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到八十年代之小资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到家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天早上许光和李玉珍吃过早饭没过一会就下火车了,这时候火车上又上来一个女的在董建边上坐了下来,董建看了一夜书,这会又困了不过董建打算熬一天,晚上再睡,快到家了,得把时差倒过来,晚上睡一觉,明天早上正好就能到安县了。安县其实是一个后建设的县,用现在话说其实是开发区,从七几年国家加大开发建设,市里领导就把机械厂,纺织厂,粮食站,造纸厂,还有后建的炼钢厂,统一调整到安县,前几年又休了通往外省的公路,人一多这边很快就发展起来了,本来安县周边村子就有好几十个,七几年的时候董建还听说有的村子里有些人家过冬只有一件棉衣,一家换着穿,谁出门就谁穿。那是在他爷爷那听来的,他爷爷跟着大伯一家住,小时候一放假董建就去大伯家,因为老爸退伍后就被分配在机械厂,工资待遇都不错,所以时不时的接济大伯一家,所以大伯一家待董建和他哥董胜利都很好。

    思绪不经回到以前,那时候董建老爸对董建和董胜利要求极为严格,放学回家也要学习,所以暑假,寒假能去大伯家是董建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不过每次去都有干不完的农活,比如夏天要剥玉米,让没做过什么农活的董建苦不堪言,每次虽然剥的最少,不过没干多少活,手上到是起来不少水泡,老爸让他哥俩来就是让大伯使唤的,美名其曰:多吃苦,才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来这里种地,可能真的有一部分功劳,董建和哥哥先后都考上了大学。休息的时间就是几个堂哥堂弟带着董建和董胜利,去上山抓野鸡,找野果,河里抓鱼摸虾洗澡,冬天就去滑冰,从早玩到晚,中午都不会回家吃饭。后来学习任务重了,董建就再也没去过大伯家,听说堂哥都结婚了。

    安县工人多了,有人自然有消费,周边的农民也会来安县边上卖卖自己种的菜,慢慢的安县也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周边几十个村子也都往安县集中。后来市里县领导根据需要建了学校,医院,又修了不少路简直比市里还要繁华。不过因为靠着的村子太多,经常会有敲门要饭的,这时候要饭那是可不是后世那些,是真的穷的吃不起饭。听老爸说这些要饭的农闲的时候去要饭,为家里省一个人的口粮,农忙了就回家种地。董建以前吃饭如果在门口吃,就会被老妈骂,说吃饭在门口吃长大就是个要饭的。

    想了这么多都快中午了,边上那女的拿了一个饭盒打开吃了起来,估计是上火车前准备的,在火车上倒了点开水泡着米饭还有一点咸菜。虽然看着不怎么样,董建看她吃的挺香,早上在站台有卖吃的,董建没感觉饿,就花一毛买了碗玉米糊糊,这会看别人吃东西也饿了,看看人挤人,董建也放弃去火上上的餐厅买吃的了,不知道挤到什么时候。董建去包里找了袋饼干又把书都放在包里。拿着饼干吃了起来。吃完,董建就观察这火车上人,这时候人们真是朴素啊,穿着都是以深色为主,一件衣服就一个颜色,不像后世花花绿绿的。董建又跟边上后上车的女的聊了一会,原来是军嫂,去部队探亲的,他对象过年也要训练,军嫂给他对象提前准备了点年货送了过去,他对象住的是集体宿舍,所以也不好耽搁在那连午饭都没吃,就又回来了。看着这妇女年纪也不大估计结婚没几年,就一个人做长途火车为了心爱的人奔波,董建还挺羡慕。交谈中董建才知道这女的居然也是安县的,是第一中学的语文老师,叫谭笑笑。董建告诉她自己家住机械厂旁边,哥哥在机械厂工作,谭笑笑忙说自己亲弟弟也在机械厂工作,是机械厂的高级维修工,言下之意挺自豪。董建笑笑没说什么,却知道谭笑笑自豪什么,机械厂有几个工种,维修工好像就几个,高级维修工工资一月就一百多,中级的只有五十,初级的只有二十,维修工不像操作工,需要时间才能评职称,是唯一一个只要有技术就能直接提升职称的职业。看着这女的也就比自己大几岁,估计他弟弟年纪也不大。董建忙羡慕似得夸了她弟弟几句,谭笑笑理所当然的接受了夸奖。

    终于熬到傍晚,董建也很困,就跟谭笑笑说自己先睡了,然后倒头就睡,一夜无话。随着喇叭里传来的声音下车的乘客请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行李,董建被吵醒了,看着边上的谭笑笑还在睡,董建轻拍了几下谭笑笑说道:“笑笑姐,安县到了,我们下车吧”。安县原来是不通火车的,后来因为工厂多了,许多工厂跟外省有贸易,市里领导让几家工厂自己出钱修的铁路。安县比较特殊,因为是后建设的,有的工厂有钱建的员工宿舍楼,有的小厂只能建些小瓦房,甚至还有原来本地的,住在自家自建的泥房子里。有点龙蛇混杂的意思,不过还好几个大工厂随着祖国加强开发建设,经济效益不错,交通还可以,路都是厂里出钱修的。不仅自己县修路安县财政出钱,连市里修路安县也要出钱,这些都是在哥哥和老爸那听来的,董建下车看了看路上人挺多,这就是自己以后一辈子要生活的地方,好像也挺不错的。

    因为不同路跟谭笑笑分开后,董建在路边等着去机械厂上班的人经过,走到家要一个多小时呢,安县还没有公交车,计程车更不用说,董建寻思着看看路上有没有骑车去机械厂上工的,想搭个顺风车,机械厂有员工制服的,董建也不知道这两年换没换,不过应该衣服上都缝制有安县机械厂的字样。等了一会发现有几个年轻的悠哉的骑着车,董建一眼就看见了其中一个大哥胸口的安县机械厂,董建连忙拦下他说道:“大哥,你是去机械厂嘛,我是机械厂董胜利的弟弟,能载我一程嘛”?李大勇是机械厂的中级车工,自行车还是刚买的,因为刚评上中级车工,工资翻了一倍求着老妈买的,老妈本来没打算买,不过姐姐出嫁了,本来跟对方要了两百彩礼,不过被李大勇缠的没办法,就改要一辆自行车,李大勇姐姐长得挺秀气,对方一家都很满意,后来没办法就找门路买了一辆,加上自行车票一辆自行车要小三百呢,李大勇得了新的自行车自是高兴极了,每天都把自行车擦的锃亮,自己小弟要借一下都不行。本来是不愿意带的,机械厂好几百个工人自己都不认识谁是董胜利,还不知道是不是临时工呢。不过看这小子穿的不错,想着副厂长也叫董胜利不会就是这个家伙的哥哥吧,就说了句:“你是董厂长的弟弟”?

    虽然是国营企业,不过现在因为有了私人企业,并且有很多做的不错,市里领导也去过外省学习,知道不能把企业管死,以前厂里都有工会,厂长连开除员工的权利都没有,工会的权利比厂长还大,后来市里研究决定后就把工会撤了,只要你的厂效益好,能赚钱,不贪污不犯法,一切都由厂领导决定。李大勇本来还有一年才能评上中级职称,不过因为自己车出来的零件废品率很低,还是董厂长亲自给自己评的中级职称,老妈还去买了礼物去感谢,送去了又被人家退了回来,人家说只要好好工作,厂里不会亏待好员工。听说董副厂长是大学生,很多事情都听董副厂长的,赵厂长现在就跟市里领导汇报汇报工作,厂里的事情都归董副厂长管。当听到董建说是的是的,李大勇忙说快上来吧,你急着回家吗,我骑快点。董建忙说;“谢谢大哥了,我刚从首都回来,坐两天火车才到家”。李大勇听了原来是才回家,骑的飞快,本来要骑半小时,李大勇用了十几分钟就到了。

    董建下车后看见李大勇头上都冒汗了,感谢的说道:“李大哥我先回家了,你注意别吹风,感冒了就不好了,真是谢谢你了,有空请你吃饭”。李大勇忙说:“没事没事”。因为是机械厂自建的宿舍,就在机械厂边上,董建几步路就走到家了。董建敲了门,开门的是董建的妈妈,老妈看着董建直接哭了说道:“小建你咋回来,怎么没跟我们说一声,妈好想你啊”。董建这才感觉到亲情的意义哽咽的说道:“老爸不是一直催我回国嘛,我这不是响应党的号召嘛,我是做飞机回来的,跟你们说了,你们也没法接我,还白瞎担心,这次回来我哪也不去了,就在家陪您”。“好好好,快进来,都长这么高了,我这就去买点菜,你先和你爸还有你哥聊聊,快把包放下”董建妈妈说道。董建忙说:“不要了,早上哪里吃的下,中午再买吧,我就吃个馒头就行,也不太饿”,说完就把老妈拉进屋坐了下来。

    董建坐下后说道:“爸,哥嫂子呢”?董胜利说道:“你嫂子在医院值夜班,还没下班,你等下吃完饭就去分配局看看”。董建心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酝酿了一下说道:“爸,我不打算去分配局等分配了,我在米国实习学的是机动车发动机原理,人家是生产发动机的,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这个,等分配也专业不对口,我学的不是白瞎了嘛,我回来前就打算好了,去哥的厂里当个临时技术维修工,现在米国用的是十八号车床,工作效率是我们十五号车床的好几倍,我都会用,也学了,我看了很多书,从十五号到十八的发展过程我也看了,我寻思着能把十五号机床先改进下,提高点工作效率,你给我几个月时间如果不行,我马上去等分配,而且我刚回来说不定分配到哪工作,再给分配到市里,本来我回来就不打算跟你们分开的,我得在家好好孝顺你们”。

    董成功知道自己这个小儿子主意大,当初要去米国,更是在米国两年都不回国。对着董建说道:“我知道你主意大,我也管不动你了,那你不去等分配,就当个临时工一月工资才几块钱,你怎么养活自己,以后找对象结婚了怎么办”?老妈更是附和着说道:“你嫂子没事就在医院说你这个小叔子,在米国念大学,医院的小护士可崇拜了,回头给你相一个保管能成,你这连正式工都没有怎么能行,你哥就跟你年纪差不多,现在康康都快两岁了,你也得抓紧了”。董建没办法,只好把包里的东西都东西都拿出来,把巧克力零食什么的都给了康康,康康有些怕人似的在董成功怀里不敢接,董成功哄着康康说道:“康康这是你亲小叔,你不是看过他的照片嘛,这是小叔从米国给你带的礼物,拿着吧,康康这才好好奇的拿着一堆礼物研究起来”。

    董建拿出一堆书说道:“这是我在米国买的书,都是关于车床的,这使我买的四块手表,我也不知道买啥,老爸老妈哥哥嫂子一人一块,最后拿出将将近十万的大团结说道,这是我在米国跟人合伙赚的钱,坐飞机回来的时候国家都查过了,是合法的,如果不是老爸让我支持祖国建设,我就拿着这个钱开个小厂都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