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大清王朝于1864年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太平天国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当然也是封建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在对外表现出的不对列强屈服的民族气节深受赞扬,所以很多人对于他的灭亡表示了同情。但是虽然他表现出不屈的民族气节是很好的,但是他的性质没有变,仍然是封建帝国。他展现的民族爱国之情是值得我们去记住他。当然太平天国也拉开了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序幕。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他未能起到使中国不受压迫的现状。当然镇压这次运动使得清不得不任用一些有作为的汉族官员。使得清的官员有了一次换血,也使大清腐败的机制下有了一丝微光。国内起义的镇压加上国外也没有对大清进行太大掠夺和战争,所以为大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于是大清进行了近代化的历程。
在前面提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亦䜣在北京与英法军签订条约,其中就成立了总理衙门,亦䜣则成为首席官员。就这样大清国的近代外交从此开始。在同一年代19世纪60年代,整个洋务运动都在大清国出现了。当然在之前亦䜣等就向咸丰帝提出了洋务运动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的统。于是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了。其中最厉害的就是近代海军的创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舰队这三支舰队中属于北洋舰队实力最强,在当时的有种说法是这支舰队可以在世界排在第八位又有人说可以排在第十六位但在亚洲是当之无愧第一。在日本参观我们中国时。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支海军日本才不敢轻举妄动直到1894年。包括中国近代的教育这里面就有京师同文馆也就是北大的前身,成就明显不用多说。当然大清国还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这使得中国有了很多人才,其中就有詹天佑等等一大批专业人才。洋务运动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目的,在前期主要是“自强”到了后期就以“求富”为口号。因为前期是为了预防外敌使大清快快的恢复往日的风光。但在后期由于资金的困难不得不打出“求富”的口号。这也使得中国近代的民用企业兴起。我们不难看出的是大清的洋务运动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包括了外交 ,军事还有教育的近代化。是一次很有为的运动。
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国内的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外国列强也没对大清进行掠夺。呈现出一片“安宁”加上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出现了近代历史的短暂繁荣。史上将这称之为“同治中兴”。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清前期“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共同指导下的运动。其中地方上的李鸿章等等为代表,中央则是以亦䜣为代表。所以亦䜣是非常有远见的人,他可以将整个世界的大势把握的非常清楚他明白大清变强必须要进行武器上的改进。这在中央是极少数的人。他的思想和李鸿章等有识之士的人生了共鸣的。也加速了洋务运动地进行。
虽然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告终但是一些洋务企业还在继续的生存。它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它的功绩将永远的铭记史册。
其实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当时的中国是大清王朝的统治,洋务运动则体现出来一种资本主义的形式,加上当时的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所以洋务运动失败是必然的。加上一些大臣的贪污也加剧了它的失败,其实洋务运动从另一方面也将清朝更快一步的推向灭亡的边缘。新的生产方式加剧小农经济的解体动摇了封建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