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启人生198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贺年卡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间飞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时间已临近1988年元旦。

    小说《缘份》虽然没有结尾,却让耿文魁和李瑛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当然这种亲密是同学间的亲密,不是那种情侣间的亲密。

    李瑛忍不住问他:“芊芊和颜闻最后在没在一起?”

    耿文魁的回答是:“你觉得他们会在一起,那就会。你觉得他们不会在一起,那就不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愿望,结果自然也不同。”

    “你这等于没说。”李瑛白了他一眼,她觉得小说里的颜闻就是耿文魁自己,而那个芊芊又会是谁呢?

    “该不会是我吧?”她脸一红,觉得自己或许是想多了。

    “如果没想多呢?那他不就是在暗示什么吗?”李瑛瞥了一眼埋头读书的耿文魁,少女之心微起波澜。

    耿文魁丝毫没有察觉身旁女孩心思波动,他正在考虑元旦前实施第一个赚钱计划:倒卖贺年卡。

    八十年代末期,学校里流行元旦前夕好友间互送写有祝福的贺年卡。这种贺年卡比明信片小,大约相当于明信片一半大。正面印有各种花草美景图像,背面是用来书写祝福文字的空白留言处。

    贺年卡在学校周边小商店售卖价是两到三角钱一张,一套十张共计两三块钱,倒也不贵。如果去民主路马路市场批发,一套在一块钱多钱,算下来零卖净利润至少能达到100。

    耿文魁就是看中了这个差价。

    三十中初一级部有三百多学生,按照每人买二十张的话,那就是六千张,合计六百套,全部卖掉的话能挣个五六百块钱。

    什么买卖都得有原始起步资金,耿文魁身上分文皆无,只能厚着脸皮从爷爷、三叔、四叔、堂哥、堂姐那里先后借钱,一共凑到了五十元。

    他拿着手里仅有的这五十元钱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发财计划。

    民主路市场并不是一个正规市场,而是摊贩们自发形成的一个马路市场。摊贩沿着马路两侧席地摆摊,他们大多来自于江浙一带,主要是批发各类小商品。类似贺年卡这类的小东西,想批发的话最少一百套起。

    耿文魁手里只有五十元钱,买不起一百套。迫不得已,他只好一家挨一家跟摊贩商量,看看能不能五十套就批发给他。

    眼看着市场快走到头,仍然没有一户愿意以五十套批发给他。其中一户看到他还是个学生,好心给他做了个解释:这种纸质贺年卡每件包装是一百套,如果拆开卖,剩下的就没人愿意要,很难卖出去,所以商户们都以一件一百套起卖。

    正没奈何时,忽听一个轻灵悦耳的声音在喊他:“小同学,你过来。”

    耿文魁回头一瞧,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扎着马尾辫,穿着一身运动服,亭亭玉立站在一个摊位前喊他。

    “你叫我?”耿文魁看这姑娘虽然穿着朴素,但眉清目秀,气质优雅,不像什么坏人,便走了过去。

    “是我叫你。”姑娘指了指摊位上的一件贺年卡道:“我听你想买五十套贺年卡?”

    “嗯,对。”耿文魁看见摊位上有摊主,揣测着这姑娘和摊主的关系。

    “是这样,我也想买五十套,要不咱俩合买一件?”

    “行呀!”姑娘把想法一说,耿文魁喜出望外,这可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运气太好了。

    摊主倒无所谓一个人买,还是两个人买,只要给一件的钱就行。姑娘已经讲好了价,一百元一件,俩人把钱付了,撕开包装,将贺年卡对半分割完毕。

    “姐姐,我帮你绑。”姑娘骑了辆老旧的永久自行车,耿文魁帮她把贺年卡打包绑好,再捆到自行车后座上。

    “谢谢你了,小弟弟,再见。”姑娘理了理额头有些散乱的乌黑秀发,迈腿骑上永久,缓缓而行,渐渐远去。

    耿文魁和这姑娘都没有料到,这一次碰面便是他俩一世情缘的开端。

    五十套贺年卡体积不小,目标太大不好隐藏,因此耿文魁去学校时只随身带了十套。早上在北大一小门口和其他三个同学及见了面,路上商量着让他们三个也帮着推销贺年卡,报酬是每人白送一套。王黎明等人和他既然是哥们,自然没想太多便痛快答应了。

    学校里卖贺年卡无法大张旗鼓的宣传,只能私底下通过人传人来散播消息。耿文魁进的是相对高档的贺年卡,这种卡校外小卖部每套售价三元,耿文魁只卖两元。对穷学生来说,这个价格相当有吸引力。

    情况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刚到第二个课间,十套贺年卡就被一抢而空,还有十几个同学跟他预定了二十多套。一上午就挣了十块钱,耿文魁心情难免有点兴奋,感觉在教室里有些坐不住,直想偷着逃课去民主路再进点货。

    “镇静!镇静!”耿文魁深呼吸了一口气,不禁有些自嘲:“一年挣三四十万的时候也没这么激动,现在十块钱就把我弄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难道说身体年轻了思想也幼稚了?”想到此,他情不自禁轻轻打了自己一巴掌。

    “耿文魁,嗯……”李瑛打断了他的思绪:“我想买两套,你那儿还有吗?”

    “有,下午我送你两套。”本来他就计划送给李瑛一套,现在她要两套,好人做到底,干脆都送的了。

    “那多不好意思?”李瑛脸颊一红,略有些小儿女神态。

    “没什么不好意思,你帮我提高学习成绩,这是应该的。”耿文魁作为过来人,哄个小女孩还是轻车熟路。

    “我帮你?”李瑛纳闷道:“我怎么觉得是你在帮我呢。”

    “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吗。”一向高傲的学霸班长放低了姿态,耿文魁怕她难为情,赶紧含糊答道。

    下午耿文魁把剩余四十套卡全部带来,还没等上第一节课,就被班里的同学全部抢光。

    李瑛手里拿着卡片细细欣赏,这两套贺年卡是耿文魁为她精心挑选的,颜色和图案恰好符合她的喜好。

    “谢谢!”李瑛冲他嫣然一笑,娇媚无比。耿文魁登时有些恍然,依稀感觉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回过神来后,耿文魁觉得自己非常可笑,现在的他不正是一个十三岁的年轻人嘛?还怀念什么青春?他现在就站在青春边上,未来有着大把青春供他挥霍。

    放了学,耿文魁直接去了民主路,这次他大胆买进了一件货。下午四五点钟已经临近收摊,耿文魁使出三寸不烂之舌和前世技术交流谈判的技巧,说服摊主破天荒给了95折优惠。耿文魁拿出身上全部95元买进了这件货。

    面对一百套贺卡,耿文魁心里有些没底,只是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卖。他找到了各班认识的同学,让他们帮忙把他卖便宜贺卡的消息散布出去,争取在最大范围内推销自己的贺卡。

    耿文魁低估了同学们的消费能力,不到两天他手里一百套贺卡全部卖光。兴奋之余,他又去民生路进了两件货。除了开拓学校市场外,他还找遍所在小区认识的中小学生,向他们推销自己的贺年卡。

    还没等到市场开拓,有人已经到班主任那里告了他的黑状,说他不好好学习,把课堂当市场售卖东西,影响了课堂纪律和同学们学习情绪云云。

    班主任杜立勋立刻把他叫到办公室问起此事,耿文魁答复是勤工俭学,没有影响讲课和学习,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成绩。

    杜立勋仍然苦口婆心的劝他以学习为重,学习好了考入一中,再考上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后自然有钱可赚,现在不必捡芝麻丢西瓜分散学习精力。面对老师的好意,耿文魁也只能唯唯答应,当然回去如何做那是另外一回事。

    为了开拓销路,耿文魁趁着周日又找到了雷跃东、隋大陆和于伟志,托他们在一中推销自己的贺年卡。一中学生的消费能力更强,元旦前仅仅一周时间里就轻松地消化了耿文魁先后送去的四件货。

    在1988年元旦前的两个多星期时间里,耿文魁一共卖出了十件半贺年卡,扣去成本和给帮忙同学的好处费,净利润有一千多元。

    1987年还没有发行百元大钞,人民币最大面额是五十元,常用的是十元纸币,一千多元放在一起厚厚一摞钱。

    耿文魁盯着这些钱,若有所思。

    他用了两个多星期时间挣的钱几乎相当于父亲一年工资,由此可以推算民主路那些摊贩的收入是何等可观,但作为改革开放经商先行者,他们所经历的艰难也是常人无法理解和想象。

    良水作为北方城市,百姓的观念比起南方某些省份还是落后很多,他们尊崇的仍然是大国企职工身份,即使收入远低于南方来的这些小商贩,他们内心深处仍然瞧不起这些人,浑然不知数年后他们也面临着下岗失业的窘境。

    耿文魁把一千元存进银行,剩下的几十元以作不时之需。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赚钱计划就给他带来了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