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容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七章 兄弟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贺凇只得张口劝慰怒气冲冲的兄长:“大哥息怒。三郎的亲事,你这个父亲,岂能袖手不管。”

    贺祈是平国公唯一的嫡子,也是未来的平国公世子。他的妻子,是未来的一品国公夫人,贺家的当家主母。

    贺家儿郎成亲有子后,便要进军营。数年后,贺祈还得接替平国公,坐镇边关。贺祈的妻子,执掌内宅教养儿女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撑起平国公府的门户。

    也因此,贺祈的亲事不得不慎重。

    平国公余怒未消,哼了一声:“我倒是想管,母亲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一意护着那个混账,要为他定下这门亲事!你让我怎么办?”

    这倒也是。

    一想到亲娘的脾气,贺凇也觉头痛。

    老平国公早逝,他们兄弟都是太夫人一手养大的。太夫人信奉“儿子不打不成才”的原则,管教儿子从不手软。兄弟两个也一直孝顺听话……

    想不听也不行啊!

    严厉的太夫人,到了孙子这一辈,偏偏格外骄纵。尤其是贺祈,纨绔的恶名,隔着千里都传到边关来了。

    平国公既恼怒又无可奈何。贺祈亲娘早早死了,在祖母身边长大。太夫人要护着孙子,谁也不敢说个不字。再有温软和善的二婶娘骄纵着,贺祈可不就成了横行无忌的纨绔?!

    兄弟两个相对无言。

    然后,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算了,不说这些。”平国公深深呼出一口气:“我今日提也提了,程军医不肯点头,可怪不得我。我写信将此事告诉母亲一声,接下来他们祖孙要如何,我也不管了。”

    贺凇听得失笑不已,看兄长一脸郁闷,也不忍心再多劝了。

    平国公原配朱氏死得早,这些年,平国公只纳妾室,并未续弦。妾室生再多的儿子,也是庶出,丝毫动摇不了贺祈的地位。

    可见兄长心里,对嫡子贺祈的期望甚高。

    贺祈幼时聪慧过人,天赋出众。可惜被骄纵过度,颇有越长越歪的趋势。平国公口中不说,心里却是恨铁不成钢的失望。

    (ex){}&/  在老可汗的病榻前,卜赤立下毒誓,待侄儿成年后,就让出可汗之位。

    老可汗一死,卜赤做了新可汗。按着鞑靼习俗,顺理成章地接手了老可汗所有的阏氏。柔嘉公主忍辱委身新可汗,将儿子抚养长大。

    如今,鞑靼太子已十八岁。

    柔嘉公主亲自写了国书,为鞑靼太子求娶大楚公主。

    公主远嫁和亲,在大楚朝并不鲜见。边关常年打仗,每年不知要死多少军汉,还要消耗大量的钱粮。为了征丁养军,大楚朝国库年年空虚。

    身为一个勇武好战的天子,宣和帝从来没有放弃扩张疆土彻底将关外草原收归大楚的想法。不过,这显然不是朝夕之事。

    嫁一个公主,换来几年的休养生息,怎么看都是极合算的事。

    当年柔嘉公主嫁去鞑靼,大楚和鞑靼休战了五年。边关也难得平静了五年。

    和亲一事,平国公和贺凇也是赞成的。不过……

    “大楚只有两位公主,不知皇上是否舍得爱女和亲远嫁。”贺凇低语道。

    十五岁的寿宁公主元乔,是裴皇后嫡出。十四岁的康宁公主,是宫中的顾贤妃所出。寿宁公主聪慧貌美,颇得皇上喜爱。康宁公主温柔和顺,顾贤妃不得圣宠,这对母女在宫中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宣和帝若有和亲之意,会令谁远嫁?

    是嫡出的寿宁公主?还是庶出的康宁公主?

    平国公眸光一闪,淡淡道:“和亲之事,自有皇上圣心决断,无需你我操心。鞑靼野心勃勃,屡屡进犯边关,是我大楚朝的心腹之患。”

    “便是和亲休战,边军也绝不可懈怠。”

    “大楚总兵力约有三十万,边军就占了三分之一。每年为了养十万边军,衣食兵器战马辎重种种,加起来就用去四成税赋。我们贺家世代为将,镇守边关。我们在,则边关无忧。若边关有失,你我只得以命殉国。”

    贺凇神色一凛:“大哥说的是。”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