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维度进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 章 科考船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毁灭”之后,承载着华夏文明之火的冷冻盘带着50多万枚“种子”向宇宙深处进发,在漂泊了二百多年后终于来到了巨石星。经过三百多年的繁衍,人口数量堪堪达到600万,跟一个中等城市规模差不多。

    可以说,华夏种族是幸运的,却也是孤独的。

    幸存的人们没有忘记母星。每两年就会有一艘科考船开往太空,循着冷冻盘曾经走过的路线探寻,希望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断定:冷冻盘穿过了一座虫洞才到达了巨石星。道理很简单,巨石星距离母星超过一千万光年,而冷冻盘的极限速度只有十分之一光速。

    可惜,到目前为止人们依然没有找到虫洞出现过的证据。

    巨石星是颗“大个子”行星,它的引力时常能够捕获太空中的陨石,小的几十公斤,大的几万吨。从高空中俯瞰下去,巨石星的表面散布着大大小小的陨石坑,证明这颗星球有许多地外访客来过。

    为了防止遭受陨石撞击,人类选择在极北地的陨石坑落脚。那里靠近极地冰盖,水资源丰富,遭受陨石再次撞击的概率也小很多。

    天空中常年四季飘着黑灰色的浓重烟云——那是超大型陨石撞击巨石星后形成的厚厚尘埃,三百多年来都是如此。好在巨石星有水、有氧气,可以满足人们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依靠冷冻盘储存的技术资源,人们精打细算着资源,在陨石坑中心建造了一座城市——黎明据点。

    另外,为了应对随时可能造访的太空陨石,人类开发出相应的应对技术——所有的重要设施都是可以浮空的。一旦天文学家计算出陨石造访的时间和落点,人类就可以提前把所有的重要建筑飘走。用某人的一句话:“咱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可有些灾难是躲不过去的。

    科学家计算出:再过一百多年,巨石星将与一颗超大型陨石相撞。结局要么是巨石星被“啃”掉一部分,要么是两者融合。不管是什么结果,对华夏种族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这几年派遣科考船的频率越来越快了,而云雀号正是其中一艘。

    今天是母星历(从冷冻盘离开母星之日起,人类以此纪念母星)520年5月3日。不知不觉,云雀号已经在深空中航行快一年了。

    这会儿,它正停留在太空轨道上,前方大概5万公里是一颗淡蓝色星球。肉眼可见,这颗星球表面有两个移动的白色气旋,那是大气层存在的证据。

    更遥远的地方,巨型黑洞“黑暗之瞳”宛如一颗黑色的芝麻(需要借助特殊的望远镜才可以看见),不过它这会还被甘霖星遮挡着。如果不是环绕着它的庞大吸积盘发出炽热的光芒形成对比,实际上它很难被发现,因为附近所有的物质都无法逃脱它的引力,包括光。

    黑暗之瞳庞大的引力会对周围的天体运行轨道产生影响。每隔一段时间,便有小的恒星天体被它捕捉、撕裂,最后吞噬,在它周围形成高亮、炽热的吸积盘,照亮周围的空间,也提供生物生存必需的温度。

    云雀号此刻已关闭引擎绕着蓝色星球公转。

    这艘科考船的外观呈球体状,总重量80万吨,满载人员200人。飞船总共有三层,中间一层安放核动力装备、重力发生器等核心设备,上下两层均为活动区域。

    由于配备了生态维持系统,即便没有补给,船员也可以在上面生活五十年。考虑到云雀号科考船的性质,同时尽量延长航行时间,船上几乎没有装载重武器,只能发射电子冲击弹干扰敌方通讯设备——如果假想敌使用电子仪器的话。另外,云雀号配备了两架幽灵战机护航,不过平时都是停泊在科考船里面。

    这会正是黎明时分。假如站在科考船外面,透过舷窗可以看到船员们在忙碌着。

    大约一刻钟后,黑暗之瞳吸积盘的光芒显现,在甘霖星周围激发出一层朦胧的淡蓝色光晕。那是逃逸的光子被甘霖星的大气层捕捉到,从而发生的折射。智能机器人已经第一时间被投放到甘霖星地面,各种数据源源不断地被发送回云雀号。

    初步分析:甘霖星的引力常量与母星相当,大约相当于11个g;星球表面含有丰富的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并且发现了水分子的存在;大气中氧含量超过了20,已足够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氧气来源。只是,气体成分检测显示空气中的浓度较高,土壤中氰化盐的比例也不低。

    也就是说,这是一颗“毒”星,需要经过改造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条件。

    即便如此,它的生存条件依然比巨石星要好上太多。因此,科考船的领队卢教授给它取名为甘霖星,取久旱逢甘霖之意。

    这会儿,卢教授一边点着雪茄,一边分析数据,脑海里不自觉地开始勾划甘霖星的未来。深空旅行了一年多,他每天几乎做着同样的梦,梦里面有海洋、山脉、平原、河流、森林,呼吸的都是新鲜的空气,梦中的环境与母星是何其的相似。看情形,这个梦多半要在甘霖星实现。

    至于如何改造“毒”星,他的脑海里已经有好几套方案,比如大规模投放基因改造过的藻类。对人类是剧毒,但对植物不是,甚至某些动物也不怕的剧毒。

    卢教授这会儿依然跟平常一样板着脸。

    他向来以严苛出名,几乎每一位船员都挨过他的骂。按照观察员小李的说法:挨骂的时候他恨不得钻回裤—裆里面。不过,船员们私下里说归说,对卢教授也是打心底里的佩服。

    这个五十出头的男人,脑袋上一根头发都找不到,却能提前演算出云雀号前进路上的陨石。就在一个月前,卢教授临时命令云雀号航向偏移1000米。三个小时后,一颗磨盘大小的陨石呼啸而过,把船员们吓出一身冷汗。如果云雀号没有提前规避,早被轰成了碎片。

    从那一天起,卢教授在大伙心目中的形象比埃贝斯山(巨石星最高山峰,海拔65323米)还要高。

    这些船员大多征召于星际学院,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专业功底没得说。这次能随卢教授出来历练一番,回去后都是奇货可居的人才。如今又发现了甘霖星,有这份成绩打底,前程更是不可限量。

    丽奇一直站在卢教授身后。她是云雀号为数不多的女船员之一,也是卢教授的助手,端茶倒水这些秘书的活都是她张罗。见雪茄快灭了,她伏下身躯从卢教授手中一把摘走烟头,在烟灰缸里使劲按了按。

    卢教授看着那根还剩半截的雪茄,有些肉痛地说:“丽奇,你知道我带出来的存货不多了,咱们别浪费行不行?”说完,他从烟灰缸中拈起那根雪茄,拾掇了一下又重新点上。

    主控室里面顿时弥漫着烟草的香味。

    卢教授心满意足,吸了几口后又开始抱怨:“没有太阳,咱巨石星的种植基地种不出像样的烟草,总感觉少了点劲道。如果是在母星种植出的烟草,那就完美了。”

    “说得好像你在母星呆过一样”,丽奇走到卢教授跟前,指着主控台说,“教授,你再抽的话,咱们的中央处理器又要给你熏出故障了。”

    “嘿,这个你就不懂了。咱们这台机器如果闻不到烟味儿,那才会出大问题了。”卢教授反驳。

    两人一来一回,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小插曲是云雀号经常有的戏码,船员们乐得看热闹。

    私下里,大伙都说丽奇是卢教授的软肋,更有人传他俩关系暧昧。不过观察了一整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船员们对丽奇也多了一层敬意,毕竟这船上能够跟卢教授对着干的人,几乎没有。有人对丽奇大献殷勤,出发点却很简单,希望她在卢教授发飙的时候帮着说几句好话。

    丽奇虽然性格火辣一点,但心肠倒是不错,也喜欢帮忙。不过交情好归好,却没人敢打她的主意。虽然她长得也不差,年纪也只有二十出头,但至今还是单身女汉子一枚。

    主控室各种仪器的指示灯仍在不停地闪烁,地面机器人还在源源不断往云雀号发回数据。之前的数据已经可以初评,但要形成正式的报告需要对更多样本进行分析。

    为此,卢教授一次性投放了50个智能机器人,南北半球各25个。

    三个小时候后,所有船员分析的结论汇总到了卢教授的主控台,综合评估后已经可以确定:甘霖星的可开发度被评为s级,距离最高级ss级仅差一个等级,也就是说可开发价值极高。

    不过,这次地面探查损失了两架智能机器人。一架失去了信号联系;一架是被咬断了导线,罪魁祸首是一种体型跟老鼠差不多大小的动物。那种动物并不是想攻击机器人,而是喜欢上了咬断导线时所带来的电击麻痹感。

    看来,甘霖星的生物进化层次也不低,已经具有生命星球的特征。

    卢教授并不在意失去的两架机器人。相对于甘霖星的价值,这次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