了封长镜,对于封长镜太过低估,因此引来了廉青萌,爆发激战,双方同归于尽,导致后果一盘勒瑟。廉青萌的大意,封长镜的隐忍,都使得整件事,从那时起都对我们十分不利。盛鹤彦可以看懂,是我们在背后推动,故而他一定将怒火喷到我们身上,这是必然的。“

    天元僧不无忧虑的说道:‘这时当如之何?“潘先生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来时再做区处。他也不会说来就来,这个无把握不出手的人,你们放心吧。”

    这时,天元僧才稍稍心安,潘先生也是说道:‘嗯,林药师,你再去盯着常风他们,莫要惊扰他们,一旦有成,我再赏你两个漂亮姑娘,让你尽兴啊。“林药师乐得喜不自胜。

    忽然,这时傅菁纬的耳畔再次传来了一阵魔音的涡动,一时捅了常风一下,两人悄悄撤出了监视地点,撤出了宅子,直朝东南奔去。

    那里,在傅菁纬跟出了一段路,在一处宅邸前,却是一时这魔音涡动消失了。

    常风低低问道;‘怎么了?’傅菁纬奇道;“是炎门的人,将我引到此间,可是却突然消失了,这是哪里啊?”常风看了看四周,还没整明白,就闻得一阵咆哮声,从院里隐隐传来:“娘的,老子不干了,不干了,也受这齐王的鸟气了,不干了,走走。”

    常风听着声音却是有点耳熟,一时就看到四个人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一个人还是步履蹒跚的。

    常风看去,这四个人赫然有昔日六合帮的徐铮荣,汲存义和后加入的姚奇帧,和许智崇。

    他们当时跟着常风,从大别山,直至桐柏山南麓,一直过襄阳,直抵这边的长安之东,才会合了李靖将军。那时,常风劝他们加入李旅,也可以获得个好名声,一时四人都加入了李唐序列,那五百多的帮众,也随之加入了李兵序列。

    可是,时隔许久,不知为何,几个人都要说不干了,这里还有个汲存义,一瘸一拐的,不知为何。

    这时,四个人堪堪到了院子里,除了汲存义脸色微显痛楚外,都是义愤填膺,脸色愤懑。

    这带头的却是徐铮荣,和姚奇帧,许智崇也莫能约束,此时鉴于义愤,也不想约束,直想一走了之。

    这几个都是脱了军服,看来是铁了心,准备走开的。

    这时,四处忽然马蹄声大作,接着一队人马呼啸而至,常风两人在院外阴暗处止步观看。

    这时来了个眼神凶狠阴鸷的少年将军,也就十七八岁,此时带着一百来人,包围了这间院子,同时带头起码直冲进了院子,大喝一声:“谁敢走?”

    这时院里四个人都是十分震惊,看看面前之人,都是略带不忿之色。

    这个少年将军却是齐王元吉。

    元吉没带幕僚,只是带着百余人的卫队,呼啸而至,在院中也不下马,喝道:‘你们几个江湖草莽,真是毫无章法了吗,目无法纪,哼,还想脱离军旅,真是做梦。为何逃走?“

    这时徐铮荣喊道:‘你还问我们?你看看汲存义兄弟,都被你打成什么样了,还能下地吗?“

    元吉满不在乎,笑道:‘嘿,这件事都过去了,难道就因为他,你们就要出走?“

    徐铮荣说道:‘哼,我们本是李靖将军旧部,秦王麾下,在秦王麾下都未受过如此的。那时,在围攻洛阳,虎牢关吃紧的当口,秦王带兵东去增援。你与屈突通外围继续猛攻洛阳,我们借此就稀里糊涂划到你的麾下,不曾想啊,嘿,不过是因为汲存义兄弟,那时在营前疲倦不堪时,打了吨,你就不依不饶的,要打要杀的。最后还是打了我汲存义兄弟三十鞭子,谁让我们是兵呢,我们就忍了,可是今天怎么说,难道我兄弟又得罪了齐王了,非要您亲自动手,将我汲存义兄弟,几乎打死在郊外营前吗?还有饱受羞辱,不如不干了,走了。“

    这时,常风他们都气愤了:“看来齐王凶狠霸道,一时 因为小错,鞭打汲存义,不知为何又在今日当众鞭打汲存义,致使几个人萌生了出走之念。“

    这里齐王不怒反笑,说道:‘好,你们可以走,反正洛阳都已攻克,你们草莽本性都已暴露无遗,我也不想要你们了。今日你们也别想走,来人,开弓放箭。“

    这时四处弓箭手搭开弓箭,就要屠杀四人。

    这里陡然呼啸声传来,却是一哨人马从远处奔来,为首的是秦王,和尉迟恭,秦琼。

    这队人也足足百人,杀到了宅里,秦王跳下了马来,喝道:‘且住手。”

    这里护卫闻得李世民到了,一时放下了弓箭,李元吉虎目圆睁,喝道:‘都听谁的,射死他们。“

    这时护卫们再次拉开弓箭,蓄势待发。

    这时李世民喝道:‘元吉,你要作甚?你在洛阳城破之际,就是如此对待昔日为我大唐立过汗马功劳的弟兄们?你对得起他们吗?“

    这时汲存义四人一起单腿跪倒,徐铮荣说道:‘秦王,我们不是反你,而是齐王欺人太甚,当众鞭打汲存义,至其几乎昏迷,还不依不饶的,最后是我们把他抬回来的,关键是我兄弟无错,为何遭到无辜鞭打?“

    李世民强压怒火,知道元吉这股邪火本是朝着自己来的,只是四个人不巧都代为受罪了。这时李世民过去,搀扶起了四个人,说道:‘我体谅你们,我早闻得,那时在洛阳一战,你们都连续奋战三日三夜,围攻之下,未及休息,汲存义在营前困倦,故而打了个盹,其实无大错,遭到鞭笞实属无辜。”

    齐王元吉一听,也不下马,说道:“二哥,你什么意思,反倒护着他们,和我作对?”

    李世民回头瞪了他一眼,说道:‘元吉,你好煞气啊,我不知道你这底气从何而来?只因你是齐王,就可以任意鞭打士卒。我告诉你,不是你元吉和屈突通在打洛阳,前线上冲锋陷阵的都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一个个的士卒,在前不顾生死,浴血奋战。没有他们,你单枪匹马,能拿下洛阳?真是,哼。你还想做齐王,没有人给我们撑着,我们都算什么?没了士卒的庇护,我李世民都是个草头王,空架子,算什么?你啊,总是好勇斗狠,在此胡乱伤人,将一个无辜之人,在郊外点兵之地打成重伤,这是什么规矩?出营饮酒斗殴,伤人性命,作奸犯科,才可以鞭打三十,你却是足足鞭打百下,几乎叫人当场死命,你这是哪一家的王法?“

    这时这几句话说的四个都是十分感动,几乎是滴泪谢恩,可是面对齐王元吉,却是丝毫不觉理亏。李世民治军之略,自然远胜元吉,此时几番话,却是足以镇服四方,无人不服。

    齐王元吉却是满不在乎,笑道:‘二哥,你如此说,倒像是我的不是了,我没错,这几个都江湖出身,没甚王法,不打不行。“秦琼和尉迟恭都是江湖出身,闻言不为不悦,死死瞪着齐王。

    李世民回身对着齐王,正色说道:‘元吉,我看你年幼,不懂事务,贪玩任性,我此次不想和你为难。这几个人本是我旧部,当时是因为我要去增援虎牢关,对付窦建德增援。故而暂时将此四人交于你麾下,暂时拖带着一起进攻洛阳。此时洛阳已然到了我们手里,也算告一段落,四人都要重新划归我的麾下,你可以走了。“李世民的愤怒,鉴于颜色,此时如此处置,已经很给李元吉面子了。

    李元吉还是不下马,此时陡然一弯腰,取一只弓箭,搭到了自己的宝雕弓上,就要开弓射杀四人。

    李世民到了四个人身前,喝道:‘元吉,你敢动手?我就去长安,我们到殿前对峙。“

    那时,元吉也是自幼凶狠,曾经将自己幼时的救命恩人,找壮士将其拉死,可见其阴鸷凶狠。

    李元吉出生时,母亲窦皇后厌恶他的长相,不愿意抚养,命令家人将之抛弃。侍女陈善意偷偷将他抱回,秘密抚养,等李渊回家禀告了他,方才使得李元吉没有夭折在襁褓之中。然而陈善意的善举却未得善报,后反而因事被李元吉命壮士拉死。李元吉后来也后悔了,私谥为慈训夫人。

    此时李元吉心狠时,都当他们四个是猎物,也不当人看,就要拉弓射杀,却遭到李世民强力阻挡。

    这时,常风两人都受不了了,就要出去动手,却又闻得一阵马蹄声,从外传来,来了两人。

    一时两人进了这里,一个是四方脸,目光如炬,面色如水,一身灰布长褂。

    一个是武将,一身戎装,虎虎生威,却是建成的部将桑显和。

    这文弱一点的却是魏征。

    魏征当时初已附唐办事,东去安阳一带催办粮草,不想被窦建德所擒,以为郎中任事。可是接着窦建德在虎牢战败,在河北之地,太子建成的部将桑显和,将其营救回来,接入长安。

    此时桑显和和他是初入城里,就闻得这里喧嚣,故而过来查看。

    李世民看看桑显和,因为都同时在西河共过事,所以认识,拱手说道:‘桑将军。“

    桑显和一时介绍道:“秦王,这个是魏征,昔日瓦岗军师,您该认识的。”

    李世民看了看魏征,却是宛如虎卧龙盘,一时点头,说道:‘对了,两位为何突然来此?“

    魏征施礼说道:‘秦王殿下,我也是初脱囹圄,从窦建德处被桑将军救出,故而来了洛阳,在此路过,巧遇此事,故来观看,秦王莫怪。“

    李世民没怪他,说道:‘可是此事大事未了,慢待两位了。“

    魏征当时看看齐王,说道:‘齐王殿下,你在兄长面前尚不下马,有违做兄弟的礼数。你若在军中,可以不计此事,因为军中战时,为将可以免去见长官下马之礼,然这时洛阳早定,而齐王马上倨傲,是为何故?“

    齐王元吉素闻魏征铁面直谏,在瓦岗如是,在这里如是,在日后李世民登基后也如是。

    李元吉一时脸上通红,收了宝雕弓,从马上下来,恭恭敬敬给魏征施了个礼。但是还没理李世民和桑显和。

    魏征还礼,说道:‘齐王在此何故发此大怒,非要射杀四人呢?“

    元吉说道:‘他们四个无故脱营,都是十分散漫,一时难以消除江湖匪气,不可不除。“

    尉迟恭和秦琼听到“江湖匪气”四个字,都是十分不舒服,一时尉迟恭晃了晃手里的沉重钢鞭。

    元吉深知这时尉迟恭脾气爆,武力高,一时也曾畏惧,退后三步。

    那时,魏征看看尉迟恭,笑道:‘尉迟将军,且慢动怒。对了,秦王殿下,您看此事如何处置为妥?“李世民说道:’我想将四个人继续拉回本队,由秦琼将军代管,此事就如此了了。”

    魏征看看身后的元吉,元吉喝道;‘不行,这种人在军中不可留,非杀不可。”

    李世民,秦琼尉迟恭都是瞪着眼睛,就要发怒。魏征一时拦住了他们,说道:‘等等,这件事既然闹大了,不如这样,秦王殿下,你看这样好不好,可以将此四人都调去他处,远离洛阳?你们都是兄弟,各让一步,也算双方都有个台阶下,行不行?‘

    李元吉畏惧尉迟恭,闻言点头,李世民想了想,此时还是点头了,但是随即补充道:“那好吧,只好委屈他们四位了。这样,调他们去芒砀山,暂时处置那里的盗匪事务。据说那里盗匪多半是王世充旧部,我们的人到了那里,也可以约束他们,进剿或招抚,都可以。他们四个连同旧日部属,都可以跟去,我就只一个条件,不可再拆分他们四个人了。”

    李世民何等精明,一时堵死了元吉想拆分他们的念头,还一时将他们调去芒砀山,也算给了面子。

    魏征看了看元吉,元吉一想,这也是可以,一时点头。

    这边李世民说道:‘来人,赏锦缎十匹,银百两,去好好治伤啊。“

    一时随军倒是真带着锦缎十匹,银子百两,就此当众发放。

    这时,一切办完,四个人叩谢秦王。魏征心道:‘哎,,如此一来人心所向,都在李世民这里。“

    魏征暗自摇头,看了看齐王,元吉才骑马,趾高气昂的去了。

    元吉部从纷纷撤走了,李世民再此送走了魏征桑显和。

    这时常风从暗处出来,拱手施礼,说道:‘秦王,我代几个兄弟,多谢秦王赏赐。“

    李世民笑道:“我也是无法,权衡利弊,只好委屈几位了。这样也好,你们在此也是不顺,就此去了芒砀山,切记不可胡为,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军法。”

    四个人都是感激涕零,也对常风是稍显不舍。

    常风说道:‘对了,秦王,我有话说。借一步可否。“

    秦王点头,常风和他走到一处墙边,才低低言说了这听自于潘先生等人口中的事情,一时又说起了这几日得知的情报,李世民点头,说道;“好,多谢了,你也随着他们去芒砀山?”

    常风说道:‘秦王保重,他们若单独去芒砀山,我也不放心,只好去一趟,容后再和秦王会合。”

    秦王叹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你懂吗?“

    常风说道:‘我闻得那时传来非议之时,就有了暂时离开洛阳的念头,当此时刻,希望秦王自己保重,任重道远,就算可以一统天下,还是需要对付眼前危局,我不能再说了,唯恐泄露天机。唉,总之一句话,天下是秦王的,谁都夺不走,太子也不能。”

    李世民稍显动容,拍拍他肩头,笑道:‘记得我第一次看到你,在长安宫殿,你就说过此话,那就借你吉言了。“两人回到了诸人面前,李世民嘱托各处安排粮草,择日四人出发,去芒砀山剿匪。

    秦王去了,带队和尉迟恭秦琼出了宅子,常风和四个人在此欢聚,倒也百感交集。

    想不到上次在长安之东分离,直至今日,却已经是时过境迁了。

    傅菁纬没进来,为了避嫌,也和四个人不熟悉,所以暂时没现身。

    那时,次日他们就准备早早脱离洛阳这个是非之地了,故而汲存义带着伤,和一众旧日二百来人的部属,押着粮草,和常风一起,东去芒砀山剿匪。

    常风此时随军东去,却也五味杂陈。想来自己初次抵达此地,见到的就是秦王。而此时再次脱离秦王,东去芒砀山,心里不是滋味。可是转念一想,也好,也许分离就是为了下一次的重聚。

    这如飞镖和靶子,每次的分离,都会为下一次的重聚而生。

    这时,他们几个重逢,倒是感情不减。虽然他们都在军中历练多日,但也不改江湖豪情,在此也是获益良多,就此去剿匪,也省了去看齐王的脸色,一时安心。

    那时,常风越想越觉得不对,这时齐王突然无辜鞭打汲存义,最后魏征前来,四人被贬芒砀山。

    这一切的一切,看似巧合,其实似乎是个圈套。

    他们都是秦王的部属,却一时都被贬去了芒砀山,形同流放。

    李元吉不在别人身上下手段,而唯独鞭笞六合帮的汲存义,看来是有所企图的。

    李元吉或许就是要逼迫他们离开,脱离洛阳李世民管辖,进而再慢慢削减李世民的势力,这是一招恶毒的釜底抽薪之计,然这一招看似普通,却也尤为狠辣。

    他抓住了四个人秉性纯良,且好事冲动的缺点,故而一击即中,四人都离开了洛阳。

    常风也势必受其影响,也出走外方,这算是一石二鸟。

    秦王当时也知道,可是无可挽回,只好先叫他们去了芒砀山,反正也不远,就此两家都高兴。

    李世民想的深远,故而当时将他们都派去了芒砀山,芒砀山有这王世充的旧部作乱是不假,但是叫他最不放心的并不是这件事,而是窦建德在山东的旧部,也蠢蠢欲动,故而派去他们,也是为了下一次征讨山东做了准备。李世民的心思深长,也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这句话李世民牢记在心,故而经常在外征战,一来可以树立威信,建立功名,结交豪杰,二来也可躲避宫里明争暗斗,此乃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常风在路上,还是向许智崇了解下那时的情况。却是李元吉当众挑衅,故意鞭打汲存义,看来所料不错,就是个圈套,但是鉴于形势,不能和四个人言明,只好先去芒砀山,再做区处。

    这时一众人等早出了洛阳,从洛水东下,直至开封之南,进入商丘东南芒砀山之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