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生过客三十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全班第三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87年11月12日,海西省良水市第三十中学初一六班。

    班主任杜立勋正在宣读期中考试成绩排名,浑厚男中音在寂静的教室中回荡:“第一名李瑛、第二名滕桂香、第三名耿文魁……”

    杜老师话音未落,教室里已是一片哗然,同学们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了教室最后排角落里的耿文魁。

    “耿文魁第三!?”

    “他第三,不可能!?”

    “他考第三?抄别人的吧?”

    “哼,这家伙肯定作弊了!”

    在众人或惊讶、或妒忌、或羡慕、或好奇的注视中,焦点人物耿文魁却一脸默然,低头不语,即无喜悦,也无兴奋,好像大伙说的不是他而是旁人一般。

    “静一静,静一静……”杜老师拍了拍讲桌又道:“这次期中考试,耿文魁同学进步最大。入校成绩全班排名13名,本次进步了10名,而且语数英都考了90分以上,在这里对他提出表扬,同学们也要向他学习……”

    老师的表扬丝毫没有钻进耿文魁耳朵里,他在默默想着心事。现在的耿文魁,身体是八十年代末的初中生,而精神与灵魂却是来自三十年后一个人到中年的工程师。他也姓耿,只不过少了一个魁字,名叫耿文。

    按书上专业的说法,他这是灵魂穿越,夺舍重生了。

    穿越的过程颇为奇妙,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描述。虽然耿文也读过很多部穿越重生类小说,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种神奇的事情有一天会落到自己头上。

    经历了前期的迷茫和彷徨后,耿文最终不得不接受穿越附身的现实。

    好在他对占有的这个年轻身体非常满意,比原来自己那个年过四旬、浑身慢性病的躯体强上太多。

    只不过美中不足,这个躯体的原主人耿文魁虽然身体高大强壮,还颇会几手拳脚,生性却是内向呆板,为人老实木讷,对学习也没什么兴趣,整日过得浑浑噩噩。

    耿文魁的父亲耿怀瑾是河西区科委副主任,母亲马珮兰是良水市纺织机械厂工人。按常理来说,他的父亲应该有能力把耿文魁转校到教学质量较好的二中或七中,这两所中学都归区教育局管辖,个把学生转学并不算是难事。

    只是父亲并没有对他上学问题多做关心,母亲也一个字没提,好像对他们来说,耿文魁到哪里读书都无所谓一样。

    当耿文魁说起班上有同学转学去了二中的事时,父亲一脸鄙夷道:“你去二中有用吗?就你这熊样,到哪里上学都一样!”

    母亲也在旁嚷嚷着帮腔道:“你呀,能混个初中文凭,来我们厂当工人就行。我们对你是没盼头了,咱家就指望文元了。”

    耿文元是耿文魁的弟弟,比他小三岁,如今在市重点小学北大槐树第一小学上五年级。当父母的一般偏爱老小,再加上耿文元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很讨父母喜欢,因此家庭地位远高于耿文魁。

    在学校里是学渣,在家里也是二等公民,活生生一个失败者,耿文对他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好在耿文人到中年,饱经沧桑,早已看透了人情冷暖,对耿文魁目前处境还能坦然接受。

    而且作为男人,他对权力和财富也颇有欲望,只是命运弄人,前世一直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如今重活一世,他的内心很是兴奋:“或许在这个激昂变革的伟大时代,自己可以弥补前世的遗憾,活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穿越前,耿文就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所以穿越后也小心谨慎地保持着耿文魁呆板木讷的做事风格,被人挑衅时逆来顺受,避免惹人注目,同时冷静的观察和熟悉身处的环境。

    老师和家长都喜欢学习好的孩子,要想帮助耿文魁翻身首先得把学习成绩提上去。这一点对高级工程师出身的耿文来说很有把握,只要端正学习态度、投入学习精力,再难的知识也能掌握,更何况是相对简单的初中课程。

    有道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放在此时的耿文魁身上,算得上是恰如其分。

    “伙计,你是咋学的?教教俺!”同桌张大山捅了捅他,把耿文魁从遐想中拽回到现实。

    “我……”耿文魁瞧着同桌好奇而又充满渴求的国字脸,顿了顿道:“就是好好听课,认真看书呗。”

    “去,你哄谁呢?这谁不会?”张大山把头一摆,不屑一顾道。

    作为入校成绩全班第二的人,张大山还是有几分傲骨。只可惜他这次考了二十名开外,已经无法恃才傲物、指点江山了,回家怕也是逃不了一顿打。

    至于他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的原因,耿文魁一清二楚。

    无他,学校糟糕的环境所致。

    1987年,良水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决定将第三十中学整体转制为职业中专,除在校学生外,不再招收初中生。

    第三十中学整体转制为职业中专后,不再承担初中教学任务,按理说也不应该招收下一届初中生。但由于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原因,新的良水三十中最快两年后才能建成,暂时无法接纳这一届三百多名学生。

    最终各方商量后,决定利用滨河小学扩建遗留下来的校舍,由职业中专暂时借调师资,仍以良水三十中的名义接受这批学生。

    良水三十中1987级三百多学生面对的是临时的校舍、临时的老师、不知命运的将来。

    报到时,耿文魁看到的情形对他来说可以用震惊这两个字来形容。

    锈迹斑驳、摇摇欲坠的校门,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教室。至于门窗,一眼望去窗棂破烂、摇摇欲坠。桌椅板凳也是缺胳膊少腿,有的甚至还印着多年前的标语。

    临时学校暂时借调的老师们没有行政和后勤部门的支持,尽管这批老师多是责任心很强的资深教师,无奈精力有限,殚精竭虑教授学生知识之外,腾不出多余时间管理校园。由此导致一些社会混混聚集在校门口外,时有骚扰学生的事件发生。

    学生不敢招惹混混,因为他们还要集中精力学习,而这些社会渣子却有的是时间与你纠缠。

    张大山不幸就是一个被混混骚扰的受害者。

    在遇到混混挑衅时,张大山同学没有遵循学生们逆来顺受的规矩,反而狠狠瞪了对方一眼。

    混混们不满意大山不恭敬的态度,从此便找上了大山的麻烦。

    虽然最终以大山低头赔罪了事,他却沮丧的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像往常一样平心静气地坐在教室里读书,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