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海滩之胜者为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来到上海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回到集市后,陆菲马上挨个摊位去找老板们商谈供需的事。

    一通忙碌之后,陆菲招集袁大宝和阿三到管理处开会。

    集市管理处里,陆菲双手背后,尽量装出一副威严的样子。

    “阿三,考验你的时候到了。大姐要去上海发展了,集市和戏院就要交给你管理了,能不能经受得起考验?”

    “呦,大姐要去上海啦?混好了,可一定要带我去见见大世面啊!”

    “回答问题,不能经受考验才不带你去”

    阿三连连点头。

    “能!能!”

    “好,你除了管好现在的生意,还要负责供货的事”

    “成,大姐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做?”

    陆菲扭头看向袁大宝,“大宝,明天你先跟我们去上海。你以后负责在那边接货”

    “好嘞!能不能给我配几个人?”

    “你长得这么大块,配人干什么?”

    “威……威风!”

    “人你养呀?我们都是小买卖,你以为是什么大生意啊?”

    “那以后大生意的时候再配”

    “好,你们去忙吧”

    阿三和袁大宝出去后,陆菲耸拉下脸,扭头看心事重重的陆峰。

    “哥哥,我知道你为父亲报仇心切,可是上海不比三桥镇,你不要太过心急,你可不能出什么事”

    “嗯”,陆峰点了点头。

    “哥哥,去上海以后,我来负责赚钱,你就去查线索吧!”

    陆峰没有吭声,上前摸了摸陆菲的头。

    ……

    清晨天刚蒙蒙亮,陆峰兄妹和袁大宝三人,便随着拥挤的人群,登上了开往大上海的客轮。

    中午时分,客轮登陆上海十六铺。

    下船的人们刚走出港口,一大群衣着破烂的乞丐便峰拥而至,立马招来大家厌恶的神情。

    “行行好”

    “行行好”

    乞丐们浑身散发着臭味,向从港口散出的人们伸出着脏兮兮的双手。

    袁大宝看着眼前的景象异常吃惊,转头看了一圈后,发现周围都是破旧窄仄的小平房,未见一幢高楼大厦,不禁失望得问陆菲:“人们不都说上海遍地黄金吗?怎么看上去比我们三桥镇还穷啊?”

    陆菲手指远处的一面城墙回袁大宝:“人们所说的那是城墙里面的上海,这里是贫民区。这里小偷也很多啊,兜里有钱的话你可捂好咯”

    袁大宝慌忙捂住裤兜,警惕地防备着过往的生人。

    “大姐,为什么城墙里面才繁华?”,袁大宝紧跟着问陆菲。

    “那边是法租界。鸦片战争后,大批难民涌入上海避难,还有成千上万想发财的人来到这里,上海哪有这么多工作可以安置这么多人,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不让这些人进,最后在这里就形成了这幅景象”

    “大姐,那我们是不是去租界?”

    陆菲摇了摇头,“那里我们一时半会还进不去立足,现在只能先想办法立足十六铺”

    清咸丰、同治年间,为了抵御太平军,地方官员搞起了团练组织,将上海县城乡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铺”,一共建了16个,这也就是十六铺名称的由来。

    十六铺是上海的水上门户,位于上海水陆交通要冲,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中外大轮船公司的船舶往来不断。江边是人声鼎沸、阵阵喧嚣的各大码头。陆上车马相接、货值如山,各种各样的店铺鳞次栉比。

    陆峰一行人找了一家小面馆坐下来吃饭。

    面馆环境一般,装修简易,可做的手工面味道确很地道。

    袁大宝一边大口吃面,一边问陆菲:“大姐,咱从哪开始干?”

    陆菲摸着下巴想了想,回袁大宝:“先找代销点,再去找王砷”

    说话间,几人的碗底已油光发亮。

    三人买单离开面馆。

    陆菲开始沿街寻找目标店铺,经过一轮询问了解后,大至摸清了在十六铺这里,对农产品的需求较旺,特别是大米。

    三桥镇本是一个农业产地,货源自然充足。

    现在只要能省下运费的话,就可以比市场供货的价格略低,出货自然通畅。而且靠蹭船能捎的量并不大,不会对大的商行带来什么冲击,也不会树敌。

    陆菲算好了一笔账,只要计划落实,赚些钱不成问题。

    傍晚天渐黑时,陆峰三人按杨彪给的信息,来到货运码头寻找王坤。

    此时正有货轮停靠在码头,工人们一袋袋得从货轮上背货下来,一位削瘦的中年男人坐在木棚里记着账。

    陆菲跑到中年男人身旁,“大伯,这里有个叫王坤的人吗?”

    中年起身,扯子嗓子喊了一句,“王坤,有人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