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离麦坳村并不是很远,只有七八里地,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
父子两在路上走得并不是很快,也并不是很慢。路上遇到了熟识的,打声招呼,远方山头,还能听见唱山歌的声音。
“老爹,李家村到了。”王太玄身上背着一个大包,额头有着一层汗珠,此时日头热了起来。
二人穿过几条小径,来到了一座大屋前。
“地主老财就是地主老财啊,住的就是阔气。”王太玄笑了声说道。
“你这娃,瞎说啥呢,过会可得严肃点。”
“知道了。”王太玄满不在乎道。
王太玄上前敲门,不一会儿,那大门开了,是先头的那个小伙计。
“小道长,你们可算是来了。来,进来先喝杯茶。”
说着,小伙计接过王太玄手中的包裹。
二人进了李家宅院,在厅堂上见了李老爷一家人,只见此时众人都披麻戴白,脸上都有一丝悲切之色,每个人都是神情凝重。
“王道长,家母还在内房呢,还没入棺,就等着你来了。”李老爷黯然地说道。
王归一点了点头,说了几句安慰的话,随后就开始布置起灵堂来。
灵堂布置在堂屋,王归一从包裹中拿出各路神仙的画像,首先在堂屋的正前方挂上三清的神像,从左至右分别是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王太玄先前也是惊异,这些道教的神灵和前世的道教相比并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这有时让他想,自己难道是穿越到了平行时空的地球,如果不这样解释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巧合。
画像下方是宝台,宝台放在供桌上,供桌上摆着放祭品、海螺、朝板、摇铃、水和令牌。
供桌两侧的墙上也挂着两幅神的画像,分别是七殿泰山王和五殿阎罗王。
在往堂屋门外退两步,一副揭盖的棺材摆着,棺材板立在一旁。为了使亲者悼念,此时不会封棺。
此后两侧的墙依次往外出分别挂着四幅神的画像,分别是八殿平等王、三殿宋帝王、十殿转轮王、一殿秦广王。
最后在堂屋大门前摆上副案上面摆着放祭品、打击乐器和经书以及各种符箓,门角放着两座香炉,香烟不断。
整体上,灵堂就大概布置完成了。
王太玄给小老头打着下手,一副任劳任怨的模样,半天不吭一声。
王太玄倒是想吭声,可是看到众人一副悲伤的模样,自己心中也不禁感慨起人生来。
一般来说,做法事需要至少六七个道士才成的。为首的叫做高功,所谓高功,意思就是道功最高的人,要道德内充,威仪外备。
剩下的职位就是监斋和都讲,监斋主管科仪典法,是高功的副手。都讲主管唱赞导引,也是高功的副手。
这三个职位是最主要的职位,合称为三法师。
剩下的职位有侍经、侍香、摄科、正仪等等。
可是在方圆不足五十里的地,就王归一父子学道了,所以对于法事的职位划分也就没那么细了,两人都是你帮我,我帮你。
正午,吃完中饭后,还来不及午睡,法事正式开始。
王归一吹响海螺,邀请各方神灵来到灵堂,而王太玄则是坐在一旁敲锣打鼓,铙钹摇铃。
王太玄深吸一口气,因为他知道接下来三天自己又要熬夜了。
打道场一般要做三天三夜,连续三十六场法事,每一场差不多在一个时辰左右。
第一场法事开始,旁屋的哭声就传来。
老太太躺在一条被子上,双眼闭着,看来是寿终正寝,脸色苍白,没了一丝血色。
周围跪着一些后辈子孙,个个双泪横流。
王太玄听着这哭声,心想三天三夜,要流多少泪啊。
……
第二十二场法事做完,就要正式开始封棺了。众人抬着老太太的尸体,从旁屋走进了堂屋。
此时这道场已经过了两天两夜了,众人首先将老太太的尸体放在棺材旁。
然后王归一上前揭开了盖在头上的罩子,这是让亲友最后再看一眼。
王太玄此时立在人群中,带着两个黑眼圈。
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老太太,他忽然只觉得背后一阵凉飕飕的,左侧眼角的视线中似乎有什么东西飘过。
他朝堂屋门外望去,只见此时外面黑黢黢的,什么也没有。
然后再看了一眼尸体,也并没有什么异常。心中不禁有些迷惑。
“太玄,想什么呢,来帮我。”
王归一的声音响起。
“哦,来了。”王太玄说着走了过去,两个人共同扶着老太太的尸体。
王太玄扶着头部着这一边,一摸身体,就感觉摸着一块僵硬的石头,没有半点温暖,还透露出一些寒气。
嘿!两人发力,老太太不是很重,估计也就在七十斤左右。
首先从王归一抬的双脚先侧放进棺材,老太太双脚一进棺材,李老爷和李夫人就开始放声大哭,其中尤其是李老爷哭得最惨。
“看来这地主老财还真是一个孝子,要不然也没必要这样做。”王太玄心中暗道。
老太太半个身子都入了棺材,紧接着就该王太玄扶着老太太的头入棺材了。
王太玄不紧不慢,生怕磕着碰着尸首,做这一行还是有很多禁忌的。
很快,老太太的全部身子就入了棺材了。
但就在这一刻,众人没注意的时候,王太玄不经意地朝着老太太看了一眼。
这一看不要紧,一看毛骨悚然。
老太太的双眼突然睁开了,眼睛空洞,没有一丝神采,但直愣愣地盯着王太玄。
原本僵硬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看得只教王太玄背后寒毛竖立。
但只是一眨眼间,待王太玄再看去的时候,发现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应该是我太困了,出现了幻觉。”王太玄安慰自己道。
王太玄最后仔细观察了一下老太太,突然发现老太太手上和脸上都有几道若有若无的抓痕,看起来似乎是猫爪子挠的。
先前因为有仵作检查过尸体,说老太太是寿终正寝,所以王太玄也没多想,也没多问。
但是这些抓痕却让王太玄心中生起了一丝丝疑虑,但也就这样了。他也不想再作深入的探索,毕竟人都已经去世了。
李老爷自己都说是寿终正寝,也轮不到自己这个外人来多管闲事。
王太玄将心中的疑虑压下,重新调整了心神。
封棺是一项重要的事项。最终由王归一念了一篇《度亡魂经忏》,王太玄从包裹中拿出一堆封棺符和五颗棺材钉。
封棺符贴于棺与棺身的缝合处,上三符、下三符、左三符、右三符、前两符、后两符。总共十六道封棺符。
棺材钉长七寸,棺材钉不是铁制成,而是桃木钉,桃木可镇压邪气和鬼气,以保棺中人不受其他恶鬼的骚扰。
待用千金线将老太太尸体摆正后,就要正式开始封棺了。
旁边有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着棺材板。
王归一长喊一声:“盖棺哩。”
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立马将棺材板给封上,吱吱几声,棺材板和棺身合在一起,似乎不见一丝缝隙,旁边的亲友此时立马放声大哭。
王归一父子各自拿着八道封棺符,将其贴上。很快,封棺符就贴好了。
接下来就是棺材钉的时候了。这是封棺中最重要的一项。
五颗棺材钉有四颗是要打进棺材的,叫做元宝钉,另外一颗叫做子孙钉,用作象征仪式。
此时,李老爷起身在子孙钉上扣上三根白线和三根蓝线,手持放在棺材盖上,王归一则此时大喊一声:“孝子护钉。”
接下来,王归一每钉进一颗棺材,李老爷都会大喊一声:“娘,躲钉哩”
不出一会儿,四颗棺材钉就全部打进去了,整个封棺仪式也就完成了。
众人起身,王太玄也出了堂屋,看了一眼外面,此时天际开始露出鱼肚白,黎明到来了。
……
接下来的一天一夜过得很快, 王太玄感觉自己此时似乎到达极限了,两个黑眼圈越发的深沉。
王归一看到王太玄这样,脸上露出心疼的神色,但没办法,谁叫他爷俩是吃这行饭的人呢。
三天三夜的法事做完,就是该到出殡的时候了。
吃完早饭,待到日头上了三分,阳气正日渐充足时。
出殡的队伍就开始出发了,前方先走两个拿着招魂幡的人,后面一众亲友,喇叭唢呐,锣鼓喧天,有的拿着纸房子,亭台楼阁,煞是精美,棺材走在中间,李老爷和李夫人穿着素縞,戴着白布,手中提着篮子,里面装满纸钱,走一路撒一路。
埋葬的地方就在三四里外的一座小盆地,不一会儿,出殡的队伍就到了。
又做了一番仪式,放了一阵震天响的鞭炮,就准备开始入土了。
王太玄暗地里观察了一下葬地的风水,发现葬地的道路屈曲蜿蜒,所谓直则冲,曲则顺,如此才能阻挡直冲而来的煞气。
其二就是这块葬地有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地势,所谓看穴点砂,这块葬地三面环山,中间是一个盆地。
其三发现这块葬地明堂开阔,墓葬前有一块很大广阔平整的地方,并且依山傍水,着实是一块很好的风水宝地。
是块风水宝地没错,但是不知为何,王太玄感觉心中隐隐有些不安。这种捉摸不透的感觉让他有些烦躁。
待入土仪式完毕,众人将棺材放进了棺材坑,就在众人准备埋土时。
“喵!”
不知从哪来的一只黑色小猫跳到了棺材板上面。
这一跳可着实把一个人给吓了跳,这人立马大声呼叫道:“哪来的猫,赶紧把它弄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