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海飘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引子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林建图的记忆最深处,那一年,对他来说是人生的很大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他的青春从一种可能走向了很多种可能。他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一名打工仔的转变,他的生活也从原来的岁月静好,云淡风轻, 到后来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那个时候的大背景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中高考实行“并轨”的前一年。什么是“并轨”通俗点讲,就是以后的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自谋职业。这对于想通过中高考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孩子,无疑不亚于一颗重磅,所以说那一年是国家包分配的最后一年,那一年如果考不上大学,即使后来再复习考上大学,似乎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然而,严重偏科对于数学一窍不通的林建图, 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并不是那么容易。林建图他们家虽说是在农村,但也算是世代书香,家教甚严,林建图从小就富有责任心正义感。祖父是方圆几十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父亲林国庆, 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长到二十几岁,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取消“接班”制度。那么林建图的父亲接了祖父的班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也就水到渠成了。林建图一共姊妹四人,分分分别是大哥林建宏、二哥林建伟,还有一个姐姐叫林建蓝,姊妹四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合在一起刚好是“宏伟蓝图”也许他父亲,给孩子们取名字的时候也有建设祖国“宏伟蓝图”的意思吧!

    林建图的父亲,从小对四个孩子管教很严。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能够子承父业做老师。值得欣慰的是,老大林建宏,老二林建伟和老三林建蓝都顺利的考上大学,并且毕业后都做了老师;剩下小儿子林建图或许是家中的异类,从小学到高中,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喜欢看各种小说,耽误了不少学习,语文历史成绩倒是挺不错。但是总成绩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一直是林老师的一块心病。

    在当时的情况,高中毕业如果考不上大学,要么家里有钱有势,可以买一个事业编制,进入镇或者局机关上班,要么就是报名参军,当然参军没有钱没有关系也是不行的。如果二者都没有的话,只能走最后一条路南下或者北上打工,有钱有势的毕竟是少数,这条路也是,大多数普通家庭孩子高考落榜的唯一出路。当然对于林建图这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教师家庭来说,一没钱,二没权,如果高考落榜,只能选择这最后一条路。

    打工,这个词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刚刚流行。内地,特别是一些欠发达省份的没钱读书或不想读书的年轻人在电视、报纸等一些媒体的宣传下,都想着去外面的花花世界看一看,闯一闯,都以为沿海发达地区遍地黄金,挣钱容易。然而,事实真的是那样吗?

    东江省位于东南沿海地带,而东江省的东川市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特区,经济繁荣,企业众多,是打工者趋之若鹜的地方。那时候长三角地区还不是那么发达,京津地区管理特别严格,所以全国百分之六七十的打工者涌往东江省的东川市及相邻的几个地市。

    那时候乡镇或者农村的年轻人,有两种人是被别人羡慕的,一种是学习成绩优秀,考上师范中专,或者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毕业能分配工作的;还有一种就是去东江省打工,赚到钱的。然而对于林建图来说,从小到大父母寄希望于能考上大学,将来当一名老师。虽说林建图出生于农村,他却从来没有干过什么农活或家务,可以说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再加上他从小个性比较强,一身傲气,所以说林建图如果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而选择走打工这条路的话,等待他的或许会更加的,坎坷无常、荆棘丛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