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对卢象升说:“半个多月就能训练出这样的效果,爱卿不愧是国之大才,告诉京营士兵等武器制造出来就给他们配上。”
“臣明白。”
然后朱由校又和他说了一下他的战术理论,现在的战术方面京营采取的则是,神机营在前,骑兵居中,步兵在后的进攻性阵型。先以神机营火器轰击敌军阵型,然后骑兵发动冲锋,进一步搅乱敌军阵型,最后步兵压上去彻底解决战斗。
这样的战术如果在国力强盛的时候还是很好用的,就算是如今用来对付蒙古人依旧很好用。
但是用来对付野猪皮就不是那么好用了。一旦进攻不奏效,就会露出破绽。或者被野猪皮勾引到陷阱里去。
朱由校随即决定将进攻性战术变为防守性战术,显然在这方面,欧洲的西班牙方阵大名鼎鼎。
不过西班牙大方阵貌似也并不适合明军使用,西班牙大方阵虽然将远攻的火枪手与近战防御的长矛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是西班牙大方阵这种四周平均分配火枪手的配置,虽然可以避免后方侧翼遭受袭击,但是如果敌人从某一个方向进攻的话,只有不到一半的火枪手能够发扬火力,大大浪费了兵力。而且西班牙方阵指挥控制起来也不容易,训练也费时费力。
朱由校想起了西班牙方阵改进版——莫里斯方阵。
莫里斯方阵显然比较符合当前的条件,莫里斯方阵和西班牙方阵最大的不同在于,莫里斯把火枪手一分为二,这样火枪手既可以配属于长矛手方阵的两侧,也可以后退至长矛手的后方结成一个新方阵,这个方阵也可配属在长矛手的一侧。这样增强了方阵正面的攻击力,使得全部士兵都能够向着方阵正面集中攻击力,在方阵正面上,火枪手可不受阻碍发扬火力,而如果敌军冲到近前,长矛手或前出防御,或原地坚守,火枪手则撤退至长矛方阵后方重新结为一个新方阵,这样变阵也更加容易简便了。
朱由校把这两种方阵和卢象升大概讲了一下,想让他把这两种方阵结合起来,创造出最适合大明军队的作战方阵。
“皇上,这种战术确实比较简单,不过具体施行还需要不断完善才行。”卢象升对于皇帝这种创新的行为,还是比较看好的。只是真的要让这种新战术能够成功,眼前也只是刚走出了一小步,后面还有需要需要完善和补充的。
“我们可以慢慢来。”朱由校并不着急。起码以这种战术训练出来的京营军队,对付内部叛乱是完全没问题的。
朱由校说着就把自己所知道后世关于军队训练的一些经验,还有在电视上看到的全部告诉卢象升让他照着这个来练。
朱由校说完就让卢象升去继续练兵去了。等所有的大臣都退下以后,曹少钦上前说道“据东厂探子来报,信王殿下近来狂躁得很,每日必酗酒,酗酒之后就大发癫狂之症,说什么大明要亡,江山社稷危在旦夕。”朱由校听后很是蛋疼,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这个弟弟,想了想,直接就把他贬去京营去做一个普通士兵,让他和普通士兵一起训练,省的他让自己心烦
……时间很快就过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朱由校让信王朱由检和京营士兵一起训练,自己有空偶尔也会和他们一起训练,因为有了当今皇上和信王的带头作用,尽管天上下着雪,寒风刺骨,但是京营士兵还是在努力的训练。因为皇上和信王也和他们一起训练,所以没人敢偷懒。
“一二一,一二一,加速前进……”
“立定,向右转……”
校场之上,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号令声,前期训练基本上只训练队列和体能,作战技术以及演练方面基本没有,相当于这些京营士兵,还处于‘新兵训练阶段’。
如此先训练三个月,再学专业作战技术,最后才是进行战术演练。要练出一支精兵,起码需要好几年时间。主要是朱由校此时训练方阵战术,需要全军上下一起进行摸索和完善,没有大量具备经验的军官。
因为朱由校投入了大把的钱,所以朱由校收买人心方面非常顺利。但是在整编京营的费用上,却又开始让他头疼了。武器装备是个问题啊!
京营显然是一支没什么战争经验的军队,要想在战场上不崩盘,除了要有良好的训练外,还需要有精良的装备才行。
长枪兵每人一副铠甲是必须要的,他倒是想每人一把拉栓式步枪,这样他就不用给铠甲了,但以大明现在的制造工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装备方面朱由校好好考虑一番。长枪兵的装备倒是不太需要太过琢磨,身上套一件扎甲,再弄一把四米长的钩镰枪,往那里一站就跟刺猬一洋,再怎么训练有素的马匹,冲到长枪林面前也会被吓得停下来。
等马停下来以后就用钩镰枪把人从马上钩下来,再一群人一拥而上把人捅死,这是朱由校从电影里面学来的。
野猪皮的骑兵部队如果没有其他兵种的配合,钩镰枪就是他们永远无法战胜的噩梦。
铠甲方面之所以用现在的扎甲,主要是因为这玩意以后都要被淘汰了,朱由校自然不会傻乎乎的跑去研究什么欧洲人的板甲。欧洲人的板甲,是用来对抗火器才搞出来的。实际上依旧无法对抗火器,相比之下,中国这边则是用棉甲来对抗火器,效果还是不错的。
板甲成本很贵的,在欧洲也就是贵族阶级才穿得起,朱由校自然不会蛋疼的搞什么板甲,就算是搞出来了,过些年也是被淘汰的玩意,绝对是吃力不讨好。所以还是用当前明军的扎甲比较合适,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普及也比较容易。
此时的火枪大多都是火绳枪,确实有点低级,起码在朱由校看来,这年头的火绳枪真心低级,点火还需要用火绳,那多么麻烦啊,一想到火枪,就有人来报,说是孙元化等人求见。
------------------------------------------